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7月12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下面是兩篇畜牧工程類投稿論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沁水發展畜牧生產的戰略意義,我國沁水畜牧業仍處于落后地位,距離現代農業對產值的要求還相差很大,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思考,論文分析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現狀,并給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沁水發展畜牧生產的戰略意義
這篇水利工程畢業論文發表了沁水發展畜牧生產的戰略意義,畜牧業在的發展水平和在大農業中的經濟比例,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我們必須從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和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需求出發,重新認識沁水發展畜牧生產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水利工程畢業論文,沁水縣,畜牧業,發展措施
沁水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的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脈之間,具有悠久的畜牧業發展歷史和適宜的農牧業發展條件,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畜牧業認識的逐步提高和各級政府對畜牧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據統計:沁水縣到2016年底,全縣畜禽存欄分別達到:豬61384頭,雞1546566只,牛3005頭,羊287084只,兔20107只,蜂43596箱,畜禽出欄分別達到豬80501頭,雞6860426只,牛2026頭,羊214372只,兔41095只,肉類總產量達到18857t,禽蛋產量達到5501t,蜂蜜產量達到1092t。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10719.6萬元,占到全縣農業總產值的41.6%。
縱向比較,近年來沁水畜牧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橫向比較,沁水畜牧業仍處于落后地位,離現代農業對畜牧業產值必須占到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畜牧業在沁水國民經濟和大農業中還處于弱勢地位,沁水畜牧業要真正實現現代化、科技化、專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主席就指出“沒有畜牧業的經濟,是一種不完全的國民經濟”。農業實現化,關鍵在于畜牧業實現現代化。
1沁水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的可行性
1.1資源條件
沁水縣是山西省畜牧資源大省,全縣21萬人口,擁有耕地45萬畝,森林資源198萬畝,天然草地174萬畝,天然草地面積全省第一,年可產糧食1.2億公斤,農作物秸稈3.6億公斤,天然牧草10.6億公斤,飼草飼料資源非常豐富,加之沁水地處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無論發展大型集約化養殖,還是發展千家萬戶農戶養殖,都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條件。
1.2市場條件
“畜牧業是一個不朽的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沁水地處太行、太岳、中條三大山脈之間,境內環境優美,遠離工業污染,是中國綠色生態示范縣、中國蜜蜂之鄉,生產的畜產品(蜂產品)純天然、無污染,深受顧客青睞。特別是沁水的黑山羊和沁水的蜂蜜,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在國際國內更有競爭力。
1.3政策條件畜牧業歷來是黨和國家大力扶持發展的優勢產業,特別是近年來,沁水縣縣委政府更是將畜牧業生產作為沁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為沁水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證。
2沁水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1有利于沁水國民經濟穩定和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畜牧業是大農業的主體產業,畜牧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大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無工不富,無農不穩,近年來生豬供需與生豬價格對社會物價及國民經濟的影響,充分證明了畜牧業在大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特別是肉、蛋、奶等畜產品作為人類食品和菜籃子的最重要的組成,其發展意義更為重大。沁水地處山區,土地瘠薄,無灌溉條件,發展種植業先天條件不足。但有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發展畜牧業條件得天獨厚,因此,沁水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尤為重要。
2.2有利于沁水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在當前農業結構性矛盾開始顯現,以玉米為主的主要糧食作物供過于求、價格的大幅下滑、農民種植效益大福降低的背景下,沁水縣可以在充分利用天然草地資源的基礎上,改種糧為種草,以種促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互相促進,通過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發展三元農業經濟,實現沁水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2.3有利于沁水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是可以有效地促進糧食轉化,減緩糧食階段性過剩壓力和提高糧食作物種植效益。二是通過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農副產品資源、樹枝樹葉等林產品資源發展畜牧業生產,實現了對農業資源的多次利用,形成多層次利用農業資源的高效格局。三是通過利用荒蕪耕地、邊遠耕作不便耕地、低質低產耕地開展人工種草發展畜牧業,做到了宜農則農,宜牧則牧,進一步挖掘土地資源潛力。
