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1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歷經十余年的蓬勃發展,全國水利風景區已開始進入“質量”競爭階段。目前,江西省已有44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數量名列全國第四,但仍存在“明星級”水利風景區較少、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江西省水文化遺產豐富,現有諸如泰和槎灘陂、贛州福壽溝、崇義上堡梯田等保存較為完整、仍具現實功用的工程型水文化遺產。
這些水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科學技術價值、文化價值、生態與環境價值和開發潛力,是發展特色水利風景區,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資源。本文從規劃理念、制度、經費、人才及宣傳策略等方面提出保護、利用水文化遺產,發展“水文化遺產”特色水利風景區的建議。
關鍵詞:水文化遺產;水利風景區;遺產型水利風景區
目前,全國水利風景區已處于“數量式”競爭向“質量式”發展的關鍵轉型階段[1],如何充分利用水文化遺產提升景區文化內涵和品味,創建水文化特色鮮明的精品水利風景區,打造江西省水利風景區金名片,是江西省水利風景區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水文化遺產與“遺產型”水利風景區
聚焦水文化遺產,優先開發“遺產型”水利風景區,發展水文化遺產旅游,有利于提升水利風景區品牌聲譽,帶動水利風景區轉向“精品化”、“明星型”發展。
1.水文化遺產
水文化遺產是在人類水事活動中形成的,具有較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工程遺產和非工程遺產。工程類遺產主要包括水工建筑或遺址、人工水道或遺跡、水利紀事碑、從屬于工程的管理規章制度、本土特有的水利知識與技術體系、水工工具、水管理制度及文書檔案等[2];非工程遺產包括江河故道、涉水建筑、水運交通設施、祭祀儀式或節日、水行政管理建筑或遺址等。水文化遺產是治水理念、方略和措施歷史變遷的見證,有極高的科學和文化價值和旅游開發潛力。保護和利用水文化遺產不僅是水利風景區的基本功能和重要社會責任,也是提升水利風景區文化品位,增加景區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內在需求。
2.“遺產型”水利風景區
目前我國水利風景區分為水庫型、濕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區型、水土保持型6個類型。但事實上,我國有數量可觀的水利風景區以古代水利工程、古河道等水文化遺產為核心資源進行開發建設,由于資源條件獨特、水文化特色突出、品牌鮮明,此類水利風景區通常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諸如都江堰水利風景區、桂林靈渠水利風景區、鄭國渠水利風景區、淮安市古運河水利風景區、商丘市黃河故道濕地水利風景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水文化遺產為核心資源的水利風景區其資源構成、價值體系、開發與保護要求與其他水利風景區有較大差異,為突出其特殊性可將其稱為“遺產型”水利風景區。參考遺產型景區的概念,“遺產型”水利風景區可定義為擁有豐富水文化遺產、相關遺存保存較為完整、資源價值獨特,并以水文化遺產為核心吸引物的水利風景區。水文化遺產具有無可替代的經濟、科技、文化和環境價值,是塑造水利風景區獨特文化品牌的核心資源,能為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源動力。“遺產型”水利風景區更是一張優勢名片,有利于提升區域水利風景區知名度和競爭力,帶動區域水利風景區發展。
二、江西省“遺產型”水利風景區發展現狀
江西省水文化遺產豐富,以水文化遺產特色的水利風景區寥寥無幾,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水利風景區文化品牌不鮮明,社會影響力有限。
1.水文化遺產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江西省幾千年來積淀了深厚的水文化,先民的勤勞智慧給贛鄱大地留下了諸多水文化遺產。目前,江西省保存較為完整、仍具現實功用的工程型水文化遺產中,泰和槎灘陂已于2016年被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3],崇義上堡梯田2018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4],贛州福壽溝正在開展系統性清理和維護、籌建福壽溝博物館。這些水文化遺產工程體系及相關遺存保存較為完整,工程設計和管理獨特性高,相關歷史檔案、管理制度、文物和民俗文化存量豐富,均具有極高的科學技術價值、文化價值、生態與環境價值和開發潛力。此類資源及其適合開發打造成以“水文化遺產”為特色,全面展示江西治水理念、方略和措施歷史變遷的“遺產型”水利風景區。
2.水文化遺產資源利用程度較低
