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凱里市藥食同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

時間:2020年02月0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凱里地區苗族食用和藥用同一植物防治疾病的現象較為普遍.為了掌握這類藥食藥同源植物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現狀.本研究運用民族植物學的方法進行實地調查,共記錄藥食同源植物46種,隸屬35科44屬,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唇形科,共有5種;其次為薔薇科,共4種

  摘要:凱里地區苗族食用和藥用同一植物防治疾病的現象較為普遍.為了掌握這類藥食藥同源植物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現狀.本研究運用民族植物學的方法進行實地調查,共記錄藥食同源植物46種,隸屬35科44屬,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唇形科,共有5種;其次為薔薇科,共4種,再次為百合科、豆科、馬齒莧科、菊科植物,每科各有2種,其余的均為每科1種.木本類有12種,草本類34種,草本類為苗族藥食同源植物的主要類群,食用以葉和果實為主,藥用以全草為主,這類植物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免疫系統等疾病.少數民族地區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非常豐富,需要深入地調查和研究,保護性開發這類深藏在少數民族民間利用藥食同源植物的寶貴傳統知識,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關鍵詞:凱里;藥食同源植物;傳統知識;藥用植物;民族植物學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

  植物方向評職知識:植物資源方向論文怎么選投稿期刊

  在選擇期刊時要考慮論文主題是否與期刊相符,自己的論文如果專業性比較強,那么就要選專業性強的期刊,還要確認期刊是否接受您準備投遞的文章類型,比如您投稿植物資源論文,就需要確認期刊往期是否有發表過這樣的文章,風格和您文章是不是一樣,如果您的論文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或技術性,建議在擁有少量特定目標讀者的期刊上發表論文。

  背景與意義在人類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在尋找和利用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功效和性味,并認識到很多的食物對于疾病的治療具有明顯的療效,許多藥物還可以食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很難嚴格區分,而這一類既可食用又能治療疾病的食物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人們把自然生長的既可食用又具有藥用價值的一類植物統稱為藥食兩用植物[1~2].我國對于藥食同源植物的研究歷史久遠,自古中醫就有“藥食同源”思想基礎,并證實藥食植物可用于調味、保健作用.在研究食用植物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食用植物的保健與藥用性能,即在探討食用植物滿足人類營養價值需要的同時,還能達到有效預防或治療疾病的功效[3~6].從醫學角度看,藥食同源植物具有重要的醫學價值和營養價值,對其科學合理的應用,能達到調養身體和改善個人體質的效果.

  近幾十年來,雖然人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生態環境、工作壓力和食物等因素,特別是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心腦血管、免疫系統等疾病頻發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一些疑難雜病的治療回歸到以食療為主、藥療為輔的傳統治療方法后,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甚至出現很多的奇跡,因此,傳統的藥食同源植物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7~9],研究和開發利用藥食同源植物防治疾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目標.苗族是黔東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素有“苗藥三千,單方八百”和“千年苗醫,萬年苗藥”的民族醫藥傳統和歷史,在苗族的植物藥中有很多是通過食用方法來防治疾病的,可食用和藥用的植物非常普遍,他們依托于本地豐富的植物資源,積累了極具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和藥食同源植物利用與管理的傳統知識和經驗.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邊遠民族地區大量的生態移民工作的開展,這些地區許多有價值的藥食同源植物利用的傳統知識和保護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本文以苗族聚居的凱里市為研究區域,運用民族植物學方法,通過實地考察、標本采集、分類鑒定和文獻檢索相結合,對凱里地區苗族藥食同源植物進行調查,為少數民族地區藥食同源植物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提供依據.

  1研究地點和方法

  1.1研究地點

  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市轄11鎮7個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1571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5%,其中苗族人口占67%,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新興城市.凱里具有享譽天下的人文生態之美,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凱里市有優越的水熱條件和多種多樣的巖性及地貌類型,礦產資源豐富,地勢高差大,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可適合多種中藥材的生長發育,因此蘊藏著豐富的藥用與食用植物資源.全市所轄11鄉鎮中,苗族人口都比較集中,很多苗族人民具有長期食用多種植物來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傳統習俗,其藥食同源的傳統知識豐富而有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研究

  通過《中國植物志》《貴州植物志》《苗族藥物集》《苗族藥物學》《苗族醫藥學》等文獻,對采集和調查到的有關藥食同源植物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1.2.2實地調查法

  主要采用民族植物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對凱里市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進行調查,民間訪談,資料收集整理和鑒定,了解藥食同源植物資源情況和相關的傳統利用知識.訪問調查采用“5W+1H法”,即who(什么人)、when(什么時間)、where(什么地方)、what(利用什么)、why(有何功效)和how(如何使用)[10].主要訪談內容包括:藥食同源植物的名稱(含苗語)、采集時間、使用部位、使用方法和功效等,重點記錄藥食同源植物的民族名、當地漢語名、使用部位、食用與藥用價值、加工方法等.調查地點為凱里市苗族居住較為集中的灣水、舟溪、三棵樹鎮、旁海鎮的菜市場和苗族村寨,凱里市內的二商場、洗馬河、高溪、金井等主要菜市和民族風情園藥市.調查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每月對各個調查點調查2~3次.

