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農業科技期刊苦蕎麥栽培技術研究

時間:2016年07月1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蕎麥是我國常見的一種作物,蕎麥是短日性作,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畏霜凍。蕎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國家也有分布。本文是一篇 農業科技期刊 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苦蕎麥栽培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筆者近幾年在蕎麥的試驗、示范

  蕎麥是我國常見的一種作物,蕎麥是短日性作,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旱風,畏霜凍。蕎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國家也有分布。本文是一篇農業科技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苦蕎麥栽培技術研究。

農業科技期刊

  摘要:本文通過筆者近幾年在蕎麥的試驗、示范、推廣等工作中的探索及經驗總結,提出蕎麥在越西的適宜種植品種及種植時期,以期為越西蕎麥產業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蕎麥,栽培技術,種植期調查

  越西縣位于四川省西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地處康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東北,即102°20'~102°54'E,28°18'~28°53'N之間。縣境內獨特的氣候和地理位置,為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水稻、蕎麥、小麥為主,蕎麥播種面積8275.67hm2,占全州播種面積的13.8%,占全縣糧食作物面積的29%,總產11554t。蕎麥是全縣高二半山區的主栽作物,全縣有40個鄉鎮種植蕎麥,據2011年統計全年生產蕎麥11554t,為農戶增加收入3466.2萬元,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苦蕎麥屬蓼科雙子葉植物,俗稱苦蕎,學名韃靼蕎麥(P.tataricum)。苦蕎麥喜涼爽,耐瘠薄,多生長在高寒山區,其籽粒供食用。蕎麥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南山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蕎麥的主要產區和起源地之一。彝族稱為“額”,古代亦寫成莜麥或烏麥。四川省習慣叫蕎子,又叫“胡蕎麥”。蕎麥營養豐富,據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質7.94%~17.15%、脂肪2.00%~3.64%、淀粉67.45%~79.15%、纖維素1.04%~1.33%。日本學者研究報導:蕎麥的營養價值指標為80~92(小麥為70,大米為50)。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對我國主要糧食的營養成分分析,蕎麥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大米、小米、小麥、高粱、玉米。蕎麥含18種氨基酸,與豆類作物蛋白質氨基酸的組分相似。其脂肪含量也高于大米、小麥。蕎麥含9種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占脂肪酸總量的75%,棕櫚酸占19%、亞麻酸占4.8%,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占1.2%。蕎麥還含有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鎳、鈷等及多種維生素Vb、Vb2、Vc、Ve、VPP、VP,其中VP(蘆丁)、葉綠素是其它谷類作物所不具備的,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食物的優質化和多樣化需求增加,蕎麥將作為健康食品受到人們的青睞。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以資源和市場相配置,大力發展苦蕎麥,使之成為越西縣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發展重點,自2007年開始,越西縣農技站、西昌農科所和西昌學院自選項目,共同開展苦蕎麥栽培技術及應用推廣研究。7年來,嚴格按照先試驗、再示范、后推廣的技術路線,通過學習外地成功經驗,結合越西縣種植苦蕎麥8年來的經驗、教訓,制訂了越西苦蕎麥生產技術規程,確定了適宜越西縣栽培的苦蕎品種、栽植方式等技術措施,改變了農民群眾長期將苦蕎麥用于改種、補種,輪息地用種的傳統習慣,解決了苦蕎麥廣種薄收、產量低、品質差、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等關鍵技術問題,苦蕎麥栽培技術已較為完善和成熟。

  1推廣體系

  1.1相關部門對越西苦蕎麥的項目支持

  苦蕎麥栽培技術研究及應用推廣項目得到上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籌集100萬元專項資金,使該項技術在越西縣得以迅速普及,對越西苦蕎麥高產優質示范片建設、農民培訓等方面積極給予了大力支持。在縣委、縣政府和農業和科學技術局領導、專業技術人員和州農科所、西昌學院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準備下,開展了越西縣苦蕎麥高產優質栽培示范片建設工作。1.1.1大春蕎麥高產優質栽培示范區在高二半山區依洛鄉、保石鄉、申果鄉、瓦曲覺鄉建立4個示范區。1.1.2晚秋蕎麥種植區在溝谷平壩及二半山區,城關、南箐、大花、西山、板橋、瓦巖建立6個示范區。示范片內實施規范化種植、配方施肥、選用高產優質品種、高產栽培,綠色食品生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為越西苦蕎麥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將苦蕎麥變為大產業的目標。示范片集試驗、示范、推廣、生產于一體,其示范功能和輻射作用更強。

  1.2建立良種繁育基地

  以高產、優質品種為主,統一規劃,統一要求,高質量地繁育苦蕎麥種子,防止大量農戶自行引種、調種、換種等而造成的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的問題,并避免將各種危險性病蟲害引入越西縣,為苦蕎麥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引進新的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本地的新品種。

  2苦蕎麥生產研究

  農技站連續3年在板橋鄉建立苦蕎示范育種基地13.33hm2,產量達115kg/667m2,品種純度97%,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鄉266.67hm2、全縣8000hm2的苦蕎麥種植。開展了苦蕎麥新品種引種試驗、高產創建示范、適宜播種期、關鍵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法的研究。