2.4有利于沁水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畜牧業投資小,見效快,非常適宜貧困農民發展和經營。沁水縣地廣人稀,草地資源豐富,尤其是隨著近年來移民搬遷政策的逐步深入,沁水有大量的山莊和土地荒蕪,為沁水農民發展家庭小牧場和小規模養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土地資源、場地資源、飼草飼料地資源。
2.5有利于沁水生態環境保護
一方面,大力發展種草養畜為主的畜牧業生產,綠化了荒山,防止了水土流失,保護了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畜牧業生產為農業種植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肥料,即延緩了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地質量逐年下降的趨勢,又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達到了水土保持和增產、增質、增效多重目的。
3沁水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的主要措施
3.1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
抓住難得機遇,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向,以建設現代畜牧強縣為目標,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重點,強化政策、科技、設施裝備、人才和體制機制支撐,建立以布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
3.2結合沁水縣草地資源豐富
市場對牛羊等草食畜牧業產品需求旺盛的特點,依托沁水“中國蜜蜂之鄉”、“太岳黑山羊農產品地理標志”、“沁水蜂蜜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品牌優勢,在適當發展豬、雞等食糧型畜牧業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抓好以牛、羊、蜂為重點的草牧業發展。
3.3大力培植龍頭企業
積極推進沁水畜牧業產業化經營;依靠科技支撐,全面提升沁水畜牧業服務水平,大力推進適度規模化飼養,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創建等工作為重點,全力推進沁水畜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
3.4進一步健全畜牧業發展政策和激勵機制
要通過政策扶持和工作責任制的進一步完善,提高落實畜牧業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切實提高政府職能部門對畜牧業發展的調控能力。制定切合實際、能夠廣泛吸引資金、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優化畜牧業發展環境。減免畜產品生產、流通、儲運和交易等中間環節的收費,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優勢服務。
作者:張成龍 張軍 單位:山西省沁水縣畜牧獸醫局
《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來,和政縣委、縣政府按照臨夏州委、州政制定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關于培育壯大特色經濟的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明確了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全縣夯實特色經濟發展基礎,實現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重點和突破口,使全縣畜牧產業呈現出速度加快、規模擴大、產業鏈延伸、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
關鍵詞:和政縣;現代畜牧業;養殖
近年來,和政縣把現代畜牧產業作為特色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堅持走區域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和科教興牧的路子,加快建設肉牛、肉羊及奶牛三大產業和瘦肉豬、良種雞兩大基地,把和政建設成全省重要的牛羊集散地和清真肉乳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臨夏州委、州政府在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中,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促進全州農村經濟發展和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產業,為和政縣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1現代畜牧業發展現狀
1.1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基地初步形成
2016年,和政縣草食畜飼養量達到36萬頭(只),肉牛存欄5.8萬頭,奶牛存欄0.5萬頭,肉牛出欄2.2萬頭,出欄率為40%;肉羊存欄29.2萬只,出欄18.5萬只,出欄率為62%;牛羊肉產量9750t,鮮奶產量750t。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600元。
1.2市場流通日趨活躍,屠宰加工持續發展
全縣有牛羊大小交易市場10個,長期從事牛羊販運人員500多人,2016年全縣交易量為牛5.3萬頭、羊22萬只,其中1.5萬頭牛和13萬只羊產自本縣,3.8萬頭牛和9萬只羊來自外地。全縣建成的牛羊肉加工企業5個,年屠宰加工能力1萬多噸,其中牛肉5850t,羊肉4800t,產品遠銷蘭州、廣州、北京、貴州、福建、西寧等地。全縣已建成的日加工能力10t以上的乳品加工企業1個,年鮮奶加工能力3000t,2016年加工鮮奶2750t,生產干酷素2572t。
1.3飼草料資源豐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臨夏州天然草原總面積2.004萬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91萬hm2,累計人工種植面積0.642萬hm2。全縣現有青貯氨化池6.2萬m3,青貯秸稈達5萬t。秸稈利用率達到45%。
1.4服務體系逐步健全,支撐作用不斷提高
一是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縣、鄉配套的畜牧業公共技術服務機構。全縣共有各級畜牧獸醫服務機構17個,其中縣級3個,鄉級14個。從業人員107人,其中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82人,工人25人;在專業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45人,高級職稱13人,中級職稱35人,初級職稱31人。二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全縣現有種羊場3個,年提供種羊500多只;牛凍配點26個,年凍配改良和純種授配1.4萬頭;綿羊常溫人工授精點2個,年改良授配1360只。全縣牛、羊良種率分別為85%、98%。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規模化養殖數量小質量不高