  1.2.3藥用植物鑒定

  采用植物分類學方法,輔以憑證標本的采集和照片拍攝等手段,對其進行整理和鑒定.

  1.2.4數據采集與統計分析

  本文對于調查的藥食同源植物種類、科屬、使用部分、使用方法和藥物功效進行量化后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藥食同源植物編目

  在集市調查過程中,通過走訪菜市和藥場的攤位、鄉村苗族藥師、寨老和群眾,共記錄藥食同源植物46種,隸屬35科44屬,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唇形科,分別為留蘭香、紫蘇、夏枯草、薄荷和藿香共5種;其次為薔薇科共4種,再次為百合科、薔薇科、豆科、馬齒莧科、菊科植物,每科各有2種,其余的均為每科一種.木本類有12種,草本類34種,草本類為苗族藥食同源植物的主要類群.

  2.2食用和藥用的植物部位比較

  藥食同源植物因其具有藥物、食物兩用的功能,在中醫傳統營養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0~11].傳統營養學的運用也很好地體現了藥食同源植物的食物和藥物兼用的特性.隨著經驗的積累,藥食才開始分化.在食與藥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分[12].這些藥食同源植物的食用和藥用部分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但也有明顯的差別,二者使用部位都有全草、根、莖、葉、花和果實,細分為植物的全草、葉、花、種子、果實、莖、果皮、根、菌核、幼嫩莖葉、地上部等.

  食用和藥用最多的部位為果實,食用和藥用差別較大的是葉和全草類,作食用時主要以葉為主,藥用的相對較少,作藥用時全草使用較多,根、莖和果實等使用部位基本相當.食用和藥用同種植物的相同或不同部位都具有同等價值.

  2.3食用和藥用的制作方法

  藥食同源植物在食用和藥用時,其制作、食用、服用方法也呈現多樣性.食用方法所占百分比最高的為煮(23%)、炒食(18%)、生吃(13%)、燉(11%)、做湯(10%),而藥用的方法一般為煎湯、入散劑、搗爛敷、曬干入藥等,以煎湯(47%)所占百分比最高,其次以入藥(11%)、入散劑(9%)、搗汁服(8%)、研末(6%)的使用方法較多,例如食用方法中,山藥、黨參、銀杏、芋頭、白扁豆和馬齒莧等用煮的方法較多,同種植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可以實現不同的口感或者藥用效果.

  但作為藥用時,諸如魚腥草、木姜子、留蘭香、蒲公英、車前草、白扁豆、蕨等大多用煎湯的方法進行服用.藥食同源除了具有營養價值外,同藥物一樣也具有藥用價值以防治疾病[13].因此,有目的性地改變或者綜合利用藥食同源植物的食用和藥用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營養和保健的雙重功效.

  3討論與建議

  凱里市的藥食同源植物種類較為豐富,每逢鄉鎮和市內趕集的日子,在菜市場和凱里中藥材市場都能看到大量的藥食同源植物在出售,具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藥食同源植物作為一類特殊的植物,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而成為人們研究和開發的熱點[15~19].在2002年衛生部公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對藥食兩用植物(87種)、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了具體規定.雖然這一規定對于藥食同源以及保健用植物開發和利用有了一個指導性的參考標準,但是對于這類植物如此定性可能不完全科學.

  我們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發現,苗族、侗族以及其他當地人民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中,同時作為食用和藥用植物或保健類植物并非上述《通知》中所含內容,他們所同時食用和和藥用的植物遠遠超過《通知》中的相關項目.許多邊遠的或沒有文字的民族,在其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還廣泛地把自然界中許多的植物同時食用和藥用,在疾病的防治中具有特別的功效.因此,還需要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深入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大量的藥食同源植物的調查和研究工作,廣泛并深入這些地區了解他們食用和藥用同類植物的傳統知識,并通過科學驗證其營養價值和功效,保護性開發這類深藏在少數民族民間的藥食同源植物利用的寶貴傳統知識,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勇,肖偉,秦振嫻,等.“藥食同源”的詮釋及其現實意義[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12):1250-1252,1279.

  [2]衣建龍,夏志英,楊愛華.煙臺藥食同源植物資源調查初報[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9,15(1):90-92.

  [3]邱勝平.畬藥藥食同源植物品種和藥膳食譜調查[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6,22(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