多年以來,全省水利風景區建設過程中一直倡導重視挖掘保護地方水文化,但總體而言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尚處于初級階段。截至2018年底,江西省獲批44家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其中80%為水庫型水利風景區;在省級水利風景區和有申報意愿尚未獲批的水利風景區中,水庫型水利風景也占絕大多數。以水文化遺產為特色的水利風景區寥寥無幾,僅有崇義上堡梯田水利風景區、泰和槎灘陂水利風景區①具有較明顯的水文化遺產特色。本地水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不足,景區建設仍偏重自然風光開發、旅游設施和基礎服務營造。景觀營造和項目設計上多有雷同,造成“處處有此景,景景又相似”的現象[5]。
3.“明星級”水利風景區較少,品牌知名度較小
目前,江西省水利風景區數量占全國第四,具有“量”的優勢地位,但水利風景區品牌的知名度較小,民眾對水利風景區不甚了解。絕大部分水利風景區的主要客源仍是本地居民,水利風景區品牌吸引力遠不及國家A級景區。與擁有都江堰、紅旗渠、古運河等優勢文化品牌的四川、河南、江蘇等省相比,江西省水利風景區文化品牌不鮮明,缺乏開發運營成熟、在國內具有高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明星級“遺產型”水利風景區,在“質量”競爭方面并未占有明顯優勢。
4.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承功能有待提升,社會影響力有限當前水利風景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中雖然考慮了水文化宣傳功能,但通常水文化紀念場所建設水平不高,缺乏全方位、多樣化、有吸引力的水文化展示宣傳,制約了水利風景區的科普教育功能的發揮。主要問題表現在:
第一,水文化展示形式較少,可參與性較低。主要為修建親水的休閑和觀光場所、營造水景觀、組織陳列式科普展示等,此類被動式體驗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第二、水文化挖掘不足和展示內容不夠豐富,趣味性不高。展示內容通常是簡單介紹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相關傳說故事,表述過于專業、不夠生動,限制了參觀學習的效果和體驗的愉悅感。
第三,沒有形成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水文化宣傳基地。目前,尚未有水利風景區能與政府機構、學校、社會團體開展密切合作,開展水文化主題活動,吸引社會公眾主動參與水情知識和水文化學習。
三、制約江西省“遺產型”水利
風景區發展的主要因素江西省水利風景區優勢不突出,品牌不鮮明的原因,主要受以下因素限制。
1.規劃和建設理念有待革新
第一,規劃與建設中水文化遺產地位尚需提升。由于水利工程豐富、基礎條件良好,江西省在較長時間內注重追求景區數量,將水利風景區申報的重點放在具有優勢的水庫型水利風景區,其他類型景區發展相對落后,未將具有水文化遺產特色的景區作為發展重點。第二,景區產品設計和運營缺乏創新,水文化理念貫徹不力。景區側重于自然風光開發和生態景觀營造,模仿其他類型旅游地進行景觀和項目設計,在水文化特色和歷史傳承類項目的開發上投入較少,缺乏創新性和文化深度,難以突出品牌特色。
2.水文化保護制度有待完善
在現行《水法》、《防洪法》、《江西省水利工程管理辦法》、《江西省水利工程水費核定、計收和管理實施辦法》等水利相關文件均無明確的水文化管理辦法[4]。水利部《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2020)》、《水文化建設2016—2018年行動計劃》、《江西省水利廳貫徹落實“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等規劃文件只有指導性意見,不如法律法規、政策條例的強制性高。水文化建設尤其是水文化遺產的保護涉及到文化、水利、旅游等多個部門,專業性強、利益協調復雜,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管理組織方能有效落實。
3.缺乏專項經費和專業人才
水利風景區建設資金籌措一直是景區建設的一個難題。水利風景區具有很強公益性,許多景區甚至完全是非營利性質。景區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維護耗資巨大,經費依靠國家劃撥、專款專用;建設經費緊張,水文化建設容易被邊緣化。尤其是水文化遺產的挖掘和維護耗資巨大,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景區獨木難支。除此之外,缺乏優秀專業人才也是制約水利風景區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水利風景區管理和經營人員大部分是水利行業出身,而水文化遺產資源的梳理、保護、開發不僅需要水利工作人員還需要歷史、旅游、藝術等多學科人才的全程參與。現有人才的知識體系難以滿足水利風景區水文化建設需求,影響了景區水文化體系構建和特色水文化品牌塑造。
4.宣傳渠道和方式較傳統
首先,高層次的水利風景區宣傳渠道較少。目前,江西省水利廳網站建有水利風景區專欄,但內容較為簡單;近年來,水利廳還積極組織景區參加理念水利風景區博覽會、全國水利風景區招商引資洽談會,然而這類官方活動一般每年一次,在固定展覽點舉辦數天,參觀人群和人數有限,難以達到持久、廣泛的宣傳效果。其次,各景區宣傳工作薄弱,宣傳渠道較單一,宣傳方式傳統。但由于缺乏現代營銷理念和經驗、資金緊張等問題,大部分水利風景區甚至沒有自己的網站,也無力投放廣告、宣傳片,只能靠口碑營銷,偶有的廣告、網絡軟文等宣傳內容也缺乏亮點和爆點。總體上,江西省水利風景區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果不盡人意。
四、推動江西省“遺產型”水利風景區發展的對策
目前,深度開發水利風景區,打造精品型、明星級、名片式水利風景區已經成為各省競爭的焦點。充分保護和利用水文化遺產,提升景區文化品位,是江西省水利風景區發展轉型的關鍵。