據統計,和政縣的牛羊飼養量只相當于發達地區一個鄉的總量,在規模養殖中,肉牛戶戶均飼養肉牛6.11頭,肉羊戶戶均飼養肉羊13.32只。牛羊良種率徘徊不前,全縣出欄肉牛、肉羊胴體重雖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與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很不適應。全縣日產鮮奶15kg以上的奶牛只有505頭,占奶牛總數的1%。
2.2產業化程度不高
現有的肉乳加工企業設計生產規模大,但原料不足,企業對自身建設考慮得多,對原料基地建設考慮得少,爭取優惠政策的力度大,對農民利益關心得少。作為產業化紐帶的合作組織建設在和政縣剛剛起步,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與企業地位不對等,致使企業沒有與牛羊養殖場(戶)結成利益共同體,產業經營步伐緩慢。同時,和政縣還沒有專業化的牛、羊交易市場。
2.3標準化養殖水平低
對粗飼料普遍未經加工直接飼喂的比例占70%;在精飼料利用上,全價配合飼料應用率僅占21%,飼養管理粗放,一些優良品種未能發揮應有的生產性能。絕大部分牛羊養殖戶圈舍簡陋,奶牛戶沒有專門的運動場,不少農戶以養黃牛的辦法養奶牛,普遍進行手工擠奶,管道擠奶和機器擠奶僅占10%。
3今后發展草食畜牧業的建議
現代畜牧業發展,應按照“擴繁增量、改良提質、完善體系、轉變方式、產銷銜接、健康發展”的思路,抓住臨夏州實施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試點建設項目發展行動的有利時機,以良種為核心,草料為基礎,飼養為關鍵,防疫為保障,產業化為方向,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能繁母牛養殖,實現擴繁增量目標,堅持實用技術普及推廣和高新技術引進示范相結合,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大專業市場建設和肉乳龍頭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發揮經營優勢,努力促進產銷銜接,推進現代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
3.1積極轉變飼養方式,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
以養殖小區建設為突破口,切實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在總結經驗,完善措施,突出規劃設計的同時,堅持規模養殖與千家萬戶養殖相結合、整鄉整村養殖與專業小區養殖相結合的原則,支持農戶利用小額信貸等發展規模養殖,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有效形式,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村和養殖小區建設。積極扶持引導養殖戶出戶人園,建設高起點、標準化的養殖場、養殖小區和示范園區,大力創建千頭牛、萬只羊、萬頭豬養殖鄉鎮,百頭牛、千只羊、萬只雞養殖專業村。
3.2實行良種補貼政策,加快品種改良步伐
一是全面落實國家良種奶牛補貼和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肉牛改良補貼,爭取更多的補貼資金。二是根據和政縣牛羊改良實際,結合國家和省上的良種補貼政策,長期實施和政縣畜牧良種工程,加強高產奶牛性控凍精配種、牛凍配點和人工綿羊腹腔鏡凍配受精點建設及技術培訓工作,重點推廣奶肉牛凍配改良技術和肉羊雜交改良技術,擴大名優品種的引進數量,不斷擴大改良范圍,持續提高品種質量。
3.3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形成穩定的投入機制
一是由政府牽頭,加工企業、養殖場戶人股,成立畜牧業投資擔保公司,切實解決畜牧產業發展中信貸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是縣上將各類涉牧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于品種改良、草料開發、技術推廣、小區建設、疫病防控、龍頭培育、合作組織和獎勵激勵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使有限的財力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通過項目支持等辦法,激活民間資金,拉動社會投入,使之成為發展現代畜牧業投入的主體。四是大力推廣聯戶擔保信用機制,切實解決千家萬戶養殖的投入問題。
3.4大力推進產銷連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是轉變觀念,把專業市場建設和龍頭企業培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把扶持重點放在專業市場建設和本地原料利用量大、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強、對產業和農戶帶動能力大、稅收貢獻率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上,使之盡快發展壯大。二是積極組建行業協會,大力發展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發揮聯結企業與農戶的橋梁紐帶作用,制定行業標準,行業行為,促進行業的穩定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的協調、服務、自律和維權等職能。三是實行畜產品保護價政策。根據市場價格及原料生產成本,政府確定合理的保護價,防止生產的大起大落。
3.5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發展的保障機制
加強和政縣現代畜牧產業開發領導小組職能,切實做好產業規劃計劃制定、政策措施落實、項目申報實施、合作組織建設、龍頭企業考核扶持等工作,全力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縣政府要把扶持現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把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主要指標納入鄉(鎮)目標管理考核體系,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作者:鐘世雄 單位:甘肅省和政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推薦閱讀:《江西畜牧獸醫雜志》于1982年創刊,是江西省畜牧獸醫學會和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主辦的全省唯一公開發行的畜牧獸醫綜合性科技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