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論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定位的三個維度

時間:2021年03月1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是題中應有之義。農民職業道德培育,必須從戰略定位維度把握其歷史前提、現實前提和職業前提;從空間定位維度把握其吸收外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時間定位維度把握其理論基

  【摘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是題中應有之義。農民職業道德培育,必須從戰略定位維度把握其歷史前提、現實前提和職業前提;從空間定位維度把握其吸收外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時間定位維度把握其理論基礎、指導思想和價值引領。立足戰略、空間、時間“三個維度”,從組織保障、物質基石、智力支撐、陣地保障和秩序支持等方面不斷完善農民職業道德培育體系。

  【關鍵詞】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

農民職業道德教育

  農民職業道德指農民在從事與農業相關的一切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及所體現的品行狀態的總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明確了目標———做個好建設者。習近平同志關于“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重要論述分別從戰略、空間和時間三個維度構筑了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科學時空觀,為其提供全方位定位。

  農民職業教育論文范例:做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需多措并舉多點發力

  一、不忘本來: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戰略定位

  任何職業道德培育總要以依存的現實基礎為前提和出發點,即任何國家、任何職業在進行職業道德培育時必須不忘本來。

  1.不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歷史前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我們黨在對國內和國際形勢綜合考量基礎上做出的科學論斷。在這個承前啟后的歷史階段,農民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必須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新時代,農民是農業生產的實施者與保障者,是現代農村民主管理的主導者與參與者,是農耕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承者,是鄉村良好社會風氣的保護者與推動者,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者與受益者。因此,提升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修養不是小事,而是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情。2.不忘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是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現實前提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1]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農民職業道德受到社會生產生活條件的制約和影響。

  我國是農業大國,不是農業強國,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是歷史和現實賦予新時代農民的前所未有的光榮使命。適應這一轉變,廣大農民必須從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從過去單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完成這一使命,廣大農民必須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主動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立足農村主陣地,熱愛農業,發展農業,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實現鄉村振興作為自己的職責和目標,充分發揮“好建設者”的作用。

  3.不忘“農民”這一職業存在是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職業前提農民本來就是一種職業,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農民在主觀上長期被作為身份存在而不是客觀的職業存在。這就直接導致了農民對自身所從事農業生產相關活動缺乏職業感,從而表現出農民職業道德意識不強、職業道德水平較低、職業行為失范等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為追求眼前利益,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地污染、糧食蔬菜的農藥殘留量過高的短視行為;為獲取自身經濟效益,不重誠信,出現部分農產品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的失信行為;為維護自身權益,小農意識作祟,缺乏尊法守法意識、依法維權意識而造成的行為失律等。再加之社會對農民甚至農業存在的某些偏見和歧視,使農民無法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完全實現身份認同向職業認同的根本轉變,當然也就認識不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恩格斯指出,“在實際當中,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2]農民在實現身份認同向職業認同的轉變過程中,培育其職業道德是作為職業存在的自覺性表現,是農民作為職業存在與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吸收外來: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空間定位農民職業道德培育是一項系統的立體工程,在戰略定位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在空間定位發揮橫向拓展的作用。

  1.農民職業道德培育需要拓展發展空間決定了吸收外來的必要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步凝練了自身的職業道德規范。但由于市場經濟的趨利性、農民自身的局限性及法治監管不力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某些職業道德失范現象。吸收外來,要求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突破地域狹隘范圍,兼容并包外域先進經驗。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建設一個國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閉狀態和孤立地位。要重視廣泛的國際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趨利避害……”[3]農民職業道德培育如果要拓展發展空間,就要在立足自身的同時勇于向農民職業道德修養水平高的發達農業國家學習。

  2.發達國家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成功經驗決定了吸收外來的可能性發達國家的農業(農民)職業教育普遍重視農民職業道德培育,其在農業職業教育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國農民職業道德培育提供有益借鑒。發達國家一般沒有單純就職業道德而談職業道德,其普遍的做法就是將提升農民職業道德水平融入到多種多樣的教育和培訓中,在提升農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實現農民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如美國“雙軌化”農民職業教育體系下的“4H青少年農業培訓發展計劃”,[4]不僅注重向青少年普及農業技術知識,還注意引導青少年熱愛農業,培育其興趣愛好、公民意識、協作精神等農民職業道德方面的素養。[5]而德國的“雙元制”農業職業教育模式,除了具有校企合作的辦學制度、提供崗位培訓提升職業能力、產教(農學)結合與學用一體等特點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6]

  不僅如此,許多發達國家都建立了較為成熟的農民職業準入制度。比較典型的就是丹麥、德國的“綠色證書”制度,而職業道德是對“綠色證書”學員的基本要求。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也開始推廣綠色證書教育,但目前看,綠色證書更多體現的是受教育資質,而不是準入資質。[7]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結合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實際,我們有以下啟示: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關心農業、熱愛農業,強化“農民”作為職業的觀念,注意職業道德的養成。

  三、面向未來:新時代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時間定位面向未來是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時間定位,關系著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持久性和延展性。

  1.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農民職業道德培育的理論基礎“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8]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曾撰文強調,普魯士農民砍伐林木行為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偷竊,而是滿足自身基本生活的必要手段。恩格斯在肯定美德的同時也指出,由于現實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民表現出如感覺遲鈍、目光短淺等落后的道德意識。列寧從俄國農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出發,強調了農民勤勞勇敢的勞動者革命特質與貪婪狹隘的私有者道德缺陷。

  中國共產黨同樣秉承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分析農民思想道德狀況,并與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中,形成了以解決農民土地為核心的農民道德建設理論。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提出,“在我們社會的各行各業,都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并形成了以“四有”為核心的公民道德建設體系,對農民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進入新世紀,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同樣重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先后頒布實施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更高目標,也對農民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33.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0.

  [4]王立賓,肖少華,韓秀蓮.美國農民職業教育體系特點及啟示[J].成人教育,2016(9):80—82.

  [5]郭敏.美國農村青少年素質教育4H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農技推廣,2017(2):18—20.

  [6]丁聲俊.德國培育現代職業農民很用心[N].中國經濟導報,2015-07-08(A4).

  作者: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