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4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中國古典小說具有現代影視的藝術特征:“鏡頭式”的語言形式、“戲劇化”的情節設置、“畫面感”的環境描寫。教師可以用鑒賞影視作品的方式去教學中國古典小說,即通過聚焦“文字鏡頭”,賞析人物形象;串聯“影視畫面”,理清故事情節;再現“小說環境”,讀懂作者意圖。通過“影視化”閱讀,幫助兒童感悟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魅力,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
【關鍵詞】影視化閱讀;中國古典小說;文字鏡頭;影視畫面;小說環境
2019年9月,統編語文教材在全國全面推行使用。教材中共選編優秀古詩文124篇,其中中國古典小說篇目有改編自《三國演義》的《草船借箭》、節選自《水滸傳》的《景陽岡》、節選自《西游記》的《猴王出世》、節選自《紅樓夢》的《紅樓春趣》、節選自《儒林外史》的《兩莖燈草》等。中國古典小說具有現代影視藝術“鏡頭式”的語言形式、“戲劇化”的情節設置、“畫面感”的環境描寫,這與兒童多層次、多角度感受生活的審美特點相符合。教師可以創設影視化的閱讀場域,幫助兒童感悟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魅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中國古典小說的影視藝術價值
中國古典小說的源流之一是宋元話本。話本內容主要通過說書人的“說”來呈現,“說”不僅要有聽覺形象的創造與渲染,更需要引導聽眾將聽覺形象通過“再造想象”轉化為視覺形象。說書藝術這種特殊的審美關系決定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基本走向,也使之具有了現代影視藝術的諸多特征。
(一)語言形式:“鏡頭式”描寫
影視作品往往使用長、短、快、慢鏡頭的推、拉、移、轉,遠景、近景、特寫的交替出現,呈現文本內容的空間性、視像性、流動性。
電影畫面的特寫鏡頭取景范圍小,畫面內容單一,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顯出來,起到強調、放大的效果。中國古典小說擅長通過“特寫鏡頭”式的語言,將重點突出的細節進行工筆細描,以刻畫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表達特定的思想情感。“快鏡頭”與“慢鏡頭”可以改變敘事的節奏,“快鏡頭”可以縮短事件的時間跨度,突出時空的濃縮感。中國古典小說常用“快鏡頭”式的語言介紹故事緣起或背景。如《西游記》中講述仙石化作石猴的語段,僅僅百余字,就濃縮了石猴的漫長孕育過程,同時富有奇幻的神話色彩。而“空鏡頭”多用來交代環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中國古典小說擅長通過“空鏡頭”式的環境描寫,渲染特定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中國古典小說在演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語言風格,仿佛是通過“鏡頭”向讀者“呈現”故事。
(二)情節設置:“蒙太奇”敘事
影視藝術一般把“蒙太奇”劃分為三類: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敘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平行蒙太奇”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中展開的兩條以上的情節線并行出現,分別敘述,最后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或兩個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出現,共同揭示統一的主題或展現同一個情節。“交叉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的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后匯合在一起。“重復蒙太奇”則是通過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這與中國古典小說的“反復敘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古典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由成百上千個事件組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豐富的社會面貌往往要通過具有戲劇性的情節設置來呈現。如《紅樓夢》中將逼真細膩的日常生活同波瀾起伏的大事件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雙線多頭網狀結構,將表面看來平淡無奇的生活瑣事,和主要故事情節交織在一起,展示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
(三)藝術手法:“蒙太奇”表現
表現蒙太奇包括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中國古典名著中不僅有許多蒙太奇敘事的結構方式,也有許多表現蒙太奇的藝術手法。
“對比蒙太奇”將具有反差性的鏡頭進行并列組接,從而產生對比的效果。它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對比手法,即通過內容或形式的強烈對比,達到作者想要的某種效果。“隱喻蒙太奇”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并列或交替展開類比,形象而含蓄地傳達作者的某種寓意或事件的某種情緒色彩,它往往構成對主人公人生、命運、人性的一種隱喻。而“心理蒙太奇”偏重心理描寫,通過鏡頭的組接或音畫有機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現人物的回憶、夢境、閃念、幻覺、遐想、想象甚至潛意識的活動,多用對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現人物強烈的主觀色彩。如《紅樓夢》寫了三十多個夢境,其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用“心理蒙太奇”式的夢境,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產生的某種特殊心理,表現人物內心深處隱微復雜的情感活動,呈現形象的畫面,建構人物特殊的心理時空,揭示主要人物的命運和品質。
