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21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書法中的用筆包含范圍很廣,很難一一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在此,我主要選擇行筆方面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一幅書法作品在寫完之后,便歸于靜止狀態,作品本身雖然也能透露出一些行筆的信息,但畢竟不能得見作者的行筆過程。學習書法的主要途徑就是臨摹古帖,我們面對已經逝去的古人和已成為過去的書寫過程,只有從古人留下的完全靜止的作品去追尋、去感悟、去實踐。面對一幅書法作品,其結體、章法、用墨等皆一目了然,唯有行筆時迅速消失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鍛煉、揣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挖掘古人的用筆方式、體味古人的行筆過程和行筆特點,對于學習書法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中國鋼筆書法書法藝術和漢語言文化
摘要: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放異彩的奇葩。這是因為:書法所寫的是漢字;漢字是書法的表現對象和造型基礎,是書法的生命之源。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漢字就沒有書法,只有在中國文化中,書法才成為一門舉足輕重的藝術。本文僅從書法藝術與漢語言文化間的關系,作簡要論述。
首先是力度準備。我們在寫字之前就要對行筆的力度有所準備和設計,要針對不同的字體、章法、內容、工具載體和不同尺幅字的大小等方面進行預設。可以說,下筆力度的準備就是這幅書法作品的面貌,作品的蒼茫、潤澤、老辣、俊秀和用筆的力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自己的創作習慣,提前對下筆的力度做出預設,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入紙方式。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出手”的第一步便是起筆入紙,形成一個起始點。毫不夸張地說,從起筆入紙的方式能夠看出一個書寫者的水平和功夫。真正的書法家在起筆入紙的一剎那的動作,是極備法度的。這一剎那包含了很多筆法和筆勢,直、平、藏、裹等筆法的制動化模式,會跟隨書寫者在這一刻得以體現。有的人一筆下去,就暴露出其整體的書法水平了。遺憾的是,起筆入紙的重要性好像沒有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而這種謀始點而布全篇的做法是我著重強調的。
再次是速度與節奏。行筆的速度沒有固定的要求,要因人、因體、因風格、因工具而變化。速度的快慢與筆畫的要求有很大的關系,轉折處要慢,行筆處要快;實處要慢,虛處要快。能夠做到行筆快速而不失法度是不容易的,其技巧和水平要更高一籌。我認為速度的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行筆過程中形成完美的節奏。所謂節奏,即在書寫過程中對速度快慢的調節、筆畫粗細的調節、字大小的調節。行筆的輕重、緩急必須融于一定的節奏之中,所以節奏是把握速度的最好體現。
最后是調鋒。調整筆鋒,是我在行筆過程中最為重視的一個方面。所謂調鋒,即在書寫過程中,由于書寫的力度造成筆鋒偏扁或散鋒,此刻就要及時調整筆鋒的方向。這個調整方向,有轉筆管的也有不轉筆管的,不轉筆管的只是調整筆管的角度。當然也不一定筆筆調鋒,至于在什么時候調鋒、什么時候不調鋒,要根據個人的書寫習慣和字形結構來判斷。調鋒,不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用筆習慣,也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于法度的重視和掌握程度。當然,調鋒在不同的書體、不同的工具以及不同的書法家之間有著不同的表現,也有人為了追求一些書寫效果而故意不調鋒,但不能因此說明他們沒有調鋒意識和對調鋒的必要性認識不夠。在高速行筆的過程中進行完美調鋒,并非易事。一般來講,筆畫的轉折處和拉長線條,以及筆鋒彎曲或散鋒時就要及時調整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