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馬鈴薯俗稱土豆,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莖可供食用,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蔬菜,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中國的年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馬鈴薯豐產栽培措施包括選用優良的品種、選擇適宜的土壤,合理施肥、及時除草、加強田間管理等。
1選種及種薯處理
1.1選種。
旱地馬鈴薯要達到豐產的效果,選種是關鍵。選擇塊莖大而整齊,無品種雜交,薯塊無畸形,沒有腐爛;植株高大,莖稈粗壯;抗病性強,抗環腐病、卷葉病、黑脛病和皺縮花葉病。目前主栽品種有大西洋、冀張薯6號、冀張薯7號、冀張薯8號、延薯4號等。
1.2種薯處理
1.2.1催芽。馬鈴薯屬于生理休眠作物,只有經過休眠后才能萌芽。種薯催芽可提早出苗,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一般在播種前半個月左右出窖,出窖后將精心挑選的種薯放在15℃~20℃的暖室內堆放10~15d進行催芽。當幼芽長到0.5cm左右時,轉到室外散射光下,進行見光催芽。種薯在曬種的時侯要邊曬邊翻倒,使其接受陽光均勻一致,翻倒時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能將芽基碰掉,同時在翻倒過程中揀出有病的種薯和不規則塊莖。催芽要均勻,等白芽變粗壯濃綠、芽長0.5~1.0cm時,即可切塊。
1.2.2切塊。切塊一般在播種前1~2d進行,重量以25~30g為宜,每個種薯塊帶1~2個芽,且多帶薯肉。切塊的種薯用草木灰拌種后即可播種。
2選地整地馬鈴薯屬于抗旱耐瘠作物,因此對土壤適應性強,以pH為5.5~7最適宜。選擇土質疏松、平坦、通透性好的輕質壤土或者是砂壤土,不要在重黏土和低洼排水差的下濕地和偏堿地塊種植。最好選用秋翻地,實行輪作,前茬作物應選禾本科作物為宜,尤其是麥類茬和玉米茬。在前作收獲以后,應及時秋季深翻或深松耕,耕深30cm左右,旱地要隨耕隨耙耱、精細整地、蓄水保墑。
3播種施肥馬鈴薯播種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以及品種特性確定播種時間,要充分利用當地對出苗有利的條件,安排適于塊莖生長的季節,在氣溫不超過20℃、日照時數不超過13h、有充足降雨的季節,利用返漿期的土壤水分,避免春旱,及時播種。由于馬鈴薯生育期短,所以應以施底肥為主,配合有機肥和化肥。有機肥須腐熟好,化肥選用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相應的施肥量與施肥方法。一般每畝所需肥料量為:有機肥2000~3500kg、過磷酸鈣20~30kg、尿素10~12kg、草木灰150~200kg或氯化鉀10~15kg,將這些肥料均勻混在一起,作基肥施到10cm以下的土層中,可以疏松薯塊層,促進馬鈴薯根系吸收。
4田間管理
4.1查苗、補苗。
馬鈴薯播種后大約1個月基本齊苗,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全苗齊。檢查缺苗時,應根據原因進行補苗,如果有病薯、爛薯,一定要先將病薯及周圍土挖掉后再補苗。因一穴多株的情況比較多,補苗可選擇缺苗附近找苗進行移植,補苗不宜過大,苗齡過大因緩苗期長或成活困難,會影響產量。
4.2中耕培土、追肥。
幼苗階段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中耕鋤草,疏松土壤,促苗早發根;發根階段在管理上要及時深中耕鋤草,使土壤疏松,并加厚培土,促進匍匐莖的生長和塊莖的形成與膨大,適當澆水追肥,使幼苗健壯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生長情況來定)。
4.3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常見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等。其中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后發生,該病發生造成的損失會相當大,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霉進行防治,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還是比較難的,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和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來進行防治。主要害蟲有二十八星瓢蟲、蚜蟲、蠐螬和螻蛄等,可用藥劑或者是人工捕殺等措施來進行防治。
農業栽培論文范例:高寒陰濕區馬鈴薯病蟲害及其綠色防控
5收獲
要及時進行收獲。收獲前地上莖葉尚未枯萎時,可采用壓秧的方法。在收獲前一周用磙子把植株壓倒,造成輕微創傷,使莖葉營養迅速轉入塊莖,起到催熟增產作用。收獲方式可用機械收獲,也可用人力挖掘。收獲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如發現損傷過多時應及時糾正;若土壤粘重應適當晾干再拾撿裝袋,中午運輸不完,在田間應集中成較大的堆,用莖葉蓋嚴,嚴防暴曬。
作者:溫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