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02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寧化縣非常注重高質量、高品位綠色發展要求,人們對鄉土樹種越來越重視,因而亟須加快鄉土樹種栽培與保護。本文從鄉土樹種林業內涵展開分析,闡述了鄉土樹種在寧化縣生態恢復過程中的作用,主要從鄉土樹種具有生長快、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用途多、改良土壤性強、森林植物群落多樣性豐富、林分生產力強、再生繁衍能力強等方面深入探索,從而證明了鄉土樹種在樹種優選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鄉土樹種;樹種選擇;森林群落;生態恢復;福建寧化
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生物之間以及森林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進行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的統一科學體系。森林生態系統是地表植被的重要組成,也是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因此,森林植被的狀況直接反映一個地方森林生態多樣性態勢[1]。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的恢復建設,最有效的方法除了順從生態系統的演替發展自然恢復以外,還可以輔以適當的人為干擾[2],充分利用鄉土樹種。
本文以當地人充分認識、認知、喜愛的鄉土樹種為契機,通過對鄉土樹種具有保持林地生產力,不易引起林地退化;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保持森林生物多樣性、獨特性和完整性;維護森林的文化底蘊和鄉愁;資源的可再生性等特點展開分析探索,揭示了鄉土樹種在寧化縣生態恢復過程中能夠發揮順勢演變、繁衍生息的重要作用,引導森林生態系統有效恢復、精準提升,促進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可持續發展。
1寧化縣森林資源概況
寧化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脈中南段東麓,低山、丘陵和盆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6.2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莊”之稱[3]。寧化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林地土壤以紅壤和山地紅壤為主,土層深厚[4],適宜杉木、馬尾松、毛竹、闊葉樹種的生長,森林覆蓋率為74.6%。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8.6萬hm2,防護林面積近6.0萬hm2。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1387萬m3,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不高,次生林、低產林占比較高,森林生態系統退化比較嚴重。
2寧化縣森林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
2.1重砍輕造破壞性采伐造成森林生態系統退化
亂砍濫伐等人為掠奪性破壞后,未及時采取措施對破損山場林分進行人工修復,山場林分林相被破壞演化為殘次林分或灌木林分。此外,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片面追求社會經濟發展效益,資源過度消耗、過度開發利用,只重眼前利益未及時進行生態修復、精準管理;不遵循“種管結合、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原則,不以擴大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為根本宗旨,造成了大面積的次生低產林分、森林生態效應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森林生態環境[5]。
2.2災害造成森林生態系統退化
2008年以來,多次發生嚴重的冰雪霜凍災害,山場林木損毀嚴重,林木正常生長態勢受到制約,造成較大面積的殘次林分和低產林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內外流動加快、自然環境惡化、外來不健康因素的引入,馬尾松毛蟲、蕭氏松莖象、松墨天牛、板栗疫病等病蟲害時有發生,對森林的破壞也越來越大[6],阻礙林木健康快速生長,造成林分受損、林木不健壯及生產力大大降低。受傳統農耕習俗影響,寧化農村的農民從事農事活動有不好的耕作習慣,燒荒、焚燒田頭地角雜草等生產性和祭祀、野營等非生產性用火時常引發森林火災,燒毀大量的林木和森林植被,形成次生林分,致使森林生態功能退化,不能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能,難以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2.3不科學的經營措施造成森林生態系統退化
跡地更新集約化程度不高、林木生長質量差,使入侵雜灌樹種形成混交林,目的樹種頂層優勢不明顯,不能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不能培育成高產林分。造林更新未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綜合培育的原則,不同坡位、不同地段造林地的樹種選擇搭配不科學,致使造林后林分很快失去生長后勁,林分衰退早,形成低產次生林、小老頭林,林分抗性差、材質不好、群落層次結構簡單,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退化。
3寧化縣森林生態系統恢復建設的緊迫性
隨著寧化縣創建“省級森林縣城”活動的深入,進一步提升城鄉綠化美化和城市森林建設水平,樹種選擇要鄉土化、特色化,植物配置群落化,針闊相搭配,注重生態型、節約型和人性化的森林縣城綠化模式。要融入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等元素,逐步形成具有寧化特色的生態文化景觀和森林生態多樣化圈,提升客家文化元素,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社會發展迫切需要把退化森林精準施策培育成重要的后備森林資源和戰略儲備資源。
生態恢復建設是指根據生態學原理,通過營林措施,人為地改變和切斷生態系統退化的主導因子或過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態學潛力盡快成功地恢復到一定的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從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功能,實現系統的自我維持[7-8]。近年來,寧化縣利用生態恢復建設科技手段,圍繞“念好發展經、畫好山水畫”工作主題,持續抓好造林綠化,推動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4寧化縣傳統的鄉土樹種生活習性及環境適應性
