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為了解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趨勢,提升該地區農業整體競爭力,本研究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高效、生活保障四個方面構建了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應用熵值法、泰爾指數探討了長江經濟帶2003-2017年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及其區域差異.結果表明,自2003年以來,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總體上漸入佳境,尤其是環境友好、質量高效和生活保障水平發展較快,但也面臨著資源節約水平提升不足的困境.從區域差異來看,各省(市)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差距正在不斷縮小,但縮小速度呈放緩態勢.本研究認為應完善頂層設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全面提升;注重因地制宜,補齊各省農業綠色發展短板;強化創新驅動,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科技體系.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綠色興農;低碳農業;脫貧攻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經濟發展迅速、成果豐碩.然而,這種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資源環境歷史欠賬太多的問題[1].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農田灌溉水浪費、地下水超采等使得農業發展所面對的資源硬約束日益加劇;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農業農村擴散等使得農業發展所遭受的環境污染愈發嚴重[2G4].作為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區域,長江經濟帶同樣面臨著因過去高強度、粗放式生產方式引發的農業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
研究表明,長江經濟帶農業碳排放由2009年1208.7398萬t上升為2016年1407.2846萬t[5];農業水土資源匹配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僅為0.426萬m3/hm2,且整體處于緩慢下降趨勢[6].在這樣的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迫在眉睫.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重要、發展潛力巨大,其農業綠色發展問題已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2016年頒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2018年頒布的«關于支持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支持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的目標任務.
不僅如此,該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同樣也受到學界的重點關注,現有研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包括綠色發展的現狀[7]、影響因素[8]以及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舉措[9]等.實踐中,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已開展了許多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探索活動,但由于不同省(市)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等存在差異,推行的農業綠色發展支持政策也不盡相同,不同省(市)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在此背景下,探討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對于提升長江經濟帶農業整體競爭力,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關注到長江經濟帶在農業碳排放[10]、農業綠色生產效率[11]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但目前罕有該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研究.同時,以往研究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往往對農業綠色發展內涵的界定不夠清晰,導致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存在一定的主觀隨意性.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區,長江經濟帶的農業綠色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擬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高效、生活保障四個方面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應用熵值法測度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并基于泰爾指數分析各省(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差異,以期在宏觀層面上把握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的特征,為該區域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目標提供對策建議.
1長江經濟帶區域概況及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1研究區域概況
長江經濟帶橫跨中國東、中、西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11個省(市),總面積約205.23萬hm2,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1.37%.該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區,2019年總人口占全國的43.00%,GDP占比46.32%.不僅如此,長江經濟帶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重要的農業主產區.2019年長江經濟帶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約為5.19萬億元,占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1.89%;糧食總產量達到2.43億t,占全國總產量的36.60%.總體來看,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和農業發展狀況在全國都處于較高水平.
1.2評價指標選取為達成農村綠色發展目標,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2017年頒布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努力實現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畜禽糞污、農膜全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的農業綠色發展目標.«2020年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進一步明確了推動農村綠色發展的具體要求,包括“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持續推進農藥減量控害”“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等.由此發現,政府部門主要就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農村人居環境與生活質量等方面對農業綠色發展提出了相應要求.
1.3數據來源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基于2003-2017年的統計數據分析長江經濟帶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使用的相關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國綠色食品統計年報»以及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的統計年鑒.
1.4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測度
借鑒趙會杰等[13]的研究,本文使用熵值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而利用計算出的指標權重測算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2結果與分析
2.1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趨勢分析
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綜合得分由2003年的0.283上升到2017年的0.564,累計增長0.281,年均上升幅度為1.87%.可見,長江經濟帶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雖穩步提升,但仍存較大提升空間.可以預見,隨著政府對于農業綠色發展問題的愈加重視,長江經濟帶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未來可能持續提升.資源節約指標、環境友好、質量高效和生活保障指標得分均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各一級指標的具體分析如下:
1)資源節約.隨著政府對農業節水灌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長江經濟帶農業發展在資源節約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而言,該指標表現出不斷上升的狀態,得分從2003年的0.076上升到2017年的0.116.然而,資源節約水平的提升速度在2009年以后有所減緩,得分僅從2009年的0.106上升到2017年的0.116.未來可能仍需要重視農業資源節約型技術的投入,提升農業生產在資源節約方面的發展速度.
2)環境友好.整體上,環境友好水平表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得分從2003年的0.121上升到2017年的0.218,累計上升0.097,年均上升幅度0.65%.其原因可能在于,國家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愈加重視,長江經濟帶亦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等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活動落實落地.
