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1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山豆根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治療濕熱黃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的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研究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既滿足臨床醫藥的需求,又可解決農村過剩勞動力和農民就地就業問題,實現增產增收,為老百姓提供一條發展致富的道路.
關鍵詞: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農作物論文范文:農作物栽培技術與高產途徑
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農作物栽培技術與高產途徑,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雖然土地面積廣闊,但是人均面積卻很少,所以我國面臨著糧食問題,通過改進農作物栽培技術來提高農作物產量,才能很好的保障糧食的供給。
山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別名:山大豆根、廣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主要分布在貴州、廣西、云南的石漠化地區[1],它以溫暖環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山豆根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治療濕熱黃疸、心率失常等功效,是生產治療咽喉疾病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根部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的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也是民間治療家禽口蹄疫病的良好中藥材,與中藥黃蓮享有“苦口良藥”之稱.目前市場常見的含有山豆根有效成分的主要產品有“肝炎靈注射液”、“桂林西瓜霜”、“抗病毒顆粒”等;國內主要分布及種植區有廣西、貴州、云南、廣東、四川,野生資源瀕臨枯竭,人工種植規模不大,生長周期長.因此,山豆根產業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目前,貴州黔西南山豆根種植面積不大,零星分散,主要種植在安龍縣、興義市,種植面積約30hm2.
隨著臨床的廣泛應用和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山豆根藥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其市場價格逐年攀升,由于利益驅動,野生資源瀕臨枯竭.山豆根也是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優良物種,因此研究山豆根的種苗繁殖、高產栽培、打造優質種源地,為發展山豆根產業打下基礎,實現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為脫貧攻堅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對山豆根的化學成分、藥理研究得比較多,但是關于山豆根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尤其是關于山豆根標準化種植報道還不多,說明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有待突破,比如建立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種植體系.因此,建立山豆根種質資源圃,收集瀕臨枯竭的山豆根種質資源,保護瀕臨枯竭的山豆根資源,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種植體系,從而提高山豆根的產量,既滿足醫藥臨床的需求,又為老百姓提供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解決老百姓的增收問題、農村過剩勞動力和農民就地就業問題,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根據近年來課題組在貴州黔西南石漠化地區試驗栽培實踐,對石漠化地區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的進展做簡要的概述,以供有關方面的參考.
1石漠化地區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1.1品種的選擇
選擇貴州地道中藥材山豆根品種.
1.2種植環境條件
選擇在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性壤土或黃壤進行種植.貴州地道中藥材山豆根適宜生長于年平均氣溫為17~22℃地區,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3~32℃.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宜在80%以上.
1.3栽培技術
1.3.1種子育苗技術
播種育苗季節,春季播種時間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中旬進行,秋季播種將采收的種子晾曬干,去除雜質后進行.育苗采用大棚營養袋集中育苗,在播種前,準備裝好基質的營養袋,澆透水,采用種子經催芽露白后放入營養袋,每個營養袋放入1~2粒種子,營養袋高20cm,蓋土3cm.營養袋之間的距離為10cm×10cm,苗高15~20cm進行移栽.
1.3.2苗期日常管理
遇到干旱時,采用噴灌系統進行澆水,澆水要均勻,保持苗床濕潤,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苗床積水.苗期采取除草2次,施肥2次,以農家肥為主,每次施腐熟農家水肥1000kg/667m2.
1.3.3育苗移栽
提前做好土地的平整,平整土地時,撒施腐熟的農家肥,種植前1個月深耕翻曬,將農家肥與土壤混合均勻.種植前犁耙土塊細碎,起廂面寬120cm,高15~20cm,留40cm過道,整平廂面,將水澆透廂面后蓋地膜,采用黑膜進行覆蓋,保持土壤濕度.按株距40cm、行距50cm挖穴,穴長、深、寬為20cm×10cm×15cm,每穴放種苗1株(營養袋苗),放苗時要注意營養袋的放置,不能倒置,不能損壞營養帶,要讓山豆根苗自然伸展放在穴里,覆土過根莖為宜,把土稍壓實,并澆足定根水.
1.3.4田間日常管理
除草、培土:每年3—10月,每月除草、培土各1次.適時澆排水:生長發育期間,保持土壤濕潤.遇到干旱時,要及時澆水;遇到暴雨時,要做好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施肥:采取施肥配合除草培土后一起進行.每年施2次腐熟農家肥,在3—4月與10月除草培土后一起進行.幼苗生長期平均每株1kg,第2年后平均每株2kg,均勻撒施于植株旁邊,施后培土.