1.革新規劃建設理念,優先開發“遺產型”水利風景區
(1)將“水文化遺產”特色水利風景區列為發展規劃的重點水利部門應將“水文化遺產”特色水利風景區作為全省水利風景區發展規劃中的優先和重點申報建設對象,分階段規劃分批申報建設,爭取5-10年能打造出2-3個以“水文化遺產”為特色的精品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可將槎灘陂、崇義客家梯田、福壽溝這三大水文化遺產列入優先建設名單,打造成江西水利風景區金名片。
(2)增設“遺產型”水利風景區這一新類型考慮“水文化遺產”的特殊性,“水文化遺產”特色水利風景區的評估、建設、管理應與其他類型水利風景區有所區別,單獨設立“遺產型”型景區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江西省水利廳可以預先增設“水文化遺產型”水利風景區這一新類型,將景區主體資源本身屬于水文化遺產的水利風景區納入這一范疇,根據其特殊性質予以評估、管理。由于目前國家尚未新增“水文化遺產型”水利風景區這一新類型,暫時可以在省級層面對此類景區予以雙重授牌,如泰和槎灘陂可同時授牌為“自然河湖型”和“水文化遺產”水利風景區。
(3)重點開發優質資源,建設水利博物館選擇保存較好、價值高的水文化遺產進行重點開發,建設水利或水文化博物館,深度解讀地區水文化演進和水利發展變遷,使之成為江西省甚至全國具有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和以文化品牌為特色的水利風景區。
首先,充分挖掘利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兩大世界級品牌價值,重點建設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崇義客家梯田和省級水利風景區槎灘陂。為展示其文化遺產價值,崇義客家梯田水利風景區可打造重點突出農田水利發展、梯田文化、客家風情的農田水利博物館;槎灘陂水利風景區可建設江西古代灌溉工程遺產博物館,展示古今江西水利灌溉工程、技術及其管理變遷。
其次,整合資源、前瞻性規劃,推進福壽溝水利風景區建設。將福壽溝及即將興建的博物館作為申報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優勢資源點,提前高標準規劃,促使其通過系統、科學的保護、開發和運營,建設成國內獨一無二的以古代城市排水系統和城市洪澇管理、海綿城市建設為主題的國家級水利博物館和水利風景區。
2.強化水文化遺產管理,推進水文化遺產保護開發
(1)多部門協作、構建水文化遺產管理制度體系
水文化遺產的管理涉及水利、文化等多部門,制度缺位、管理職能不明晰,影響了水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有序開發。水利部門應該借助水文化建設和水利風景區建設工作,聯合文化部門,推進水文化遺產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首先,頒布水文化遺產認定、評估、規劃、管理辦法,明確水文化遺產管理職責,將水文化建設和水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江西省水利工程管理相關的法令法規中。其次,制定水文化遺產定期清查和檔案管理制度,推動水文化遺產普查。
摸清江西省內水文化遺產現狀,對水文化遺產進行認定和分類管理。針對具有重大價值的水利遺產,編制并實施相應的保護與利用規劃。最后,建立水文化遺產數據庫,制定水文化遺產宣傳計劃。水利部門、文化部門可以與水利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建設水文化遺產數據庫。一方面,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實現水文化遺產文獻檔案的網絡共享和公眾分享,結合原址展示、陳列展覽、實物復原、虛擬現實技術復原、科普著作和數字影視作品發行等技術手段[6],對社會公眾進行水文化宣傳。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共享,促進水文化學科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升水文化決策咨詢成效[7]。
(2)挖掘地方水文化遺產,激活景區持續發展文化動力首先,水利廳進一步推動全省水文化遺產普查,梳理各地各類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水文化遺產的遺存現狀、所有權屬、管理狀況,整編相關文獻與檔案,為各景區水文化建設工作提供資料參考和技術指導。其次,鼓勵各景區將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風景區規劃中,貫穿至功能分區、景點分布、線路布置等構思中[8],深入挖掘地方水文化遺產,重視鄉土文化和水利文化的結合,創新水文化展示模式。
景區應該開發設計動態、參與性、體驗性的項目,設計景區旅游衍生產品,尤其是文化產品,衍生水文化展示的時間和空間。如設計水利工程模型或古代取水工具模型組裝游戲、古代城市水系探險VR游戲、網上展覽廳等等。
3.加強資金與智力支持
(1)拓寬投融資渠道,設立專項資金
