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天水市冬油菜品種布局及種植模式試驗研究

時間:2022年03月2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油菜已成為甘肅省天水市的優勢經濟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為主。其油菜種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產冬油菜品種,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為基礎,采取高產栽培模式技術,加強綜合田間管理措施,進一步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關鍵詞:冬油菜;品種布局;栽培模式;研究

  摘 要:油菜已成為甘肅省天水市的優勢經濟作物之一,并主要以冬油菜為主。其油菜種植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產冬油菜品種,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為基礎,采取高產栽培模式技術,加強綜合田間管理措施,進一步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關鍵詞:冬油菜;品種布局;栽培模式;研究

油菜種植論文

  近年來,甘肅省天水市油菜常年播種面積一直穩定在373km2左右,已成為天水市的優勢經濟作物之一。主要以冬油菜為主,主攻方向是抗寒抗旱高產冬油菜品種的推廣,以提高冬油菜越冬率為基礎,采用適期精量早播、冬季鎮壓、返青后耬施化肥等“秋壯春發”集成技術、一膜兩年用免耕節本栽培技術等。

  配套甘藍型雙低高產品種、藥劑拌種、適期早播、合理密植、配方肥、專用肥、硼肥噴施、病蟲草害的統防統治、秸稈粉碎還田、機械化播種、分段式收獲或聯合收獲等集成技術。加快高產雜交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推廣以半膜、全膜覆蓋等為主的抗旱、節水栽培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控,減少病蟲害危害,從而進一步提高產量及品質。

  1 品種概況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和油菜育種水平的提高,油菜品種適應性和抗寒性的增強,天水市冬油菜的種植區域從最高海拔1600m上升到海拔2000m,大大提高了冬油菜種植區域和播種面積。2020年,天水市秋播冬油菜種植面積為388.47km2,主要種植天油系、陜油系、隴油16號和冬油1號等品種。其中,白菜型品種面積238.6km2,占總面積的61.4%,甘藍型品種面積149.87km2,占總面積的38.6%。目前生產上應用的20個品種,種植面積33.33km2以上的有天油10號72.33km2、天油8號64km2,冬油1號37.4km2;其次為甘雜1號31.67km2,天油9號26.73km2。

  天油系品種由天水市農科所選育,主要以白菜型為主,有天油7號、天油8號、天油10號、天油12號、天油1358、天油15號,甘藍型品種有天油9號、天油14號,抗寒抗旱性強,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區,種植面積225.47km2,占總面積的58.0%;陜油系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育,主要品種有陜油15號、陜油16號、陜油17號、陜油18號、陜油19號等,均為甘藍型品種,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川區;甘雜1號由陜西楊凌農業高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甘藍型品種,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川區;隴油12號、隴油16號由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選育,白菜型品種,主要分布在干旱山區;秦優17號由咸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陜西榮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甘藍型品種,主要分布在淺山干旱半山區;冬油1號由甘肅省慶陽市寧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選育,白菜型品種,主要分布在干旱山區。

  品種多為普通品種,具有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雙低”高產品種較少。近年來引進的陜油系列雙低油菜陜油15號、陜油17號、陜油18號、陜油19號、秦優17號等品種2020年種植面積62km2,占油菜總播種面積的16.0%。目前油菜生產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不太平衡,一些地方管理粗放,廣種薄收,投入不夠,種植效益低下;一些地方主體品種為種植多年的老品種,品種老化,更新換代慢,生產上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種種因素制約了天水市冬油菜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1]。

  2 品種布局意見

  品種布局原則:一是應選用近年來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或登記的適宜天水市內推廣的品種;二是因地制宜、科學選種,做到主導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突出穩產、高產、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的優良品種的主導地位,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推廣適合當地種植的雙低油菜和甘藍型油菜品種[2];三是做到良種良法相結合,農機農藝相配套,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種質潛力,提高種植效益。

