時間:2022年02月23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吉劇作為吉林省衍生的新的地方劇種,其誕生正值傳統戲曲藝術發展衰落、流行文化快速發展的階段。 因此,與其他的戲曲藝術不同,吉劇一經誕生,便面臨著嚴苛復雜的大環境。 進入新時代,在多元化的藝術門類交融且競爭的形勢下,吉劇人力求突破,不斷創作適應時代、展現社會變化風貌的現代吉劇作品。 本文以吉劇作品《小村故事》為切入點,通過探討《小村故事》的選題、劇情、人物塑造,以及作品和演出存在的不完善之處,分析《小村故事》的藝術特點和缺點,以期為吉劇創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吉劇 《小村故事》 舞臺
現代吉劇不好寫,出彩難。 歷數吉劇團自創建以來的經典劇目,老一大三小、新一大三小——《桃李梅》《包公賠情》《燕青賣線》《搬窯》《三請樊梨花》等劇目,皆為古裝戲。 經久不衰演了幾千場的《江姐》雖著現代服裝,也是歷史劇。 近些年雖有現代劇屢獲大獎,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關東雪》和前幾年排演的《站醒臺》,這些都是幾易其稿,經數年打造,演出獲獎,卻也塵封于檔案,鮮有復排。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馮延飛、馬遲編劇,李文國導演,由吉林省地方戲曲劇院吉劇團復排的扶貧題材的現代吉劇《小村故事》橫空出世。 該劇籌備期一年,排演僅用不到一個月,自去年十一月份首演至年底收官,共演出二十五場,雖有微瑕,但演出效果甚佳,在當前吉劇發展滯緩的大形勢下,可謂造就了一個演出神話。
一、小村落的大風景
《小村故事》題材選取自長白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落——八家子屯,該村風景秀麗,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廣闊的天然牧場,這樣的條件本應該使村民們早早脫貧摘帽,但苦于村干部不作為,村民也一味“等靠要”,懶風成習,致使脫貧難上加難,“爛八家子”臭名遠揚。
劇目一開場,便以渾厚的男聲獨唱,“長白山上——鬼斧神工大峽谷,大峽谷內——天池仙境圣水湖,千年松柏逐神樹,松花江水天際出”,描摹出壯美悠遠的長白山深處獨特的地域風貌。 鏡頭推近,屯長趙守臣和他的跟班準親家外號“神仙”的沈志憲,正準備迎接新來的扶貧干部。 從二人對話中,透露出趙守臣的自得,對扶貧工作懈怠的態度,以及對即將到來的第三任扶貧干部的不屑。 意外的是,新來的扶貧干部竟然是畜牧業高才生,從小被趙守臣撫養成才的親外甥女李巧蓮。 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為接下來的事件沖突打下了基礎。
