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2月2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以高產水稻品種中早39為材料,研究了機插過程中機械化精量側深施基肥方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與農戶傳統撒施基肥方法相比,通過機械化精量側深施入基肥的處理,可減少基肥使用量,提高肥效,加快分蘗速度,增加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水稻產量增加11.0%以上。
關鍵詞:側深施肥,分蘗動態,經濟性狀,產量
氮素是影響水稻生長和產量最敏感的因素[1-2]。提高氮素利用率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產量,而且可以減少因過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環境污染。目前余姚市農戶在基肥施用時還是采用表面撒施的方式,肥料損失大、利用率低,直接影響水稻產量的提高,并影響周邊水體環境。
水稻機械化精量側深施基肥技術是在水稻機械插秧的同時將基肥一次性準確、定量的施于秧苗一側土壤中并具有一定深度的施肥方式,可較大程度提高前期的肥料利用率,利于早稻早發和構建理想群體,從而提高產量。同時側深施肥技術減少了人工撒施基肥的環節,節約了生產成本[3]。本試驗利用久保田2ZGQ8D1型(SPV-8C)高速乘坐式插秧機,對在機插過程中完成基肥側深施入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為進一步挖掘中早39的增產潛力打下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中早39。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A,不施基肥;B,人工撒施基肥,在拖拉機最后1次耙平大田前手工施入基肥,肥料選用寧波甬豐農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摻混肥料,總養分≥40%(N∶P2O5∶K2O23-12-5),每667m2施25kg;C,機械側深施基肥,在機插秧過程中同時利用后置的側深施肥機將基肥施入,肥料選用與處理B相同,但施肥量比處理B減少20%,為20kg/667m2;D,機械側深施基肥,肥料選用與處理B相同,但施肥量比處理C減少20%,為16kg/667m2。
4個處理為大田試驗,每個處理面積在667m2以上,不設重復。
1.3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7年在余姚市牟山鎮牟山村進行,試驗田肥力中等、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前茬為冬閑田。播種前7d做好秧板,3月28日播種,干谷播種量125g/盤(鹽水選種),用種量56.25kg/hm2,秧齡28d,4月25日移栽,種植規格為30cm×12cm。在整個生育期內,各處理除試驗因素外的栽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移栽前7d耕耙大田;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插后7d,每667m2施尿素5.0kg;第2次追肥在插后14d,每667m2施尿素7.5kg和氯化鉀5.0kg;病蟲害防治2次,以防治紋枯病、螟蟲等病蟲害為主,藥劑主要為48%苯甲·嘧菌酯(農精靈)、10%阿維·甲蟲肼(名劍)等;水分管理采用濕潤灌溉方式。
1.4考查記錄項目與方法
各個處理選取具有代表性連續成行的10叢植株作為觀察對象,記錄分蘗動態和葉齡動態。7月14日取樣考查經濟性狀,7月19日收割機實割測產。
1.5數據處理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葉齡動態
使用側深施肥技術的處理C和處理D,前期出葉速度明顯快于處理A和處理B,機插后的17d內,處理C和處理D葉片每天生長量分別為0.24葉和0.25葉,分別比處理B多0.03葉和0.04葉,比處理A多0.04葉和0.05葉。中后期隨著擱田的進行,處理間葉片生長速度趨于接近。在移栽葉齡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最終處理C的葉片總數為12.75葉,處理D的葉片總數為12.60葉,比其他兩個處理約增加1.5葉左右,說明生物積累量明顯多于處理A和處理B,這有利于經濟產量的提高。
2.2分蘗動態
處理C分蘗速度最快,插后10d苗數增加了3.80萬/667m2,增量在30%左右。處理D的分蘗速度次之,插后10d苗數增加了1.29萬/667m2,增量在12%左右。處理B和處理A的速度較慢,插后10d只增加了0.74萬/667m2和0.33萬/667m2。
在5月9日至5月22日這個時間段內,處理C和處理D的分蘗速度明顯加快,各增加了21.08萬/667m2和25.72萬/667m2,遠高于處理A和處理B的11.10萬/667m2和16.84萬/667m2。處理B、處理C、處理D到達高峰苗的時間都為5月22日,高峰苗數分別為26.64萬/667m2、37.55萬/667m2、37.74萬/667m2,處理B的高峰苗數明顯少于處理C和處理D。處理A由于不施基肥的緣故,分蘗速度慢,到達高峰苗的時間要比另外2個處理推遲5d左右,高峰苗數也只有23.68萬/667m2。
2.3經濟性狀和產量
處理C的有效穗數最高,達23.95萬/667m2,分別比處理A、處理B高6.60萬/667m2、3.53萬/667m2。由于產量的構成要素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處理C的成穗率、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均比其他處理有所下降,但最終產量仍最高,達到535.76kg/667m2,比不施基肥的處理A增產20.20%,比人工撒施基肥的處理B增加11.31%,增產效果明顯。
處理D雖然也是使用基肥側深施肥的方式,但由于純氮施入量比處理C要減少0.92kg/667m2,經濟性狀和產量表現上要略差于處理C,最終產量為508.64kg/667m2,但還是比處理A、處理B各增產14.11%和5.68%。人工撒施基肥的處理B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介于處理C和處理A之間,實際產量要比處理A增產7.98%。可見,利用插秧機在機插作業的同時完成基肥側深施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和肥效、加速分蘗、提高有效穗數,進而達到一定的增產效果。
3小結與討論
研究表明,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技術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產量[3-5]。本試驗結果表明,與人工撒施基肥的處理相比,機插側深施肥處理在純N使用量減少10%的同時,還能明顯提高水稻的分蘗速度,增加有效穗數,增產幅度在11.31%以上,實現了高產栽培的目的。但如果氮肥用量進一步減少,是否會對產量有負面影響,有待進一步試驗。
參考文獻:
[1]徐春梅,王丹英,邵國勝,等.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對超高產水稻中早22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08,22(5):507-512.
[2]馮惟珠,徐茂,季春梅.施氮肥時期對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研究,2000,21(3):16-21.
[3]孫正光.水稻機插側深施肥技術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稻米,2003,9(3):26-27.
[4]王德強.農業生產中水稻機械側深施肥技術分析[J].時代農機,2015,42(3):25-26.
[5]黃凰,曹衛華,楊敏麗,等.水稻多功能插秧機側向深施肥試驗效果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19(4):150-154.
農業期刊推薦:《時代農機》的宗旨是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傳播農機科技,發布行業信息,推薦典型經驗,跟蹤國際態勢,探討農業發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嚴格遵循“嚴謹,唯實,優質”的方針,力求體現“高層次”,“跨學科”,“開放性”,“理論性”,“權威性”,“指導性”,“實用性”等特色,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為我國農業發展探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