3)質量高效.隨著農業綠色生產技術和農民總體素質的提升,長江經濟帶農業發展的質量高效水平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得分從2003年的0.031上升到了2017年的0.087,累計增長0.056,年均增長速度為0.37%.就目前來看,農業發展的質量高效水平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長期以來,我國都維持著以小農生產為主的農業生產結構,這對農業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造成了約束.同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還受到了高標準產品認證、不信任市場環境以及過高生產成本的制約.故而仍需普及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理念,尤其是中國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更應補齊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短板.
4)生活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活保障水平得分從2003年的0.054上升到了2017年的0.144,累計增長0.090,年均增長速度0.60%.其可能原因主要在于精準脫貧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改廁工程的持續推進,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環境衛生水平相較過去均得到了較大提升.
3討論
本文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高效、生活保障等四個方面構建了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熵值法和泰爾指數分析了長江經濟帶2003-2017年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及其區域差距,研究結果表明: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整體上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但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資源節約水平未得到有效發展,環境友好、質量高效和生活保障水平得到了較快發展.同時,分省份來看,長江經濟帶大部分省(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增長速度提升明顯.其中,上海市最快,云南省最慢.
2017年農業綠色發展指數較高的省(市)主要位于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下游省(市)在資源節約、質量高效以及生活保障方面發展較好,而長江上游省(市)在環境友好方面得分較高.此外,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差異逐漸縮小,但速度放緩.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提出以下具體建議:1)完善頂層設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全面提升.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離不開政府支持和頂層設計完善[23].
要進一步明確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長江經濟帶全面綠色轉型勢在必行,補齊農業短板、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尤為迫切.當前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仍存較大提升空間,可借助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開創長江經濟帶綠色興農新局面.同時,需有針對性地提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在不同時期,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和具體情況存在差異,把握農業綠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時調整與農業綠色發展相關的政策和發展戰略尤為關鍵.故需堅持問題導向,重點推進農業資源節約利用,防止環境友好水平下降,積極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注重因地制宜,補齊各省農業綠色發展短板.各級政府需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狀況,制定靈活的農業綠色發展措施,有目的性地解決農業綠色發展短板.例如,上海、江蘇等長江下游省(市)雖然是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但是這些地區在環境友好方面的發展水平仍存較大提升空間.因此,應更注重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具體而言,應當持續推進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并積極引導農戶種植綠肥、利用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堅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推進工作,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和現代高效植保機械;完善農用薄膜監督制度,加強對農膜生產、銷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環節的管理.
除此之外,還需重點扶持農業綠色水平發展落后的省(市),強化農業財政支持力度,盤活落后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潛能,提升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的整體發展水平.3)強化創新引領,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科技體系.農業農村部于«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農科教發〔2018〕3號)中強調:“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對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意味著,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迫切需要構建完善的農業綠色發展科技體系.對此,需要加強綠色導向型科技攻關.
搭建以綠色水平提升為導向的科技經濟一體化平臺,打造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綠色科技創新標桿聯盟,進一步發揮農業科技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作用.尤其是在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可降解農膜等方面,強化聯合攻關.不僅如此,還應當大力推廣綠色高效設施裝備和技術.具體而言,政府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新媒體宣傳、組織專家座談會、加強農業培訓等方式,使得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直觀感受到綠色高效設施裝備和技術的好處,從而引導其采用.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完善“一主多元”新格局,在突出國家專業農技推廣機構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同時,積極發展各類經營性推廣主體,滿足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對綠色高效設施裝備和技術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黃茂興,葉琪.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的綠色發展:兼評環境與發展不相容論[J].經濟研究,2017,52(6):17G30.HUANGMX,YEQ.ThemarxistgreendevelopmentconGceptandgreendevelopmentincontemporaryChina:commentonincompatibilitytheorybetweenenvironmentanddevelopGment[J].Economicresearchjournal,2017,52(6):17G3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2]韓俊.以習近平同志“三農”思想為根本遵循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J].管理世界,2018,34(8):1G10.HANJ.FollowXiJinping’sthoughtof“agriculture,ruralandruralareas”,carryout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J].Managementworld,2018,34(8):1G1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3]何可,張俊飚,張露,等.人際信任、制度信任與農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為例[J].管理世界,2015(5):75G88.HEK,ZHANGJB,ZHANGL,etal.Interpersonaltrust,institutionGbasedtrustandfarmers’willingnesstoparGticipateinenvironmentalgovernance:acasestudyonthereutiGlizationofagriculturalwaste[J].Managementworld,2015(5):75G8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4]何可,宋洪遠.資源環境約束下的中國糧食安全:內涵、挑戰與政策取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3):45G57.HEK,SONGHY.China’sfoodsecurityundertheconstraints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Connotation,chalGlengesandpolicyorientation[J].JournalofNanjingAgriculG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21,21(3):46G5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作者:何可1,2,李凡略1,2,張俊飚1,3,李學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