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2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苗族造型藝術是貴州地域美術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顿F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從當代多元的審美理念來解構苗族造型藝術的樣式、構成、色彩、材質以及制作方法等審美要素和形式語言,詮釋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特點,比較苗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藝術表現手法與特性,探討將民族藝術符號融入當代社會的可能性,并創造性地從教育的視角關注苗族造型藝術的教育價值。
著作涉及的內容包括民族學、民俗學、文化學、人類學、音樂學等跨學科領域的多方面知識。研究從傳統轉向現代形態的創造性發展規律,拓寬、延伸其表現手法以趨于現代化,推進少數民族造型藝術的當代圖形表現形態的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苗族;造型藝術;地域文化
李潔教授是長期從事藝術創作和少數民族藝術理論研究的學者,其不僅美術創作才氣橫溢,理論研究也成果頗豐。近年來,作為貴州本土成長起來的學者,李潔教授全力投身于少數民族分地區民族文化藝術的教學與理論研究,先后承擔了教育部“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少數民族藝術傳承創新”“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項目”“本科質量工程專業綜合試點改革”等項目藝術表現的學習和創作實踐。
在銅仁學院任教期間,李潔教授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先后赴西藏、新疆、臺灣、香港等地區考察當地原住民文化藝術的資源開發應用情況,其研究視野涉及藝術學、民族學、人類學、教育學等學科領域。李潔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基于美術人類學視野下民間藝術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戰后日本畫的演變對中國當代巖彩畫發展的啟示》《苗族傳統造型元素在當代產品設計中的開發應用》《文化人類學視角下貴州苗族服飾藝術的文化價值》《淺議黔東苗族服飾的演變及其文化價值》等,先后發表在《文藝研究》《貴州民族研究》《藝術百家》《編輯之友》《美術大觀》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研究論文曾獲教育部高校藝術科學論文二等獎2次,省級一等獎2次,還出版了著作《東方巖彩——中日巖彩畫及其教學研究》《絲綢之路的巖彩藝術》,在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李潔教授的著作《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于2018年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分4章,分別從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特點、苗族造型藝術的功能、苗族造型藝術的當代應用等方面展開論述,將黔東地區的松桃、黔東北地區的德江、黔東南地區的凱里、黔南地區的都勻、黔西南地區的安順等苗族較為集中的地區、多民族交錯雜居地方的造型藝術作為研究對象,并創造性地從教育的視角關注、探討苗族造型藝術的教育價值以及苗族造型藝術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等,希望通過教育的途徑培養更年輕的欣賞群體,讓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苗族造型藝術的生存和發展,為苗族造型藝術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空間。
就《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一書的學術經緯而言,作者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了貴州各地的地方志、歷史文獻資料,通過鑒別、整理這些文獻中與美術相關的文獻資料,對貴州各地的苗族民間美術歷史淵源和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整體的把握。作者努力研究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符號呈現的文化現象,力圖從苗族造型藝術的文化綜合特征、社會文化結構基礎及文化變遷中,分析其符號蘊含的人文精神,研究它所折射出的族群的生存方式,揭示其價值觀、審美觀,從而達到文化解釋的層面,挖掘、拓展苗族造型藝術符號的人文價值。
作者還不畏艱苦,與研究團隊一起走遍貴州、云南、湖南、廣西、海南等苗族聚居地區的苗鄉村寨,開展苗族相關領域的前期田野調查。作者從藝術學的角度關注苗族的服飾、刺繡、銀飾、蠟染、貴州民居建筑等,通過現場錄音、錄像、拍攝照片,記錄了許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族民間美術、表演、文化儀式、宗教祭祀等活動,獲取苗族造型符號的第一手圖像與文字資料,通過搜集書籍、音像資料以及深度訪談資料提供者或受訪者,將搜集到的龐雜的文獻資料、圖片等。
以地域為基本單位,按服飾(包括刺繡、銀飾、蠟染)、剪紙(服飾紋樣剪紙、人生禮儀剪紙等)、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儺文化(儺戲表演、儺戲面具等)等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分析該地區與同一民族其他地區的造型藝術的文化差異與傳統工藝的文化現狀,歸納苗族造型藝術的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與特征,從而研究苗族造型藝術符號的文化價值及審美功能,開展將原生藝術符號融入當代社會的可能性研究。