二、中國古典小說閱讀的影視特征
“影視化”閱讀可以讓兒童透過抽象的文字符號想象情節畫面,調動兒童的感性認知與理性思維,開展豐富的審美鑒賞,是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有效策略。“影視化”閱讀基于中國古典小說的影視化特征,符合兒童的審美取向,充分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通過充分的再造想象使兒童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引導兒童領略中國古典小說的獨特魅力,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一)表現形式:文字符號與影視畫面的互通
中國古典小說中“鏡頭式”的語言形式,和影視作品中的特寫鏡頭、慢鏡頭、快鏡頭、空鏡頭等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古典小說的情節設置,與影視作品中的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手法相似。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藝術手法,與影視作品中的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形式類似。這使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字畫面”與“影視畫面”有了互通的可能。
(二)閱讀過程:感性想象與理性分析的交織
要將中國古典小說的一個個“文字畫面”轉換成大腦中的“視聽畫面”,必須在充分品讀文本的基礎上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閱讀中,隨著情節的推進,環境的變化,人物形象也會發生細微的改變。這時,學生通過想象再現情境,通過理性分析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理順、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領會古典小說的表達藝術。有了合理想象的細節內容和理性思維的情節架構,扁平的文字才能站起來、活起來,變成一幕幕立體的、活動的影視畫面。與一般影視不同的是,這種由閱讀而創造的影視畫面是屬于學生個體的,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又是最具深刻體驗的。
(三)閱讀體驗:審美情緒與思維活動的共燃
觀眾在欣賞影視作品時,會不自覺地跟隨故事的發展,走進人物內心,與主人公實現心理共融、同悲同喜,獲得一種特殊的觀賞享受。當讀者用“影視化”閱讀方式去閱讀中國古典小說,也會不由自主地跟隨“文字鏡頭”還原“故事細節”,展開“再造想象”合成“影視畫面”,體會人物內心或細微或強烈的情感體驗,獲得閱讀的審美快感和思維的發散與聯通。
三、中國古典小說的“影視化”閱讀策略
(一)聚焦“文字鏡頭”,賞析人物形象
1.品讀“特殊鏡頭”,感悟人物特點。
影視作品中有很多像“特寫鏡頭”“慢鏡頭”“快鏡頭”這樣的“特殊鏡頭”,可以表現獨特的藝術效果:“特寫鏡頭”可以凸顯作品想要表現的人物特點、氛圍情緒;“慢鏡頭”可以放緩敘事節奏,讓觀眾細品精彩之處;“快鏡頭”可以加快敘事節奏,凝練地呈現相關內容。以統編語文教材五下《景陽岡》中打虎的精彩片段為例,作者放慢節奏,運用“慢鏡頭”式的語言對打斗場面進行細致描繪,極具畫面感,這種描述可以調動讀者的情緒,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在教學這一片段時,停留駐足,細細品味,先用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水滸傳》中打虎的不只是武松,還有李逵。李逵是用什么殺虎的?刀!但是武松是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把描寫武松動作的詞語圈出來。”引導學生提煉出三“按”、二“揪”、一“踢”、一“提”、一“打”這一組動詞。接著研究武松打虎的慢鏡頭,質疑這些動詞能不能互換、調換順序,讓學生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用詞的準確,感悟武松英勇彪悍、武藝過人的人物形象。
2.揣摩“心理蒙太奇”,走進人物內心。
“心理蒙太奇”是影視作品中心理描寫的重要手段,常常運用畫面與聲音的不連續敘述、跳躍性地出現、藝術化地處理,展現人物內心復雜多變的隱秘感受。古典小說常用心理描寫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仍以《景陽岡》為例,武松在讀了榜文知道景陽岡真的有虎后,心想:“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轉以轉去。”閱讀中國古典小說時,除了通過“心理蒙太奇”走進人物內心,還可以通過品味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勾連前后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3.關注“對比蒙太奇”,讀懂對比襯托。
“對比蒙太奇”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形式多樣,既有內容上的對比(生與死、美與丑、善與惡、喜與悲),也有形式上的對比(光線的強與弱、色彩的冷與暖、視角的俯與仰),表現特定的藝術效果。古典小說為了塑造主要人物的光輝形象,常常會將次要人物與主要人物進行對比。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下《草船借箭》,將周瑜和諸葛亮對比:從人品胸襟看,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企圖暗箭傷人;諸葛亮寬容大度、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從智慧謀略來看,周瑜只知道叫軍匠故意延遲,阻撓造箭;諸葛亮卻能夠觀天象、知地理、識人心,從曹軍那里“借”來十萬支箭。這一系列對比,塑造了諸葛亮神機妙算、顧全大局的形象。
(二)串聯“影視畫面”,理清故事情節
1.抓住小說要素,把握主要情節。
影視藝術中的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等,很多時候會交替使用,使得故事情節更加曲折生動。中國古典小說多是章回體小說,這些作品由一回或者若干回組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連起來串成一個長篇故事。統編語文教材注重引導學生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如《草船借箭》課后思考題:“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內容。”有時,小說的場景有著明顯的變化,我們就可以按照場景的變化梳理故事的情節。如《景陽岡》課后思考題: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喝酒→(上岡)→(打虎)→下岡”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提問和練習,有助于加強學生關注小說的要素,提升閱讀思維與邏輯。
