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2月21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這篇民族文化期刊投稿論文發表了特色小鎮建設與民俗文化的保護,信息化帶來的契機推動了中小城鎮建設,論文介紹了關中地區城鎮化建設中的民俗文化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信息化時代關中小城鎮建設的提出了建議。
摘要: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方式較之以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以民俗文化推介為主要導向的關中小城鎮建設,如何在新形勢下結合地方城鎮化發展,對關中地區的民俗文化進行保護傳承與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試圖結合民間文化保護的職能,探索關中地區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學效應,將文化保護和地區經濟發展有效銜接起來,更為合理地配置資源和形成特色互補提供方法。
關鍵詞:民族文化期刊投稿,關中地區,特色小鎮,民俗文化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對于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汲取能力大幅度提高,培育優秀的信息源和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傳播正能量,已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陣地。關中地區作為華夏文化重要的發源地,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多彩的民間藝術,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待人們的挖掘、整理、推廣和應用。如何把握信息化帶來的契機,應用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從歷史文化遺產中獲取現代文化的元素,使傳統民間藝術更好地進行應用保護與傳承[1],并藉此推動關中地區的小城鎮建設,這對于關中地區完成社會文化經濟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關中地區城鎮化建設中的民俗文化現狀
1.1關中地區民間文化的形式傳統的關中地區包括了陜西和甘肅天水,東起潼關,西至寶雞,南接秦嶺,北抵陜北高原,號稱“八百里秦川”包括了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5個市。關中民間文化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民間信仰、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禮儀10大類。比較著名的有戶縣的農民畫、鳳翔木版年畫、華縣的皮影戲、藍田普化水會音樂、長安斗門牛郎織女傳說、眉戶曲子戲、高陵洞簫藝術、中華老字號同盛祥牛羊肉泡饃制作技藝、長安楮皮紙制作技藝等。1.2關中地區民間文化的現狀近年來,關中地區相應地發展了袁家村、馬嵬驛、黨家村等特色小城鎮建設,并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形成了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點,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從整體上看,這種發展還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處,許多地方的跟風之舉,影響了整個關中地區的一盤棋開發。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不僅要發展以西安、咸陽、寶雞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還要發展相應的小城鎮建設,以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比如傳統的剪紙、刺繡、風箏、面塑、泥塑,還有娃娃哨和核雕等。其中,盡管如剪紙、風箏等民間傳統被一些老藝人傳承和開發,并且得到了開發利用。但仍有許多老物件早已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蹤跡難尋,如紡車、手推獨輪車、風箱、草鞋、糧倉、指南車、打鐵及古法造紙工具等等。
2存在的問題
2.1只注重經濟效益,民眾關注度低一是受經濟效益發展旅游業的影響,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已發生了巨大改變,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愿面對傳統行業的不景氣,寧愿流失到東部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從事各種行業;即便是留下的年輕人,也為了生計、賺取更多利潤,而放棄固有的本土文化,從而導致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失傳的命運。二是新型現代機器與現代化高樓大廈的出現,使一些傳統的技藝與傳統院落與之大相徑庭,比如、長安灃峪口老油坊是我國僅存的幾處百年老油坊之一,如今這個百年“活化石”的院落已被拆作一堆瓦礫,即將被建成供游人參觀的博物館,傳承人一家也離開了守護多年的老油坊。2.2缺乏傳承與認可的措施與手段筆者調查發現,國內大多數院校還暫時沒有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究其主要原因是,學校培養人才,需要對學生的就業負責。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業渠道暫時較少。同時,因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地點不在城市里面,待遇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學熱情。目前幾乎所有民間藝術遺產的保護都是以傳承人帶徒傳藝活動方式為核心,而大多數傳承人年事已高,又后繼乏人“人死藝亡”會給中華文化遺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各級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民間藝術傳承人,真正起到決定性意義的保護作用[2]。
3對信息化時代關中小城鎮建設的建議
3.1加大民間藝術的推廣與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與享受,要利用政策扶持和科技手段,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力度,防止傳承人斷層現象的加劇。應將保護地方級民間文化產品及“非遺”項目的保護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使更多年輕人愿意加入“非遺”傳承的行列[3]。尊重保護民間藝人的傳統帶徒弟方式,使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民間文化與藝術的學習隊伍之中,在學習傳承傳統民間文化的同時,結合自身的文化知識加以升華,達到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3.2加強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可能只靠文化部門的單方努力,這種簡單地行政化管理,一方面加大了文化部門的壓力;另一方面導致了其有限地人力物力難以滿足對中國這樣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資源大國的保護和開發。因此,當今之際,應該是培養更多的專業文化管理和開發人才。在我國現今的教育體系下,對于知識的教育的重視遠遠大于對于文化能力的培養,文化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而缺乏管理與規劃地粗糙開發,只能敗壞陜西文化的名聲和影響陜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因此,應充分利用陜西豐富的高校資源,設立較高級別的文化產業高級人才培養機構,同時積極將這些人才培養與陜西的文化資源開發有效銜接起來。3.3建立數字化推廣平臺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和電視傳媒手段,不斷挖掘諸如民間藝術數字庫、數字博物館之類的陜西的文化資源。值得一提是,近期《羋月傳》熱播帶來的對于秦文化[5]的關注,而李安拍攝的電影《臥虎藏龍》則加大了對蜀南竹海的宣傳。
4小結
(1)信息化時代下的關中地區小城鎮建設與民俗文化的保護是當今面臨與必須思考的問題,而防止同質化發展道路是共同發展的前提。(2)對本地區的文化旅游信息開發是小城鎮特色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利用陜西的高校資源、圖書信息、人脈資源等,多方面培養專業人才、拓展宣傳渠道、提升文化品位是關中小城鎮特色化發展與民俗文化的保護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烏丙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47.
[2]程前.科學態度下徐州琴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4):84-87.
[3]田青.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探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3):109-112.
[4]肖愛玲.唐大明宮遺址保護方式探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3):18-29.
[5]周鳴勇.民間藝術數字化保護的措施或方法[J].藝術科技,2014(3):323.
作者:吳小花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
推薦閱讀:《軍工文化》(月刊)創刊于2008年,是由中國航空工業信息中心主辦文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