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 水利工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主要作用是保障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中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有效性決定了工程的最終成敗。因此,本文以水利工程建設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和水利防汛信息技術的特點為切入點展開具體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工作。
關鍵詞 水利工程;工程建設;防汛;信息技術
引言
水利工程運行與我國經濟發展直接相關,其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隨著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逐漸增加,為了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就要重視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防洪能力。
水利工程論文范例:淺析水利工程管理及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智慧水利概述
智慧水利的特征是: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度挖掘、智能應用。透徹感知依托水利感知網實現,水利感知網是智慧水利的“感知系統”,實現了水利大腦對涉水對象及其環境信息的感知與接收,是水利大腦獲得信息輸入的渠道;全面互聯依托水利信息網實現,水利信息網是智慧水利的“神經網絡”,建立起大腦與“感知系統末梢”的連接;深度挖掘依托水利云實現,水利云是水利大腦的“物質基礎”,負責對海量感知數據進行大規模存儲和計算,是水利大腦進行記憶和思考的載體;智能應用依托各類智慧化的業務應用實現,這些應用是水利大腦的“功能表現”,水利大腦具備的智慧能力將通過這些業務應用來得到發揮,支撐水資源保護、水災害防御、水工程運行、水生態修復、水利綜合監督、水行政管理和水公共服務的智慧化[1]。
2 水利工程防汛工作的作用
在開展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其在防汛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中的水庫處理發揮著發電和調節氣候的作用,同時具有防汛能力。我國夏季降雨分布集中,為了確保山地地區的百姓能夠正常生活,這時就需要使用水庫處理雨水,發揮其防汛的作用。第二,在洪水災害來臨時,河壩是確保百姓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通過河壩可以對洪水進行疏導,達到防洪的目的。第三,我國為農業大國,為了確保國家經濟穩定運行,要確保糧食產量的穩定性,旱災是威脅農業的主因,而通過水利灌溉工程,可以確保我國農業穩定發展[2]。
3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術應用重要性
信息技術不僅能夠促進水利項目的順利開展,保證項目的施工質量,還能帶動其他一系列相關產業的改革和進步。現階段樹立項目建設當中的信息技術屬于新興產業,仍然處理發展階段,作為相關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和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熟練掌握知識技能和理論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水利事業發展下去[3]。
4 水利防汛信息技術的特點
(1)精確性。信息技術的興起,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和微型同步功能,對水利工程建設防汛的精準性和準確性都非常高,這對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2)抗干擾性。信息技術的抗干擾性與其他設備相比,在技術行有著非常明顯抗干擾性特點,比如通過信息技術,對員工的身體健康程度,職工的能力素質等綜合指標進行科學的數據采集,并對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從而減少水利工程建設當中出現的隱患,以免耽誤工程的進行,影響工程質量。
5 水利工程防汛信息化需求
水利工程防汛信息技術由天氣信息采集、數據分析和數據采集等多種專業板塊構成。一直以來,各個板塊都根據各自的實際需求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庫,并開發出了相應的應用系統,然而,在信息系統的總體建設上還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較大,需要相關人員在技術上和管理策略上進行提升。
(1)監測感知平臺。圍繞水利業務需求和水利監督工作要求,利用物聯網傳感器、視頻圖像捕捉、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提升綜合感知能力,建設視頻、提防安全監測體系,接入已建水雨情監測信息,建成空天地一體化感知網,為水事活動提供基礎、準確、可靠的數據源。
(2)防洪數據中心。實現各級水利部門、各類業務系統的綜合管理相關水利數據及部分其他行業涉水數據全部匯集,通過構建統一的數據體系,實現涉水數據計算存儲的成本降低、業務效率提升、應用創新的前提保障。
(3)業務智能平臺。建設具有水利模型、三維虛擬仿真、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支撐功能的業務使能平臺及應用支撐平臺,全面支撐各類水利應用的信息化基礎支撐體系。
(4)智能應用系統。以防洪能力提升為重點,建設水旱災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防汛物資動態管理與調配、綜合辦公、智慧運維、移動服務支持、公眾服務系統等系列智能應用。
(5)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各業務應用系統的需求,充分利用通信專網資源,結合租用公網鏈路,在現有流域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光纖、4G/5G、衛星傳輸等有線、無線、近距離、中距離、遠距離各種不同的組網方式,規劃建設覆蓋全流域的高速互聯信息網絡,依托省政務云統一的機房、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資源開展信息化建設,建設統一的調度指揮及會商環境。
(6)安全保障系統。圍繞信息化建設需要,構建覆蓋智慧水利綜合感知、分析處理和智能應用全過程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包括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建設、網絡安全服務能力建設、網絡安全預警與響應能力建設。
6 水利防汛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1)感知體系。新形勢下建設防汛信息化管理,可以利用各種高新技術快速確定災害發生的具體位置,有效支持災害防御業務。例如,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測防汛排澇工程等,可以實時監測到雨水情和工情信息,實現智能化感知,提前預警水汛災難,降低災害的影響力。利用新媒體的傳播能力,可以及時向群眾更新汛情的發展情況,推廣應急處理措施,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應急通信體系。利用5G網絡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等,實時共享洪水災害防御重點領域等信息,利用網絡技術連接各個平臺,保障應急通信質量,工作人員需要利用通信運營商和光纖網絡等,再結合衛星網絡組建應急通信網絡,保障平臺的適應性,利用多種通信模式,提高通信的便捷性,提升應急通信體系的可靠性和抗毀性。
(3)大數據信息技術。在信息化時代,水庫防汛工作過程中也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大數據技術分類處理有關災害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等,考察歷史水汛災害數據,精確把握災害防御事件的特征和實際情況等,結合風險監控數據等,確定風險發生條件,實現情景感知,提前識別各種不利條件,有效預防災害,掌握突發事件的發展范圍,自動感知重點部位和重點領域的運行情況,及時排查洪水災害,降低災害的影響力。結合監測結果,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確定洪澇發展形勢,及時確定應急預案,調度抗災需要的物資,降低災害的影響力。
(4)強調人機智能協調。要發揮人機智能協同作用,建立信息化平臺,模擬人類智能行為,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在智能識別重要的地區,結合數據信息積極排查風險的發生,建立多種策略降低災害事件的影響力。針對突發性災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有效匹配應急預案,工作人員接到方案之后需要立即調度物資,為抗災做好準備,使處置方案不斷優化,減少災害損失。通過智能分析,可以確定風險發生的規律和條件等,實現情景感知,提前預防災害,提高防汛工作現代化水平。
(5)信息多元表達。新形勢下需要充分發揮出高新技術的優勢,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及時分析各種信息。結合新媒體的宣傳作用,積極推廣相關科普知識,綜合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新媒體等,及時發布信息,更大范圍的覆蓋預警信息,多渠道的表達預警信息,提高預警信息傳輸的精準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可視化技術等,可視化呈現空間信息資源數據。利用電子標簽和北斗定位系統等,實時統計救援物資的出入庫情況,自動統計庫存狀態,實時定位救援物資,保障應急培訓效果。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斷發展進步,對社會中各個行業的要求都在不斷提升。在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開展水利防汛工作時,將實際工作狀況與防汛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在防汛工程建設中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大大提高防汛工程對信息的準確性掌握,大大降低汛期時所帶來的經濟財產損失。
參考文獻:
[1] 朱洪戩.水利防汛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8(10):71.
[2] 于偉臣,張濤.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0):144.
[3] 王德昭.水利工程防汛措施解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88.
竇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