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22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通過對當前我國戲曲藝術普及工作中所涉及的數字資源建設和服務的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探討了戲曲藝術在當前時代傳承與普及所面臨的困難與突破這一困境所進行的嘗試,在此基礎上得出戲曲藝術普及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可以以之作為戲曲傳承和發展手段的新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戲曲; 全民藝術普及; 數字資源建設;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 戲曲藝術是傳承和展現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它是包含文學、舞蹈、音樂、美術、雜技等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形式。 戲曲蘊含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具備娛樂、審美、文教等屬性,是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內容。 數字時代,信息流通越來越發達,帶來了多元文化沖擊,使傳統戲曲藝術呈現衰微之勢,向大眾傳播和普及都面臨困境。 如何以數字化手段作為戲曲藝術普及和發展的突破口,是公共數字文化工程(以下簡稱工程)開展藝術普及的重要課題。
一、各領域開展戲曲保護與傳承的情況及其困境
(一)各領域開展戲曲保護與傳承的情況
2015年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等多部門陸續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1]《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3]相關指導文件和通知。 在此背景下,相關領域陸續開展了多種類型、不同程度的戲曲藝術資源建設與保護傳承工作。 吉劇電影《大唐女巡按》、京劇電影《龍鳳呈祥》、豫劇電影《蘇武牧羊》、滑稽戲電影《顧家姆媽》、晉劇電影《傅山進京》、京劇電影《霸王別姬》獲第30屆金雞獎提名。
(二)戲曲普及工作的困境與難點
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各級相關單位的積極探索與創新,以及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當前我國傳統戲曲數字資源和主題服務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發展,一些較有特點的戲曲數字資源和普及形式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初步認可。 但在普及內容和服務形式上,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在實際普及工作中,也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影響開展和效能。 集中來看,戲曲藝術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包括:
1.專業市場小眾,服務受眾分散,接受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隨著時代的轉變,傳統戲曲市場日趨衰微,演出市場低迷,戲曲人才出現斷層。 單一地區已無法形成規模化市場,劇場中的戲曲欣賞已然成為一種小眾欣賞藝術。 戲曲受眾主要戲迷票友為主,多為老年群體和中年群體,年輕人群體中戲曲受眾相對較少。 如何培養新的戲曲土壤是傳承和發展戲曲文化,復興戲曲市場的重要問題。
2.普及內容
此外,通過觀察當前戲曲普及平臺服務內容和形式,可以看到,網絡平臺上的戲曲服務,多以視頻、音頻為主,內容仍是通過錄制形成的舞臺演出原始資料,文本、圖片資料相對薄弱,針對當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群眾使用習慣而開發設計的戲曲資源和戲曲服務仍行諸闕如。 這其中,問題主要體現為:一是戲曲服務傳播形式及內容表現形式有待創新; 二是網絡服務平臺數字資源不夠豐富,資源老舊,更新頻率較低; 三是缺乏優秀的互聯網戲曲資源,時代感不強。
二、戲曲藝術數字資源建設探索
面對上述戲曲數字資源建設中存在的情況,下面,本部分將重點探討當前對戲曲數字資源建設中形成的若干創新型產品和成果,以期對該問題尋求一種可資參考的解決方案。
(一)發展中心整合戲曲數字資源的情況
自2012年開展以來,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發展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數字化手段匯聚文化系統優勢資源,廣泛建設和整合各類戲曲資源,通過向專業機構購買等建設方式,集中整理了? 約6900小時; 指導各省市文化(群藝)館,通過地方特色資源項目申報,開展中國戲曲專題資源建設,截各地共申報戲曲類項目立項117個,建設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戲曲數字文化資源庫群。