李潔教授以跨學科的學術視野,整理苗族民間音樂、民間表演等其他學科的資料,確立了她撰寫《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堅實的相關學術背景!顿F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雖是立足于貴州苗族造型藝術地域文化的研究,但它涉及的民族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括民族學、民俗學、文化學、人類學、音樂學等人文學科,還包括課程學、教育學、民族政策法規、教育法規、民族宗教政策等跨學科領域的多方面的知識。
作者首先重新鑒定苗族造型藝術的范圍,打破通常按西方美術學“精英美術”劃分的標準,將苗族生活中的平面造型、空間營造都納入和擴展到視覺藝術范疇中。其次,突破以往按學科門類研究的模式,用跨學科的宏闊視野,重新挖掘以往遺漏于學科界限之外的苗族造型藝術符號。
作者用當代多元的審美理念來解構苗族造型藝術的樣式、構成、色彩、材質以及制作方法等審美要素和形式語言,詮釋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特點,發揚少數民族勇于吸納其他民族藝術精華的精神,發揮其多民族融合的藝術表現手法的優勢特性,將其中符合時代精神、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建構成新的民族審美視覺文化,探討把傳統苗族造型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首飾設計以及旅游產品設計中的可能性。
再次,以美術學和教育學兩門學科的交叉為研究主線,結合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用建構主義的方法,探討貴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及其在當代藝術教育中的價值。苗族造型藝術的美學價值主要體現在美學觀念的造型與構圖、唯美視角的搭配和審美法則的彰顯等方面。使其從傳統轉向現代形態的創造性發展規律,拓寬、延伸其表現手法趨于現代化,推進少數民族造型藝術的當代圖形表現形態的現代化進程,以融入現代開放的文化。
結合在高校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深入考察并收集大量貴州民族民間藝術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在多年從事學校美術教育的教學研究中,貴州民間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有了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更加可貴的是,李潔教授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非物質文化遺傳傳承與保護”等,開展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實踐研究,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藝術納入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路徑。李潔教授認為,在多民族文化藝術相互交融共同發展的今天,中國所處的經濟、社會環境已更趨國際化。
經濟的全球化必然帶動文化、藝術的多元化。在族群生活中世代相傳的苗族造型藝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和文化現象,既是自身民族的徽記,也是民族歷史的縮影,又是宗教信仰的物化,以其固定的傳承模式和主體圖案,凝聚著濃郁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苗族造型藝術具有地域及族群文化的心理符號意義及精神內涵,是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不僅將傳統民族文化藝術納入高校專業教育教學的課程體系,還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優勢,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支持優秀文創企業、苗族傳統工藝傳習所和苗族手工藝傳承人推介研發傳統刺繡、銀飾等工藝產品,提高傳統工藝從業人群的設計和制作水平。
從而在尊重非遺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的前提下,搭建起傳統工藝與藝術、學術、現代科技、現代設計及當代教育的橋梁,提高現代大眾對傳統工藝的接受程度,提高傳統工藝制品的品質和效益,達到以傳統工藝促進城鄉就業的目標。因此,該研究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單純的造型藝術的文化研究!顿F州苗族造型藝術的地域文化研究》的研究是一個開拓性的課題,希望作者創新開拓的理念能夠被廣大讀者接受,并在分享的同時形成同構與共鳴。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社會學對少數民族教育的意義
與卡爾•馬克思及馬克斯•韋伯并稱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他是現代社會學的開拓者,一生出版了大量關于教育、法律和犯罪的論文和專著,為社會學的學門化和科學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社會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做出了巨大貢獻!渡鐣䦟W與哲學》共有四章,第一章個體表現與集體表現,第二章道德事實的確定,第三章答復異議,第四章價值判斷與實在判斷。該書的理論性極強,其對于教育學的意義我的理解不夠透徹,在此談談粗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