李巧蓮從小在八家子屯長大,對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情感,更重要的是,以孤女身份被六舅和舅媽養大的她,全身心投入到對八家子屯的扶貧工作既是本職,也是對這個村莊和撫養自己成長的親人最好的回報。 局面從一開始就很難打開,從趙守臣的介紹中,她看到了一幅當地百姓致貧百態生圖。 貧困戶代表賭神“浪張”、酒仙“王二兩”、光棍懶鬼鄭大光等人,將一幅爛泥扶不上墻的生動畫面展現無遺,難怪前兩任扶貧干部無功而返,扶貧工作簡直是舉步維艱。 面對這種情況,巧蓮通過聯合老黨員舅媽,積極分子表弟小宇,并且對貧困戶采取扶貧交心、各個擊破的方式,扶起了貧困戶的信心,建起了養殖場。 在與屯長,也是巧蓮的六舅趙守臣的數次交鋒中,矛盾逐漸激化,導致養殖場的牲畜被放逐山上,而巧蓮也在尋找牲畜的過程中墜崖受傷。 最后誤會解除,八家屯村風清明,迎來曙光。
長白山深處的八家子屯,是東北地區貧困村屯的代表,具有鮮明的典型性。 在一段貧困戶代表們的唱詞中,可以一窺八家子屯乃至一些東北農村還存在的落后守舊、不思進取的面貌——
“打正月那個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
走東家串西家窮吃海喝。
‘貓冬’的季節別提多快樂,
城里人享受不著這種生活。 ”
劇中,村民們一聽扶貧干部來了,都很有積極性,不是因為要跟著勤勞致富,而是期待著分錢分物,好繼續醉生夢死的生活。
劇本中原汁原味的東北方言土語,詼諧機智、妙語連珠的對話,貼近生活,還原生活,令觀眾仿佛置身于東北山區的一個小村落,看著他們嬉笑怒罵,體會他們的心酸,理解他們致貧的無奈,也一同期待著有人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局,迎向新生。 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對話,每每品味,讓人忍俊不禁。
“王二兩:這不是巧蓮兒嗎? 你回來扶——扶——(趔趄)
李巧蓮:我先扶你吧。
王二兩:我誰都不用扶,我扶墻。
鄭大光:王二兩今天喝的足有半斤! 敢問領導,此次扶貧給錢還是送物?
李巧蓮:(微笑)什么意思?
王二兩:送物搬我家去。
鄭大光:給錢直接掃碼。
小浪張:哎呀我去,鄭大光你太獨了,不吃不岔直接奔胡了? 你再問問領導能不能給你救濟個媳婦?
鄭大光:不用了,我準備收拾收拾和你一起“上聽”了。
小浪張:你是莊兒啊還是會兒呀,我再離八回婚也輪不到你這個‘懶鬼’! ”
省吉劇團的演員們通過優秀的表演,將一個個帶著滿滿煙火氣的鮮活人物形象呈現到觀眾面前。 主演王冰冰、李占春,對人物拿捏得極為準確,自不必說; 三個貧困戶代表作為小配角,戲份不多,卻被演員演繹得飽滿細膩,各具特色,觀之難忘。
二、小村干部的大胸懷
編劇沒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一味地抨擊八家子屯的歪風邪氣,也沒有樹立一個高大全的女一號,如救世主一般空降到貧困戶家中。 而是對每個角色都給予充分的尊重,讓人物說話,讓事件“發聲”,因此會呈現出一種由角色之間的差勢形成的戲劇沖突。 劇中雖然沒有一個純粹意義上是“壞人”的反面角色,矛盾沖突卻依然激烈,以至于加劇到了在女主視角、在觀眾視角,都看似無法收場的地步。
該劇的劇情設計高超之處就在于,沒有讓主角只一味解決當地的貧困問題,而是讓她從種種致貧現象中看到,真正導致當地遲遲扶不起來的本質原因,正在于自己慈父般的六舅“趙守臣”。 所以,她稱自己不是來扶貧,而來救人的。 救的是誰呢?