1.京劇戲曲資源情況
作為傳統戲曲藝術的代表,發展中心圍繞京劇建立起了最具代表性的戲曲資源示范庫,通過科學的組織和構建,該庫幾乎囊括了我國最為經典的傳統名劇,主要以京劇音配像居多,梅蘭芳、周信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硯秋、馬連良、楊寶森、譚富英、奚嘯伯、裘盛戎、葉盛蘭、張君秋、杜近芳、李世濟、余叔巖、李少春等京劇名家表演的代表劇目幾乎收盡。
2.地方戲曲資源情況
與此同時,在對遍及全國各地的300多種地方戲曲資源的整理過程中,發展中心經過充分調研與科學論證,搭建起了地方戲曲劇種豐富,擁有多個劇種的代表作品的地方戲曲資源庫。 包括我國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還有小劇種和部分非遺搶救性保護劇種,基本囊括了多省的代表性地方劇種,其中又屬黃梅戲、豫劇、評劇、越劇、花鼓戲、潮劇、花鼓戲、川劇、粵劇、楚劇、河南曲劇、河北梆子的劇目較多。
為配合戲曲基層服務,針對不同服務形式的要求,上述戲曲數字資源形式上也做了多種嘗試,建設包括文化專題片、多媒體資源庫、講座、紀錄片、動漫、慕課等各類型。
(二)發展中心幾種創新數字戲曲資源建設的意義
1.“快樂京劇”慕課
“快樂京劇”是為當前戲曲藝術普及服務而策劃的戲曲類基礎? “快樂京劇”慕課按照項目規模和教學進程,從如何開展京劇入門、京劇基本知識點、京劇表演技能等方面,設計制作針對1-6年級小學使用的《快樂京劇》慕課資源。 第一批建設包括:小學一年級京劇慕課40集(課時),課程視頻1600分鐘資源,配套京劇戲曲文化知識問答200條,京劇慕課教學系列課程一套。
在傳統戲曲藝術普及上,“快樂京劇”慕課開創了一條全新的服務道路。
2.“說戲”小視頻
“說戲”小視頻,充分考慮到了當前主流的新媒體普及形式,通過3~5分鐘為一集的表現形式進行開發制作戲曲文化知識普及短視頻,兼顧戲曲知識普及的系統性和用戶觀看的碎片化趨勢,促進文化信息內容的傳播與發展,提升用戶的學習效率。 在內容選題上由五大劇種組成,“說戲”小視頻以向大眾普及戲曲藝術為定位,從知識點入手,介紹京劇和各地代表劇種劇目的角色、人物、表演、臉譜、音樂、服裝、故事、文化、知識等內容,培養大眾興趣,傳播戲曲藝術。
“說戲”小視頻定位戲曲啟蒙,以傳統戲曲基本知識為脈絡,在內容的制作上上,結合當前互聯網用戶觀看偏好,通過碎片化形式進行提煉,信息量也不會過于龐大,反而能更好地被大眾所接受。 同時,“說戲”小視頻在專業老師的引導解說下,還可以結合戲曲教學成為輔助教材。 作為新媒體范圍下的一大子內容,以互聯網短視頻作為信息?
3.戲曲動漫
戲曲動漫,是運用動畫技術和表現手法演繹傳統戲曲,將戲曲藝術中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樂舞蹈在動畫中有機融合,形成全新的藝術創作形式。 在劇種劇目選取、劇本策劃、美術設計等方面,遵循思想上、技術上、美學上、教學上的科學原則。 截至目前,已有102個劇種900部戲曲動漫作品完成建設和投入使用,包括普及性較廣的大劇種經典劇目,如京劇《蘇三起解》、昆曲《牡丹亭》、豫劇《花木蘭》、評劇《花為媒》等,還有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趣味小劇,如襄垣鼓書《反菜園》、雁北耍孩兒《豬八戒背媳婦》、荊州花鼓戲《并蒂蓮》等。
三、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戲曲藝術普及實踐
(一)基于當前互聯網環境的線上服務模式——百姓戲曲館
本節以“百姓戲曲館”為案例探討全國戲曲普及服務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線上服務形式。百姓戲曲館,是響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戲曲進鄉村”等國家政策? 百姓戲曲館綜合pc端和移動端,搭建以官網為核心的媒體矩陣,多端并行,包括pc官網、移動APP,微信、微博等。 融合戲曲資訊、聽戲、看戲、學戲、唱戲、賽戲、戲曲美感等,展現戲曲文化。 為各類戲曲主題服務提供了一個綜合性的、功能全面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支撐平臺。
此外,由發展中心策劃的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戲曲動漫欄目,也在戲曲平臺服務推廣方面開展了深入而多元的服務探索,該欄目服務內容包括全年持續開展精品資源點播、專題策劃發布; 依托各省文化系統和學校,面向青少年兒童和社會大眾開展戲曲唱段及動作表演、戲曲知識快問快答、戲曲樂器演奏、講述戲曲故事、戲曲動漫繪本創作、戲曲動漫手工創意、戲曲動漫舞臺劇等一系列線上互動活動; 以及開展線下戲曲動漫演出、比賽、培訓、展覽等類型活動的直錄播線上展示。
(二)深入基層的線下服務模式——戲曲進校園與戲曲進鄉村
除了通過線上形式展開服務外,當前各級、各地的戲曲文化普及服務工作也在積極開拓各類線下服務模式,這其中既有覆蓋學校學生群體的戲曲進校園,也包含服務社區和基層群眾的戲曲進鄉村等多種類型文化服務。