鄉土樹種實質上是本土的原生樹種,是在本地自然環境條件下,歷經長期的優勝劣汰和自然選擇留存下來的樹種。不管是從結構還是外貌來看,鄉土樹種均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能夠很好地抵御當地極端天氣和氣候[9]。寧化是典型的季風性氣候,冬季冷、夏季熱,尤其是夏季,干旱與洪澇并存,環境惡劣,氣候變化異常,地質災害頻繁,除鄉土樹種外,一般樹種很難經受住這些因素的重重考驗。寧化縣特有的鄉土樹種有油茶、木荷、火力楠、楊梅、建柏、閩楠、欏木石楠、青岡、楓香、香樟樹、苦櫧、南方紅豆杉等。這些樹種都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地方特色。
5鄉土樹種在寧化縣生態恢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5.1保持林地生產力,不易引起林地退化
鄉土樹種是在本地自然環境下生長發育、繁衍后代,具有對當地環境最高的適應能力,生命力旺盛,能快速郁閉成林,林木連年生長量呈遞增趨勢,單位面積林地生長量持續走高,很少出現不適應當地環境變化、樹木大批死亡的現象,可以有效規避造林失敗風險,確保林地獲取最大效應。鄉土樹種是適地適樹原理最有利的嘗試,林地保護利用成效明顯,林地生產力逐漸提高,森林質量高品質提升,不易出現荒山荒地,集約化經營程度不斷加強,不易引起林地退化。
5.2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性
鄉土樹種是土生土長的種群,在當地已形成最接近自然的穩定森林生態群落,對當地冰雪霜凍、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已形成了較強的抵御能力,歷經長期自然選擇和長久反復磨煉形成了超強免疫力,不會引入森林病蟲害對當地物種造成重大侵害,從而導致當地森林種群崩潰和環境惡化。即便發生也因天敵的大量存在,而較外來樹種更容易控制侵害勢頭,可以避免毀滅性災害[12]。此外,不需大量使用生物藥劑進行控制,比如當地大量生長的楓香樹和樟樹抵御災害能力、自我維持能力強。科學合理利用鄉土樹種造林綠化,可改善當地森林生態系統,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形成健康和穩定的森林生態環境[13]。
5.3保持森林生物多樣性、獨特性和完整性
鄉土樹種因地域性、地形、溫度、濕度、土壤等多樣化的氣候以及復雜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分布范圍很廣,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成分復雜,種源豐富,群落結構復雜、種群密度和群落分布處于較穩定狀態,地域特色明顯,有落葉樹、常綠喬木、小喬木、灌木、速生樹種、慢生樹種和特有小種等。鄉土樹種因勢演替林種涵蓋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等,既可作為公益林保持生態平衡,也可作為商品林促進經濟發展向社會提供木材。鄉土樹種林木齡級跨越幼齡、中齡、近成熟齡、成熟齡、過成熟齡等,單層林、復層林、同齡林、異齡林林相錯落有致,林分質量多元化。鄉土樹種物競天擇、生態效益突顯,能發揮全方位多層次完整的生態功能。
一是光合作用將吸收有害氣體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凈化空氣且釋放負氧離子,為人類提供休養生息的“天然大氧吧”;二是調節氣溫,改善局部地區小氣候,是大自然的“天然空調”,調節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氣候的變化,為人類創造舒適的生存空間;三是涵養水源、優化水質、保持水土,樹木有較強的涵養水源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在水的自然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四是防風固沙,保護土壤不受風雨的侵蝕,減輕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5.4維護森林的文化底蘊和鄉愁
鄉土樹種代表當地鄉土情懷、表現鄉土風情風貌、具有地域文化內涵,能凸顯當地社會發展軌跡和歷史沉淀,容易形成優美而富有濃郁地方特色、山川風月文化氣息的森林生態景觀,以及對當地歷史文脈的渲染傳承,滲透當地悠久的歷史及其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許多鄉土樹種在當地生長更替過程中被賦予一些民間傳說和典故,具有豐富的地方文化底蘊。人們在享受大自然秀美山川、花香鳥語,感受生活的恬靜和安逸時,還可潛移默化地融匯自己的思想情操,喚醒人們敬畏自然、愛護森林的自覺意識,賦予森林城市及生態文明建設一定的品質和內涵。
5.5資源的可再生性
大多數鄉土樹種樹干通直、材質紋理好、樹姿優美、四季翠綠、繁花滿樹、莢果吐紅,板材可用作家具用材,樹皮、樹葉還可入藥,樹根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藝術品,用途極為廣泛。近年來,寧化境內鄉土樹種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數量日趨銳減,處于匱乏狀態。為了保存這些珍貴鄉土樹種,當地高度重視培育和營造森林,以便珍貴鄉土樹種在寧化縣能更好生長,從而促進森林生態恢復建設。
園藝師論文投稿期刊:現代園藝主要傳播先進而實用的果樹、蔬菜、花卉、園林、西瓜甜瓜等方面的良種良法,包括豐產栽培技術、品種選配與繁育、病蟲草害防除、貯藏保鮮與加工、經驗介紹、產銷信息等。向讀者報道推介省內外良種良法、科技動態,為三高農業和城鄉園藝產業化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社會效益、輿論導向、讀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上,為各地園藝工作服務。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6-4958,國內統一刊號:CN 36-1287/S。
鄉土樹種在當地人工種植培育條件優越,種源豐富,可以就地采集種子,就地進行優質苗木培育。種苗基地距離林木種植地較近,可以做到隨時起苗、隨時運送、隨時栽植,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不但可以節省苗木運送費用、降低能源消耗,還可降低相關污染、降低林木栽植成本、大大提高苗木種植成活率。鄉土樹種自然更新和自然萌生能力很強,只要有伐根和根系萌蘗也能萌芽而慢慢成林。鄉土植物在栽植管理過程中不需要過多、特殊的養護,容易種植成功,其再生性非常強[14]。
6參考文獻
[1]黃金林.南安五臺山林場在生態恢復重建中常用鄉土樹種及其作用[J].現代園藝,2019(13):131-133.
[2]王強強.福州地區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植被的恢復生態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
[3]伍小兵.淺談寧化縣森防檢疫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科技風,2012(14):235-236.
[4]胡露云,周亞峰,伊力塔,等.遂昌縣主要森林類型水源涵養與保育土壤功能及其價值評估[J].世界生態學,2013(2):8.
[5]朱仁文.寧化縣低產次生林成因及改造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153.
[6]王伙琴.寧化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與治理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06(5):76-77.
[7]譚鑫.西部弱生態地區環境修復問題研究:基于經濟增長路徑選擇的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0.
作者:周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