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9月2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這篇水利工程論文發表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論文首先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包括水源類型、供水方式、水處理工藝、水質檢測等,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和意見。
[摘要]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包括水源地類型、供水方式、凈水工藝、水質檢測及水源地保護等,分析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保障農村居民長期用水安全,為實現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水利工程論文,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護
安徽省淮北地區是安徽省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能源基地,人口密度大,農村居民眾多,農村居民生活用水曾多以手壓井為主,水量和水質面臨眾多不安全因素。自2005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安徽省已完成農村飲水工程建設7000余處,其中規模水廠1066處,基本解決2881.7萬人和15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為了能夠保障農村居民長期飲用水安全。
1淮北地區概況
安徽淮北地區位于安徽省的北部,為黃淮平原的南端。東北部與江蘇、山東省接壤,西北部與河南毗鄰,南臨淮河。包括阜陽、宿州、淮北、淮南、蚌埠、亳州6個市27個縣(市郊區),總面積37421km2,其中平原區面積36708km2(占總面積的98%),山丘區面積713km2。除東北邊緣及局部分布有低山殘丘外,其余絕大部分地區屬洪沖積平原,在南部沿淮地帶,分布有河間洼地。平原區海拔15~45m,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地面坡降1/7500~1/10000;山丘區45~300m。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78.6mm,自南向北遞減;降水年際變化大,降水年內分配不均,6~9月降水量400~70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均水面蒸發量(E601)1000mm,多年月平均水面蒸發量除7、8月份外,其余月份均大于同期降水量。淮北平原區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大部分地區淺層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1~5m,其中南部1~2.5m,中部3.5m左右,北部4~7m,開采最大動水位埋深,中南部8~10m,北部10~15m。淺層地下水是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中深層地下水是城鎮居民生活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要水源。
2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
2.1水源及開采方式
安徽省淮北地區地表水系比較發育,但由于地表水體污染較嚴重,不宜作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區域地下水比較豐富,其中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地表水和大氣降水,水量季節變化較大,水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水源原生和次生污染較為嚴重,主要體現為氟化物含量超標、苦咸水和生活生產農業面源污染等,水質不能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深層地下水水質整體較好,水量有保障,基本能夠滿足作為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水源的需求,是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最主要的水源。地下水取水通常用開采井取水,開采井的方式根據埋深和地質條件等分為管井、大口井和輻射井。中深層地下水一般為承壓水,開采方式多采用管井開采,管徑150~500mm、井深一般在200m以內。一般根據水廠的設計供水規模布及水源地的分布情況布設單一管井開采或多個管井進行聯合開采。
2.2水廠規模及供水方式
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多采用地下水集中供水方式,供水工程多采用多村連片、多鄉連片方式,也有部分偏遠地方采用單村供水方式,2008年之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規模大部分小于1000m3/d,供水方式多為單村供水,沒有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效益;2008年之后新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多大于1000m3/d,采用連片供水方式,整合投資,使供水工程投資效益最大化。
2.3水處理工藝及消毒模式
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處理工藝整體較簡單,只有少數鄉鎮級水廠有消毒設備,大部分小規模水廠無消毒設備或措施,存在一定的水質安全隱患。常規的凈水工藝是投加消毒劑,當水中氟化物、砷超標時,可采用氧化鋁吸附法、電滲析法或反滲透法去除。水廠消毒劑一般在過濾后投加,當原水中有機物或者藻類較高時可在混凝沉淀前和過濾后水同時投加[2]。一般大型水廠和中型水廠推薦采用液氯或二氧化氯消毒;小型水廠推薦采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消毒。由于地層原因地下水普遍存在氟、鐵、錳超標,但是大部分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缺少除氟、鐵、錳設備,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水處理能力急需加強。
2.4水質檢測及水源地保護
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地水質檢測通常是水廠工作人員自行取樣進行常規的水質檢測,檢測項目較少,不能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檢測標準。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地保護相對滯后,未劃分飲用水水源水源保護區、缺少有效的工程保護措施和非工程保護措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比較分散,大多處于居民較集中的區域,保護難度較大;農村居民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不利于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