首先,政府部門應為水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提供資金支持,可設立水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用于發掘、保護、展示水文化遺產,資金使用嚴格按照財務制度管理,專款專用。同時,水利部門和文化部門可結合水文化遺產申報相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文物保護項目等工程項目,爭取利用相關國家專項補助資金,資助水文化遺產保護。此外,還可以尋求有志與文化保護的NGO組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個人,以項目合作、慈善募捐等形式,籌集資金、人力等支持,利用社會資本促進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
(2)建立智庫,加強對交流學習和人才培養
首先,水利部門應該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合作,共同組建水利風景區發展研究智庫,吸納國內外知名的旅游規劃、城鄉規劃、古建筑設計、品牌營銷、投融資管理、水利、生態、文物保護、水利史、江西地方史等多領域專家,為江西省水利風景區規劃和水文化遺產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除組織各地市分管領導及部門負責人、景區負責人參與全國和全省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培訓班之外,還可以定期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到省外考察同類型的優秀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情況,學習交流經驗;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對水利風景區工作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最后,可以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定點培養水利風景區管理人才,或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招聘文化旅游等相關專業人才參與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工作。
4.創新宣傳策略,提升水利風景區知名度
(1)支持水利風景區申報各類榮譽稱號、加入聯盟組織,提高知名度水利部門應鼓勵支持各地市水利風景區申報“國家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尤其是有條件的水利風景區加入“全國水博物館”聯盟、甚至“全球水博物館”聯盟。借助此類國家級榮譽稱號進一步提升水利風景區的知名度,利用各種平臺提供的高層次宣傳渠道開展業界交流、公眾宣傳。
(2)鼓勵水利風景區結合自身優勢創建國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部門應鼓勵資源稟賦優越的水利風景區在規劃建設時就把創建國家水情教育基地①、承擔社會教化責任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尤其是以水文化遺產為特色的水利風景區可專設水博物館、水科技館、水文化館重點開展本地水情、工程設施建設與管理歷史、治水理念與制度、治水人物歷史故事與民俗等知識科普,并普及水法規、水科技、節水環保知識、水災害防范避險知識;將景區打造成“水文化遺產博物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并充分借助自身優勢開展與各級學校、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合作,舉辦專題教育活動和展覽,擴大景區社會影響力。
(3)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打造“明星式”景區首先,完善官方宣傳渠道,聯合相關部門,高位推動水利風景區宣傳工作。江西省水利廳應完善水利風景區和水文化專題網站建設,豐富廳專欄網站上對各個國家級、省級水利風景區以及重要水文化遺產進行圖文、視頻介紹,并提供各景區友情鏈接和聯系方式;指導各市水利(務)局、水利風景區建設自己的水利風景區官網;聯合文化及旅游部門,為各水利風景區、水文化遺產,制作宣傳視頻、紀錄片,借助文博和旅游產業平臺,宣傳推廣水利風景區旅游。
其次,培訓各景區靈活運用新媒體、自媒體,積極開展自主宣傳。除了利用傳統媒體開展宣傳,水利風景區還可設立微博、微信公眾號、利用各種互聯網媒體和網絡平臺開展宣傳。在節假日和景區主題活動時,開展官方網絡直播、邀請網紅或旅游達人直播、開展景區游客微視頻比賽,采用靈活、時髦、互動性和參與性強的營銷推廣方式,吸引公眾關注。
參考文獻:
[1]謝祥財,蘭思仁.中國水利風景區發展報告(201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43-44.
[2]譚徐明.水文化遺產的定義、特點、類型與價值闡釋[J].中國水利,2012(21):1-4.
[3]王文君.槎灘陂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EB/OL].
水利工程師評職知識:水利技術推廣人員評職稱成果要求
1.市(廳)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及相應獎項)以上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個人獎勵證書為準)。
2.主持完成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項以上,或市(廳)級科研項目2項以上,并通過相應級別的技術鑒定,被同行專家認定具有省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