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0月2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在探討農民工和其子女文化適應的代際傳遞,并探討親子依戀在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農民工文化適應可以直接影響農民工子代文化適應,另一方面親子依戀在農民工文化適應對農民工子代適應的影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世居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文化適應
黑龍江流域“世居民族”中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等民族的農民工融入城市,有經濟、社會和心理文化三個依次遞進的層次,而心理文化適應是農民工完全融入于城市的標志。然而,目前絕大多數農民工一直處于“半城市化”狀態,具體表現為: 就業非正規化、發展能力弱化、居住邊緣化、生活孤島化、名聲妖魔化、社會認同內卷化。農民工在城市文化融入過程中存在交往、生活方式和心理三個方面的隔離障礙。
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3 所打工子弟學校。采用班級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學校中 3 至 6 年級的所有農民工隨遷子女進行問卷調查。
2.黑龍江流域“直過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的相關分析
將親子依戀、農民工文化適應及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三個變量各因子間進行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父母制度、物態( 城市基礎文化適應) 與父母物態、制度、行為( 城市發展文化適應) 、兒童行為心態( 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適應) 、父母模型、朋友模型、自我模型之間; 父母行為、心態( 個人基礎文化適應) 與自我模型、兒童物態制度適應之間; 兒童的物態、制度適應與父母的物態制度行為( 城市發展文化適應) 、父母行為心態( 個人發展文化適應) 、朋友模型、自我模型之間; 父母行為、心態( 個人發展文化適應) 與父母模型、朋友模型、自我模型、兒童行為心態( 城市生活適應) 之間相關不顯著之外; 其余親子依戀、父母文化適應和兒童文化適應各因子之間兩兩相關顯著( p<0.05) 。
3. 黑龍江流域“直過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文化適應中的中介作用
親子依戀、農民工文化適應和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除特定因子不相關外,大多數維度兩兩相關,這符合中介效應檢驗的前提條件。為了分別探討農民工文化適應對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的影響,以及親子依戀的中介作用。
4. 黑龍江流域“直過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親子依戀的相關性分析
為了探討農民工文化適應、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與農民工隨遷子女親子依戀的關系,首先進行了三個變量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農民工文化適應四個維度、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四個維度與農民工隨遷子女親子依戀三個維度大部分達到顯著相關,這說明可以進行三個變量的進一步深入分析。
5. 黑龍江流域“直過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的影響: 親子依戀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進一步探析親子依戀如何影響農民工及其子女文化適應的代際傳遞。通過中介效應顯著,而且進一步根據路徑分析效應分解的原理,計算出中介效應為26% ,即農民工文化適應對農民工子代適應的代際傳遞效應有 26% 是通過親子依戀這一中介變量間接起的作用,而農民工文化適應直接作用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的代際傳遞效應為 74% 。親子依戀中介效應的結果驗證了家庭和睦能促進其子女的文化適應。根據親子依戀的理論,父母與子女良好的親子依戀給兒童提供安全基地,促進兒童積極地探索與適應。親子依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釋框架,清楚地闡釋了親子關系如何影響子女未來人際關系的過程。
農民工與其子女的親子依戀良好,就會促進子女建立積極的自我模型,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更強,在社會中表現得更為自信,更容易適應環境; 而自我模型消極的個體則相反,他們相信人很難控制自己的生活,他人是復雜的、難以理解的。農民工自身的文化適應良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這更容易促進其子女獲得積極的自我模型,積極的適應城市環境,而獲得積極的文化適應。從同伴模型來說,如果農民工隨遷子女能從父母那得到的信任、關懷和支持越多,那么他們的信任感越強,越能與同伴交往,就越能適應環境。良好的親子依戀有助于提高個體對他人的信任。
農民工教育論文投稿期刊:《財經科學》雜志是1957年創刊的西南地區最早的經濟理論刊物,由教育部直屬院校西南財經大學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財經科學》長期被列入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并被四川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四川省一級期刊。設置欄目有:本期視點、經濟時評、理論天地、香港經濟觀察、專論、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作者沙龍等
因此,農民工自身文化適應良好,容易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即農民工與其子女親子依戀中父母模型良好,就會幫助子女建立良好的自我模型、同伴模型,這幫助農民工隨遷子女積極的適應環境,與同伴積極交往,進而促進子女的文化適應。這就解釋了在控制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基礎上,親子依戀仍然在農民工文化適應對其子女文化適應的代際傳遞中起到中介作用。
6.黑龍江流域“直過民族”農民工隨遷子女依戀的中介作用啟發及教育建議
由于親子依戀在農民工及其子女文化適應之間發揮中介作用,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農民工的家庭教育,提升農民工家庭的親子溝通,改善農民工與其子女的親子關系,來提高農民工與子女的親子依戀,進而促進其子女的文化適應。我們的研究可以為提升農民工隨遷子女文化適應提供一條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卓瑪草,孔祥利.農民工代際職業流動:代際差異與代際傳遞的雙重嵌套[J].財經科學. 2016(06)
[2]段成榮.我國流動和留守兒童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1)
作者: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