  2.1 低海拔川區

  渭河、葫蘆河、牛頭河流域等海拔在1300m以下的區域,包括秦州區的藉口鎮、太京鎮,麥積區的渭南鎮、甘泉鎮,甘谷縣的新興鎮、大像山鎮、六峰鎮、磐安鎮,武山縣的洛門鎮、城關鎮等低海拔川道區。該區域年平均氣溫8℃~11℃,全年降雨460mm~540mm,無霜期在170d以上。該區域要求品種早熟、豐產、抗病、耐水肥、抗倒伏。以甘雜1號、天油9號、天油14號、陜油18號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陜油16號、陜油17號、秦優17、秦油1號等,積極示范推廣陜油19號、天油16號、甘雜2號等品種。

  2.2 高海拔川區包括秦州區關子川區,麥積區街子川區,武山縣榜沙河、大南河、灘歌、馬力川區,清水縣清水河流域川區、小泉峽至白沙川區的海拔1300m~1700m的川區。要求品種豐產、抗病、耐水肥、抗凍、抗倒伏。以甘雜1號、天油9號、天油14號、天油1358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天油12號、陜油15號、陜油16號、陜油17號、陜油18號、秦優17號,積極示范推廣陜油19號、天油16號、甘雜2號、天油15號等品種。

  2.3 淺山干旱半山區渭北全部淺山區,葫蘆河、散渡河流域及清水河以北低山區。要求品種抗旱、抗凍、抗病、耐瘠薄、廣適、豐產。以天油10號、冬油1號、天油7號、天油8號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甘雜1號、天油9號、天油14號、天油1358、天油12號等,示范推廣隴油16號、天油16號、天油15號、甘雜2號、陜油19號等品種。

  2.4 二陰半山區渭河以南及渭北東部牛頭河、清水河流域全部半山區。以天油10號、冬油1號、天油7號、天油8號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天油1358、天油12號、天油5號等,示范推廣隴油16號、隴油12號、天油15號、天油16號、甘雜2號等品種。

  2.5 高海拔山區包括海拔1800m以上區域。以天油10號、冬油1號、天油7號、天油8號為主體品種,搭配種植天油5號、天油1358、天油12號,示范隴油16號、隴油12號、天油15號等品種。

  3 種植模式試驗

  在天水市淺山干旱梯田地開展了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膜側溝播和露地條播四種不同栽培模式種植試驗,結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表現最好,產量最高,達3301.6kg/hm2,比對照(露地條播)增產900.4kg/hm2,增產率37.5%。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在麥積區五龍鎮安家山村,海拔1600m,年均氣溫9.1℃,年均降雨量400mm左右,無霜期180d,氣候干燥,干旱少雨,屬渭北淺山干旱區,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試驗地為山旱梯田地,前茬作物冬小麥,土壤屬黃綿土,肥力中庸。7月上中旬小麥收割后及時深翻整地曬垡滅草,播前再翻耕一次,結合播前整地施有機肥400kg/667m2,有機肥由天水潤德沼氣開發有限公司生產。

  3.1.2 試驗材料。

  供試地膜為天水塑料廠生產的規格為0.008mm×0.4m的白色窄膜和0.008mm×1.2m的白色寬膜兩種規格,播種機具為甘肅省定西市農機制造廠生產的小麥穴播機,穴距12cm。供試品種為天油15號,種子由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天水捷事達種業有限公司提供。

  3.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處理1:全膜覆土穴播;處理2:全膜不覆土穴播;處理3:膜側溝播;處理4:露地條播(CK)。小區長5m,寬4m,面積20m2。

  處理1用0.008mm×1.2m的白色地膜全膜平鋪,地膜鋪好后在膜上均勻的覆蓋厚度約1cm左右的細綿土,每個小區鋪3壟,每壟種植6行,行距20cm,穴距13cm,每穴種植2粒~3粒;處理2除了在鋪好的地膜上不覆土之外,種植方式同處理1;處理3用0.008mm×0.40m的白色窄膜起壟覆膜,壟高25cm,壟寬15cm,壟溝種植,每溝種植2行,穴距13cm,每穴種植2粒~3粒;處理4(CK):露地條播,每小區種18行,等行距種植,行距20㎝,株距12㎝。試驗于2020年9月2日種植。