  2.1高產創建示范及引種試驗

  2.1.1高產示范越西縣秋蕎麥栽培技術示范13.33hm2(其中創建春蕎麥高產示范片0.67hm2)。2.1.2引種試驗蕎麥新品種展示示范2000m2。其中參試品種(川蕎1號、川蕎2號、西蕎1號、西蕎2號、西蕎3號、黑豐1號)由涼山州農科所提供,本地品種由板橋鄉種植農戶提供。2.1.3目標①栽培技術示范較當地常規栽培增產10%。②秋蕎麥高產創建面積0.867hm2,產量指標100~150kg/667m2。③苦蕎新品種川蕎1號、川蕎2號、西蕎1號、西蕎2號、西蕎3號、黑豐1號等品種秋播展示。2.1.4工作內容2.1.4.1整地由于前作是烤煙,因此在蕎麥播種前,組織農戶對項目區內的蕎麥種植地塊進行了全面拔除煙桿,然后深翻平整土地,高產示范片采用條播。2.1.4.2肥料組織根據本地實際,同時通過測土化驗,用復合肥25kg/667m2,土雜肥500kg/667m2作底肥,苗期在視長勢用復合肥5kg/667m2進行追肥。2.1.5測產驗收2012年試驗結果見表1。2.1.6結果分析2.1.6.1蕎麥高產示范片3年最高產量平均為144.69kg/667m2,較常規種植平均產量121.02kg/667m2,增產23.67kg/667m2,增產率達20%;最低平均產量為118.29kg/667m2,較常規種植的107.2kg/667m2,平均增產11.09kg/667m2,增產率達10%;3年平均產量為131.49kg/667m2,較常規種植平均產量114.13kg/667m2,增產17.36kg/667m2,增產率達15%。2.1.6.2高產創建2012年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產量為148.2kg/667m2,2013年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產量為151.2kg/667m2,2014年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產量為206.79kg/667m2,3年平均產量為168.79kg/667m2,比3年常規種植最高平均產量121.02kg/667m2,增產47.77kg/667m2,增幅39%。2.1.6.3品種展示根據3年的試驗數據,平均產量最高的為西蕎2號,達130.2kg/667m2,比CK增產11%;其次為川蕎2號,平均產量126.9kg/667m2,比CK增產8.4%;第三為西蕎3號,平均產量126kg/667m2,比CK增產7.6%(CK平均產量為117.1kg/667m2)。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適合我縣種植的蕎麥品種為西蕎2號、西蕎3號、川蕎2號。同時通過精細整地,適時播種、配方施肥、條播等技術措施的實施可充分提高蕎麥的產量.

  3適宜播種期試驗

  本試驗以川蕎1號作供試品種。田間采用隨機區組法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10m2(2m×5m)。條播,行距0.33m,每小區用種50g。播種時,每小區用過磷酸鈣0.45kg,尿素0.075kg作底肥施用。

  3.1播種期

  分別設置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共7個播種期。

  3.2產量水平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播種期產量水平表現很不一致,最高單產143.2kg/667m2,最低單產99kg/667m2。不同播種期整體產量水平表現為低-高-低的趨勢,以8月25日至9月5日期間播種的產量最高。8月25日、9月5日播種的較7月30日、8月10日播種的平均增產21.2kg/667m2,增產率達17%。

  3.3農藝性狀

  單株主莖節數、有效花序數、一次分枝、二次枝數也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下降,無效花序數則是隨著播種期的推遲而上升。綜合以上分析結果,越西縣秋蕎麥的適宜播種期在8月25日至9月5日之間。9月25日播種的幾乎無收成,這可能是后期氣溫、日照時數等不能滿足秋蕎麥的正常灌漿成熟,而且易受霜凍危害所致。

  4農民培訓

  制訂了越西苦蕎麥生產技術規程,確定了適宜越西縣栽培苦蕎的品種、栽植方式等技術措施,改變了農民群眾長期將苦蕎麥用于改種、補種,輪息地用種,解決了苦蕎麥廣種薄收、產量低,品質差、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等關鍵技術問題,苦蕎麥栽培技術已較為完善和成熟。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籌集100萬元資金,使該項技術在越西縣得以迅速普及,2009~2014年共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1.1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余份。為推廣無公害苦蕎麥栽培技術,越西縣注重農民素質的提高,近幾年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陽光工程項目和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對農民進行集中培訓,通過課堂教學和現場示范,重點推廣苦蕎麥的管理技術。技術人員從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合理施肥,適時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蟲、草害,適時收獲等多方面進行詳細講解。針對蕎麥種植技術薄弱的情況,農科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免費為蕎麥種植戶進行入戶指導培訓。該技術應用于生產后,解決了苦蕎麥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復種指數,使越西縣苦蕎麥平均增產45kg/6672,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群眾的種植積極性。截止2014年,全縣苦蕎麥面積8275.67hm2,每年可生產苦蕎麥12431.5萬t,按1kg售價3.4元計算,僅蕎麥籽粒產值就達4226.7萬元。預計到2017年全縣優質苦蕎麥面積將達到10000hm2,項目建成后每年生產苦蕎麥1.5萬t左右,銷售蕎麥籽粒產值可達5100萬元(加上加工產值)。隨著蕎麥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再擴大加工規模,用蕎麥粉做原料所生產蕎麥面包、蛋糕、蕎麥粥、蕎麥掛面、蕎麥方便面、蕎麥豆乳、豆腐和多種蕎麥食品及保健食品肯定會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經濟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根據我縣天生源野生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蕎麥加工情況,年加工蕎麥2000t,實現產值520萬元;蕎麥粉絲產值240萬元,苦蕎茶產值146萬元,總產值達906萬元)。由此推算,我縣1.5萬t蕎麥可實現加工產值6795萬元。大力發展苦蕎產業,在為越西提供批量無公害苦蕎麥產品的同時,還可拉動包裝、運輸等產業的發展,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農業科技期刊推薦:《中國農學通報》(旬刊)創刊于1984年,是中國農學會主辦,由兩院院士、著名農業科學家石元春先生任主編,全國30余所重點農業大學的校長、院士、知名專家為副主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農業學術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協優秀學術期刊和全國優秀農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