1.戲曲進校園
與“戲曲動漫”資源建設同步進行的戲曲進校園服務活動,為青少年打造“戲曲+動漫+課堂”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目前已在各地展開了大面積的推廣和服務。
在近千所中小學校開展“傳承經典,共享文化——戲曲動漫進校園活動”中,戲曲動漫大課堂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戲曲動漫作品,讓學生走上舞臺,以“戲曲體驗課”和“戲曲教學課”兩種主要形式,參與互動、交流實踐。 目前,進校園活動在18個省區市開展大課堂973場,培訓音樂教師和小學校長3710人,項目得到師生和專家的認可,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多次報道。 此外2020年3月,通過在小學音樂課中開設戲曲課程,“快樂京劇”慕課已在長沙市6所小學的100個班級開設近10000課時教學程,走進小學課堂,向12000名小學生普及戲曲藝術。
2.戲曲進鄉村
伴隨著公共戲曲普及服務的下沉和深入開展,針對基層廣大群眾的戲曲服務形式也在各地陸續進行。 這其中,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文化和旅游部有關精神,以百姓戲曲館、戲曲動漫項目建設為抓手,定制“戲曲資源服務寶”,發展中心聯合各級分支中心、文化(群藝)館,積極推動百姓戲曲館在基層落地,開展戲曲資源放映等戲曲進鄉村活動。 2019年先后在上海祝橋、萊陽社區等地開展了多場群眾性戲曲主題活動,活動形式圍繞傳統猜燈謎,鬧元宵,戲曲體驗式小課堂等形式組織群眾歡慶元宵佳節,其中互動體驗與表演等活動引來群眾積極響應與參與。
四、戲曲數字資源建設與基層服務工作的總結與思考
(一)戲曲數字資源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綜觀近年在戲曲數字資源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果,以及利用這些成果開展的戲曲文化服?而通過前述“快樂京劇”慕課、“說戲”小視頻、戲曲動漫資源的建設,我們也可以看到,通過結合當前主流服務形式、開展創新型資源策劃、實施戲曲數字資源建設,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二)基層戲曲服務的前景廣闊
對于傳統戲曲文化的基層服務,通過對“戲曲進校園”“戲曲進社區”“戲曲進課堂”等服務實踐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戲曲在基層群眾基礎牢固,服務需求強勁,各地戲迷票友對公共戲曲文化服務既充滿了期待,也滿懷熱情。 他們是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戲曲大國的基礎,也是實現戲曲文化傳承的土壤和基石,充分通過戲曲文化服務調動基層戲曲愛好者群眾的積極性,將是國家公共戲曲服務工作的一個重點。
傳統戲曲的受眾除了在這些資深戲迷票友外,隨著“戲曲進校園”以及當前戲曲主題短視頻、文化創意產品在年輕互聯網用戶一代中的傳播和流行,戲曲普及服務也迎來了它新的用戶群體,如何針對這批新成長起來的用戶做好傳統戲曲文化的服務工作,也是后續公共戲曲文化服務工作中需要考慮的一環。
(三)對后續戲曲數字資源建設和基層戲曲服務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傳統戲曲藝術在當前的文化服務工作中,已形成了廣泛的群眾參與和多形式資源供給相結合的服務樣態,盡管資源的數字建設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但資源建設的探索已充分贏得用戶的認可和積極反饋。 慕課、小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的資源開發,充分體現了傳統戲曲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所能帶來的服務優勢。
文學藝術論文范例:戲曲藝術的靈魂——舞臺燈光藝術
依托這些創新的戲曲數字資源,結合交互功能強大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和應用,開展多種形式、覆蓋多種人群的戲曲主題基層文化服務,可以作為后續戲曲藝術普及服務、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種新型模式進行推廣與普及。 以此為基礎,保持對新技術、新形式內容的挖掘和探索,將是今后傳統戲曲文化服務持續開展下去的重要原則與手段。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Z].2015-07-17.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Z].2017-01-25.
[3]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Z].2017-12-04.
作者:琚存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