  油菜出苗后,在2葉~3葉時結合除草及時間、定苗,留苗45萬株/hm2左右,田間管理同當地大田。觀察記載不同處理的生育期及生物學性狀,收獲時各小區單打單收稱重計實產,同時在每個小區的中間行隨機連續抽取10株作為樣株,測定其株高、分枝高度、分枝數、有效角果數、角粒數、千粒重等,進行室內考種[3]。

  3.2 試驗結果

  3.2.1 不同處理間對冬油菜生育期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冬油菜全生育期影響較大,4個處理的全生育期在280d~285d,以處理4生育期最長為285d,處理1、2、3生育期最短為280d,相差5d左右;出苗在8d~11d,以處理1、2最早,為8d,以處理4最晚,為11d,相差3d左右;返青期處理2最早,為3月5日,處理4最晚,為3月10日,相差5d左右;始花期以處理3最早,為4月11日,以處理4最晚,為4月16日,相差5d左右;終花期以處理1、3最早,為5月9日,以處理4最晚,為5月11日,相差2d左右;成熟期以處理1、2、3最早,為6月8日,以處理4最晚,為6月13日,相差5d左右。地膜覆蓋可以縮短冬油菜的全生育期,各生育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

  3.2.2 不同處理對冬油菜農藝性狀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冬油菜農藝性狀的影響較大。株高為103cm~120cm,以處理1最高為120cm,處理2次之為112cm,以處理4最低為103cm,相差17cm左右;分枝高度為11cm~13cm,以處理1最低為9.6cm,處理4次之為10.9cm,以處理3最高為11.5cm,相差1.9cm;分枝數以處理1最多為8.3個,處理2次之為8.1個,以處理4最少為6.8個,相差1.5個左右;主花序有效長度為40.7cm~48.1cm,以處理2最長為48.1cm,處理1次之為47.2cm,以處理4最短為40.7cm,相差7.4cm左右。

  有效角果數為68.7個~83.2個,以處理1最多,為83.2個,處理2次之為80.2個,以處理4最少為68.7個,相差14.5個左右;角果長度為5.4cm~5.9cm,以處理1、2最長為5.9cm,以處理4最短為5.4cm,相差0.5cm左右;角果粒數為17.4粒~20.1粒,以處理1最多為20.1粒,處理2次之為19.2粒;以處理4最少為17.4粒,相差2.7粒左右;千粒重為2.7g~2.8g,以處理1、2最高,為2.8g,以處理4最低,為2.7g,相差0.1g左右。

  3.2.3 不同處理對冬油菜產量的影響:不同處理對冬油菜的產量影響較大。處理1最高為3301.6kg/hm2,處理4(CK)最低為2401.2kg/hm2,處理2、3分列其中,分別為951.4kg/hm2和2701.4kg/hm2,依次較對照增產900.4㎏/hm2、550.2㎏/hm2、300.2kg/hm2,增產率依次為37.5%、22.9%、12.5%。

  4 結束語

  在天水市的淺山干旱梯田地,冬油菜用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膜側溝播三種不同的地膜覆蓋栽培方式,在同等條件下,能明顯縮短冬油菜的全生育期,成熟期提前5d左右,各生育期均比露地條播種植提前2d~5d,說明地膜覆蓋能有效提高地溫,使植株的分枝數、有效角果數、角粒數、千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明顯提高,從而提高單產,增加產量。從整體表現來看,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術增產幅度顯著,各農藝性狀綜合表現較好,值得該區域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源,李小強,劉艷,等.天水市冬油菜品種現狀及布局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1):61-62,66.

  [2] 徐珊珊,史娟娟,張瑞娟,等.天水市秦州區甘藍型冬油菜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0):57-58,61.

  [3] 張建學,王亞宏,范提平,等.甘藍型冬油菜在甘肅中東部干旱山區適應性研究[J].中國種業,2018(6):68-70.

  作者:孫淑蘭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邁出我們合作第一步

符合規范的學術服務 助力您的學術成果走向世界


點擊咨詢學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