1.3.5病蟲害防治
1)防治原則:主要采用“預防為主,綠色防治”的原則,在預防時,使用生物農藥,禁止用農藥殘留高的農藥,以免影響山豆根的藥效.2)防治方法:a.農業防治.加強田間日常管理,增施腐熟的農家肥,發現病株時,立即拔出病株進行燒毀或者深埋.采取輪作的方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育苗移栽前,深耕土壤后在高溫陽光下暴曬,采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等措施抑制病蟲害發生.b.化學防治.根腐病: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從山豆根根部侵入,破壞根部的維管束,造成根部腐爛,導致山豆根吸收水分和營養不足,地上部分呈萎蔫狀.可使用甲霜惡霉靈、多菌靈等進行土壤消毒,在發病初期可使用銅制劑或甲霜惡霉靈進行防治.黃斑病:危害的主要原因是蟲螨刺吸山豆根的葉片,造成山豆根的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黃色小黃斑,嚴重影響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初發病時,可使用75%的百菌清700倍液,每隔7~8d對著病葉噴霧1次,持續2~3次.
1.3.6采收、加工和貯藏
種植3~4年后采收,但最好是4~8年以后采收.采收時間最好在秋季8~9月,采收時將根部挖出,用枝剪除去地上部分,保留根和根莖,把根部的泥沙洗凈,曬干或烘干,置干燥、陰涼、通風處貯藏.
2效益分析
2.1經濟效益
通過山豆根高產栽培種植,密度為3000株/667m2,存活率達90%,種植周期為3年,平均每株塊莖鮮重約400g,每年產量為360kg/667m2,目前市場價格70元/kg,每年收入約2.5萬元/667m2.每年投入資金約0.55萬元/667m2,其中,種苗費0.2萬元,土地租賃費0.1萬元,肥料費0.1萬元,務工費0.15萬元,每年純收入約1.95萬元/667m2,經濟效益顯著,帶動中藥材產業優質、高效的發展.
2.2社會效益
通過山豆根高產栽培種植,有效的進行產業技術集成,促進中藥材種植水平大幅度提高和中藥材產業發展.通過開展中藥材高產栽培試驗示范和農民技術培訓,確保技術進村入戶,做好科技二傳手,助力脫貧攻堅.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等,解決農村過剩勞動力和農民就地就業問題,推動鄉村振興.
2.3生態效益
貴州黔西南是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石漠化地區.由于經濟落后地區人們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最終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石漠化現象.解決石漠化問題是整個貴州喀斯特山區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中藥材山豆根是治理石漠化的優良物種,通過中藥材山豆根的輪換種植、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3展望
山豆根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治療濕熱黃疸、心率失常等功效,其根部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的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四川光大制藥、廣西桂林三金藥業、桂林集琦藥業、貴州神奇藥業等都使用山豆根作為主要配方,再加上該產品大量出口,目前供求仍有較大缺口,由于山豆根生長周期長,產量低特點,預測在未來5年內,該產品有很大市場空間和增值空間.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對山豆根的化學成分、藥理研究得比較多,但是關于山豆根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方面,尤其是關于山豆根標準化種植報道還不多,說明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問題,有待突破,比如建立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種植體系.
因此,建立山豆根種質資源圃,收集瀕臨枯竭的山豆根種質資源,保護瀕臨枯竭的山豆根資源,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種植體系,從而提高山豆根的產量,既滿足醫藥臨床的需求,又為老百姓提供一條發展致富的道路,解決老百姓的增收問題、農村過剩勞動力和農民就地就業問題,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通過對貴州石漠化地區山豆根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對貴州中藥材產業特別是山豆根產業發展搭建一個研究平臺,解決中藥材自然資源的供給與持續開發利用之間的供求矛盾,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效益.中藥材山豆根是治理石漠化的優良物種,通過中藥材山豆根的輪換種植,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既解決農民的收益問題,又實現了治理石漠化的效果,對助推脫貧攻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潔,馬超英,文麗梅,等.山豆根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11):2428G2429.
[2]陳英,姜平川.山豆根的研究概況[J].廣西醫學,1994,16(6):499G501.
[3]鄒恒偉.山豆根的研究進展與趨向[J].廣西農學報,2014,29(3):44G47.
[4]鄧銀華,徐康平,章為,等.山豆根化學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2):172G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