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2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通過對當前春節文化及其文創產品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將春節文化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細分為六個別類(春節故事、春節習俗、春節吉語、文化活動、春節“食”文化、春節傳統器物),進而借鑒邱豐順的五步文創設計遞進法,從六個別類對春節文創產品展開設計思考與設計實踐探索。
關鍵詞:春節;文創產品;設計
一、春節文化及春節文創現狀分析
春節承載了中國人的“闔家團圓”、“萬象更新”、“天人合一”、“崇尚和平”等既體現中華民族道德倫理,又契合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主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文化思想的精髓[1]。王安石的《元日》讓濃濃的春節氛圍躍然眼前,然而,隨著數字化時代的進程、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春節文化氣息的淡薄、春節傳統文化的斷層、現代多媒體的充斥與誘惑等,使得春節的“儀式感”及其背后的文化語意在當下處于尷尬的地位,我們該用何種方式、如何傳承春節文化,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細細思量。
隨著我國由農業型社會向工業型社會的轉型,春節文化的顯性形式也隨之而改變。宗白華曾說:“社會如體,文化如衣,體態若變,衣形自更。”[2]用發展的眼光關注春節文化的變化,我們可以運用春節文化創意產品引領并豐富發展中的春節文化。通過市場調研,我們發現春節文化創意產品亟需投入更多的關注與實踐,探索春節文化創意產品的多樣化形式,讓民眾的春節文化精神需求得以滿足,是當下樹立文化自信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春節文化符號分析
烏丙安教授對符號的解釋為:“任何民俗符號都是由一個或多個民俗表現體和它們所表現的具體的民俗對象與抽象的民俗含義或概念結合而成。”[3]在春節文化符號中,民俗表現體是“能指”,是指一些中介物,如灶神、對聯、門箋、窗花、“福”字、爆竹、魚、年糕等視覺符號;民俗含義是“所指”,即辭舊迎新、辟陰祈陽、闔家團圓、喜慶吉祥等。[4]
面對春節文化這一厚重的綜合體,可以從精神、物質兩方面將其分為六個方面:春節故事、春節習俗、春節吉語、文化活動、春節“食”文化、春節傳統器物。將典型的春節符號進行歸類、羅列,便于系統化地對春節文化展開設計思考。
三、春節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自工業革命以來,從設計先驅們爭論著“功能”與“形式”的孰重孰輕,到如今比較完善的工業設計方法體系,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在迭代更替中不斷成熟、完善。文化創意產品有其獨特的文化性,對于春節文創產品設計方法,筆者采用邱豐順的五步遞進法。
四、春節文創設計實踐初探
文化的傳承性是相對的,而其變異性則是絕對的、隨時隨地發生的。傳統節慶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它同樣真切地表現出變化發展的變異性。[6]圍繞春節文化展開創意化產品設計,首先要研究春節文化,挖掘春節文化中有價值有意義的設計點;其次,又要把握當下正在進行的春節文化,堅持在發展中創新,尊重文化傳承的時代性。
傳統的“年”味變淡,是因為傳統的過年方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物質、精神需要,雖然陶思炎在《春節文化符號的釋讀》中提及“潮流性錯誤”的倒貼“福”,但是“福倒,福到”的說法已然深入人心,與其糾正或批判,不如尊重潮流的發展,因為這也是未來的歷史,春節文創設計的關鍵在于創造符合當下春節生活方式的產品;再次,春節文創產品的構想要超越當下生活,即“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們對春節的傳承,不僅是中國過年情結的傳承,更是中國文化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傳遞。我們應該堅決傳承下去的春節文化內涵包括:傳統美德‘尊老’,傳統思想‘仁愛’,交際習俗‘崇禮’。”[7]這正是春節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重難點,文化創意產品如何超越“面子”上視覺符號的表達,達到春節文化內涵“里子”的構建,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實踐。
1.春節故事設計實踐探索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講好春節故事,構建春節故事品牌,可以從IP中獲取經驗,IP(IntellectualProperty)指具備知識產權的創意產品。縱觀國外成功的IP案例,如哆啦A夢、超人、冰雪皇后等,通過故事的形式并逐步展開衍生品的設計與推廣,構成了IP推廣的范式。國內也有典型的故事形象,如《大鬧天宮》、《哪吁鬧海》、《葫蘆娃》等,但從文化底蘊、商業模式、文化自信的角度,可以明顯發現中國故事的傳播深度、廣度有待于進一步的拓展。
我們對于春節故事的探索,選擇年獸,運用思維導圖工具,對年獸文創產品進行整體規劃,將年獸的三大特征(怕紅、怕光、怕響)作為創意設計的核心點。首先探索年獸IP形象設計,通過資料獲取年獸形象:恐怖嚇人,張牙舞爪,形若獅子而獨角……從關鍵詞著手年獸的形象設計,從年獸怕紅聯想到紅包,將年獸封印其中,并將紅包的展開圖設計成年獸的前視圖,通過簡單折疊轉化為一個紅包,紅色籠罩的年獸并無殺傷力,只有紅紅的喜慶之色,另外將年獸的前臉設計成可DIY上色的貼紙,裝飾在紅包上,真正實現封印年獸,同時為傳統紅包增添趣味性互動功能;鎖定年獸怕光的特點,在確定年獸三維造型后,將年獸轉化改良為小夜燈,被燈光籠罩的年獸,轉變為陪伴兒童的祥瑞之獸;鎖定年獸怕響的特點,采用“甕中捉鱉”的手法,將年獸困于透明甕中,每當投幣形成“哐、哐”聲響,鎮住年獸從而創建祥和之年。
2.春節習俗設計探索
傳統春節習俗豐富,有祭灶、祭祖、掃塵、辦年貨、貼春聯、除夕守歲、燃爆竹等,然而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傳統春節習俗一直處于變遷之中,春節傳統習俗暫時還沒有在當下文化中重生。因此,留下的僅僅是我們淡淡的憂傷和灼灼的文化焦慮。春節習俗的弱化,不僅僅是春節儀式感的弱化,更多的是春節習俗文化內涵的遺失,以及春節習俗文創產品的缺失。
例如春節習俗祭祖,對于遠離故鄉的新城市市民,祭祖就是一件尷尬的事情,筆者經常看到社區單元樓下被紙錢烤黑的地面,在物質文化繁盛期,我們的家族情懷該如何安放?人口的流動,曾經溫暖的故鄉的家也許已然廢棄,祭祖的形式該如何適應當下的生活方式?關于春節祭祀文化用品,期望更多學者給出一些探索。再例如空氣質量的惡化,導致春節習俗燃放鞭炮已然變為惡俗,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也許電子鞭炮是個不錯方案。
六、春節文創前景展望
春節作為凝聚著中國人最多企盼的節日,融合著最多的中國特色文化元素、分享著中國幾千年的吉祥文化。在中國物質文明大幅提升的今天,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得以慰藉,現代化的春節年假就需要與時俱進的春節文化創意產品與之相伴。只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及熱愛春節文化的各國友人從春節故事、春節習俗、春節吉語、文化活動、春節“食”文化、春節傳統器物等方面深入探索,未來的春節文創產品市場必定是欣欣向榮,百花齊放。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生活的嘗試
這篇傳統文化論文發表了傳統節日文化融入生活的嘗試,中國傳統文化逐漸淡化,這引起了很多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將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呢?論文探究了傳統介入文化的內涵,以無錫為例,進行了幾點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