恰恰趙守臣認為自己最不用救,他頭腦靈活,利用扶貧政策使自己快速致富,不僅擁有自己的養殖場,兒子也很快就要到城里買上一套上百萬的住房,在八家子屯趙守臣可謂“鶴立雞群”。 他對于自己的現狀非常滿意,卻沒有意識到,作為黨員,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的麻木、懶政,利用政策肥己等種種表現,不僅危害了八家子屯脫貧致富的發展之路,也把自己擱置到岌岌可危的境地。
巧蓮說通自己的表弟小宇,先不去城里買婚房,而是將這一百萬,和八家子屯的扶貧款一同投資到建設本屯的養殖場中。 可是紙里包不住火,知道兒子的婚房款被挪用的六舅和舅媽,無法理解巧蓮,認為自己養的外甥女是白眼狼,是回來坑舅舅一家的,導致關系幾乎決裂。 直到記者趕到采訪,稱他為帶頭致富的好村官,趙守臣才明白巧蓮一直在以他的名義投資建成養殖場,在記者們的連連贊揚中,在村民們的聲聲感謝中,這位老黨員幡然悔悟:“這些年忘了初心威信下降,身為黨員不作為不敢擔當,立黨為公、勤政為民,我失去方向,外甥女為我做主,為我導航,好口碑讓我精神爽,強心劑讓我斗志昂揚,我要帶領村民向前闖,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迎來故事落幕的同時,也迎來了李巧蓮對趙守臣真正的救贖。
三、從“小”處管窺的小微瑕
小村故事,正是在一群小人物所構成的平凡故事敘述中撐起了大舞臺。 可以說,該劇之所以在演出中被觀眾所喜愛,正由于“小”所帶來的真實感。 但是,如果將該劇放到九十年代尚可稱道,在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思維革命的推動下,實現絢爛奪目、真山實景的舞臺效果的今天,該劇在服化道等方面的短板就表現得十分明顯,筆者在此分析該劇存在的不足,以期該劇能夠繼續打磨和提高,并為相關吉劇的創作起到參考借鑒的作用。
(一)舞臺布景簡陋
該劇在舞臺設計方面存在極大的硬傷。 整個舞臺的布景僅僅是幾個巨大的道具箱子,一會兒被擺成起伏連綿的大山狀,一會兒被推到舞臺中央成為房山脊,八場戲下來,被推了七八次。 如果說該劇作為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沒有足夠時間制景等因素還可以取得觀眾諒解,可是同期上演的本省其他劇目,情況也有類似,這說明該劇乃至吉劇在舞臺布景方面亟須提高水平。
舞臺劇屬于綜合藝術,舞臺效果的震撼往往帶給人視覺上的沖擊,以及審美層次的滿足感。 縱觀國際上的一些舞臺劇,以及國內先進省份排演的一些優秀劇目,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存在的差距。 吉劇舞臺缺錢、缺人確實是目前桎梏發展的現狀,可我們也要承認,一些吉劇表演者和幕后人員缺少開拓進取、迎難而上的思維及求新求變的干勁,來進行舞臺布景方面的創新實踐。 舞臺可以不大氣,但不能不巧氣,經費充足當然好,經費不足時也不能就此停滯不前。 我們的舞臺缺少的正是求新逐變的巧思,和努力追步先進的勇氣。
(二)情節設計冗雜且局促
將一部能演上幾十集的電視劇內容濃縮成一百二三十分種的舞臺劇,編劇的壓力可想而知。 成功的舞臺劇往往以精煉的情節、集中的矛盾沖突、鮮明的人物性格被人們津津樂道。 縱觀本劇,矛盾足夠激烈,人物性格足夠鮮明,但情節上存在的無用枝蔓太多。 不必要的、非主要的情節,雖看似有存在的合理性,卻給人冗贅之感。 比如鄭大光與小浪張的感情線就屬多余,給王二兩治病也用了好幾個場景交代。
而最令人感到局促的則是結尾部分,六舅的轉變、巧蓮的墜崖以及獲救、小宇與歡歡情變又和好,幾條線索最終匆促、緊張地在幾分鐘的情節中收尾。 巧蓮在眾人的稱頌中,用輪椅被推上來,原來那個機智可愛,鬼馬精靈,有沖勁又有干勁的李巧蓮不見了,一個沉穩、高大的女干部形象突兀地出現在舞臺中央,讓人感到的不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認同,而是一種刻意突出人物形象的匠意,使人感到不自然,不通透,不滿足。
當然,《小村故事》整體上還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其以小見大,以一介小村干部的大胸懷,反映了當前我黨致力于一心為民、脫貧攻堅的勇氣和決心,也以小村小事的真情實感,從一眾扶貧戲中脫穎而出。 期待該劇繼續精研打磨,成為展現我省人情風貌,宣揚本土景物風光的匠心之作,精品之作。
(作者簡介:劉琳,女,本科,吉林省文化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