2.聯系人物塑造,理清情節關系。
影視作品中沒有一個鏡頭是多余的,或是為了塑造人物,或是為了營造氛圍,或是為下文作鋪墊。中國古典小說亦是如此,很多看起來可有可無的“特寫鏡頭”,實則有助于刻畫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
孫雙金老師在執教《景陽岡》時,拋出一連串問題:“課文通過武松打虎的情節就可以反映武松藝高膽大和英勇無畏了,為何此前卻連篇累牘敘寫了武松喝酒的情形?為什么要寫吃酒?是不是偏題了?”借此探討吃酒、上岡和打虎之間的關系,抓住“一飲而盡”“叫”等動作和語言,體會武松的豪爽和不拘小節;從上岡看到榜文知道有虎,為了面子還不肯回酒館的心理描寫,體會武松的好面子,進而挖掘出英雄人物的另一面性格,看到一個真實、立體、生動的英雄形象。當學生明白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所有的情節設置、敘寫描摹都是為刻畫人物服務時,自然就會留心前后各種鏡頭,理清情節之間的關系。
3.品味“反復蒙太奇”,感受情節魅力。
影視作品中的“重復蒙太奇”常和蒙太奇其他手法疊加組合運用,以達到特定的藝術效果。古典小說除了含有數字的顯性“反復蒙太奇”之外,還有很多相對隱蔽的“反復蒙太奇”。仍以《景陽岡》為例,武松打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幾經波折。孫雙金老師在執教時,先讓學生默讀“打虎”部分,看看武松打虎分為幾部分,梳理出“躲閃—棒打—拳打腳踢—棒打”這幾部分。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武松一棒把老虎打蒙在地上。這樣寫好不好?”學生很快就發現:如果這樣寫后面的情節就沒有這么驚險刺激了;原文的“反復”的寫法會增加真實感;老虎的各種反應可以反襯出武松的英勇。中國古典小說一波三折的、“反復蒙太奇”式的情節設置有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這種張力不僅可以凸顯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還可以促使讀者形成一種閱讀期待,獲得一種獨特的閱讀享受。
(三)再現“小說環境”,讀懂作者意圖
1.留心“空鏡頭”,感悟人物特點。
影視作品中的“空鏡頭”又稱為“景物鏡頭”,常用來交代時間地點、介紹環境背景、渲染情緒氛圍、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等。“空鏡頭”的概念和作用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相似,中國古典小說擅長通過“空鏡頭”式的環境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如統編語文教材五下《猴王出世》中就有一處“空鏡頭”:“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這一處空鏡頭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寫出了石猴的出生環境。而仙石所處環境,更無樹木,只有蘭芝相襯,受日月精華洗禮,正與孕育仙猴的情節相襯,與石猴的神異出眾相符,為后文甚至全書寫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傳奇故事埋下了伏筆。
2.讀懂“空鏡頭”,明白情節推進。
中國古典小說還擅長通過“空鏡頭”式的環境描寫來推動故事情節。《景陽岡》中也有幾處著墨不多的環境描寫:日色“漸漸墜了下去”;“日短夜長,天容易黑”;“亂樹林”忽然“發起一陣狂風來”。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僅僅只有二十幾個字的環境描寫,可不可以去掉?為什么?學生很快就會發現端倪:這些語句營造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氛圍,也為下面老虎的突然出現做了鋪墊——沒有這個亂山岡,就沒有那只老虎;沒有那只老虎,就沒有武松打虎這個故事了。正是這幾處看似不起眼的“空鏡頭”,將故事情節朝前推進。
3.了解故事背景,走向古典名著。
在學習中國古典小說課文時,要了解整部名著,才能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選入統編語文教材中的幾篇中國古典小說,只是古典名著中一個片段,屬于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所講的“引子”那一類。王榮生教授認為“把課文當‘引子’教,特指‘由節選引向長篇作品’”。教材也時時處處在提醒教師和學生關注原著。課文旁邊的泡泡、課后思考題、閱讀鏈接、資料袋、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都在引導學生由“一篇”到“一類”,從一篇篇課文走向一本本名著,進而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無窮魅力。
中國古典小說具有現代影視藝術般“鏡頭式”的語言形式、“戲劇化”的情節設置、“畫面感”的環境描寫,教師可以用欣賞影視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古典小說。通過聚焦“文字鏡頭”、串聯“影視畫面”、再現“小說環境”,探索中國古典小說的教學價值,為發展兒童的語文素養提供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周先慎.古典小說鑒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周振甫.小說例話[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殷業鳳
文學論文投稿刊物:長篇小說選刊容納各種流派、各路寫法,關注各個創作群體、青睞一切文學性地表達人生的作品;匯聚紛紜呈現的文學現象、客觀記錄當下人文精神境況,以文學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實踐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出版盛世披沙揀金、志在成為當代文學史可靠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