3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3.1整合投資,建設千噸萬人的規模供水工程
2008年之前建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模偏小,供水范圍和供水人口偏小,不利于水廠的長期運行經營和常規的管理。部分早期建設工程由于資金缺乏,鋪設的管網老化嚴重、漏損率高、爆管時有發生,有的管材甚至現在已嚴禁使用。建議新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根據鄉村分布及調整情況合理規劃,合理整合投資,建設千噸萬人(設計供水規模大于1000m3/d或設計供水人口1萬人以上)的規模供水工程,靠近鄉鎮、縣城的村盡量采用城鄉一體化供水,偏遠且周邊無其他村莊的供水方式可采用單村供水,分布較集中的村莊可采用多村聯合供水,建設規模供水工程。
3.2加強水質檢測,升級水處理工藝
水質檢測項目不全,尤其是有毒污染物,檢測頻率沒有統一的規定,水處理工藝比較簡單,不能完全滿足飲用水需求。規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規定水質監測項目、監測頻次和監測方式,水質監測項目包括常規項目、有毒物質和特定項目,監測頻次可采用1次/月,監測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可送至水質檢測部門或自行檢測。根據各水源地的水質情況,相應提高水處理能力,增加必要的有毒物質去除設備,升級水處理工藝,保障農村飲水的水質安全。
3.3加強農村污染源治理,做好水源地保護工作
對于已經建立的農村的飲水安全工程要盡快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采取必要的工程與非工程保護措施。首先要劃定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明確水源保護范圍和禁止行為,一級保護區為供水井周圍100~200m范圍,二級保護區為供水井周圍1000m范圍。一級保護區內應禁止從事一切污染或者可能污染水源的行為和禁止建設除取水構筑物以外的其它建設項目,二級保護區內不許建立嚴重污染的企業,不許進行污水灌溉,禁止堆放化工原料、有毒有害礦產品等。對于水源區的生活垃圾、廁所、污水坑及人畜糞便應加強管理,改善農村衛生狀況,以防止污染水源。水源地附近各鄉鎮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在有條件的村鎮,加快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淘汰手壓井,對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用于綠化和農業灌溉。
3.4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前期準備工作不是很全面
早起建設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取水井的布設通常根據縣區水利局或者施工隊伍的經驗確定取水井的位置,前期工作未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和抽水試驗判斷區域富水性,并未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系統地分析區域水資源水質、水量、供水保障程度、取水和退水影響、水源保護措施等,造成了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成井后出水水質鐵含量超標,不能滿足飲用水需求、取水井廢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屬于建設項目取水工程,建議前期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系統地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與可行性、水量和水質的保障程度、周邊用水戶及污染源分布情況等,避免因水源地選擇不合理造成投資浪費。
3.5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老百姓的飲水安全意識
有些老百姓的水源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有些人甚至還使用傳統的手壓井取用淺層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不愿意使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因此要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宣傳力度,使農村居民認識到飲水安全涉及到自身安全,從自我做起。禁止以生活用水為名鉆打自備井,分期分批關停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飲用水井,改為由水廠集中供水,變“分散無序開采”為“統一規劃開采”,同時水廠必須安裝計量設施,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監測水量、水質、水位,一方面為水資源統一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水資源的浪費。
4結語
保障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穩定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行動,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因此安徽省淮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在已有工程的基礎上總結不足,在后期及后續工程建設中不斷完善,保障農村居民生活用水水質和水量安全,重視水處理、水源保護、水質檢測及環境保護治理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王躍國.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J].江淮水利科技.2015(2).3-5.
[2]曾建軍,李金冰,夏小林,等.安徽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應注意的問題[J].江淮水利科技.2006(5).5-7.
作者:陳小鳳 單位:安徽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
推薦期刊:《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是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的技術類學術刊物.季刊,國際標準刊號 ISSN 2095-7092,國內統一刊號CN 33-1385/TK,國內外公開發行.其讀者面向全國水利、電力、建筑、交通、鐵路、機械等系統的勘測、設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基層有關工程管理、經營單位以及全國各省市公共圖書館和情報信息機構.并科技扶貧贈送到全國120多個有水缺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