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19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顛覆性技術突破了傳統技術的發展軌跡,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迭代.戰略生態位管理是新興管理理論,能夠對顛覆性技術的整個發展軌跡進行高效管理,推動顛覆性技術從技術生態位“躍遷”至市場生態位,并最終到達范式生態位,從而顛覆主流技術,帶來深刻的社會技術變革.文章辨析了顛覆性技術的概念內涵,以戰略生態位管理視角,闡釋顛覆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議與展望.
[關鍵詞]顛覆性技術;戰略生態位管理;生態演化
一、引言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經歷了3次革命浪潮———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均是“顛覆性技術”帶來的巨大變革[1],如蒸汽機技術、電力技術、基因組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等.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基因編輯、3D打印等技術得到快速應用,為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貢獻.然而,當人們體驗到顛覆性技術帶來的便利生活時,卻發現一個難題———不是所有的顛覆性技術都能順利進入市場并占領市場.顛覆性技術在實驗室中誕生,未成熟就進入市場與主流技術競爭,大多數都不能成功跨躍由技術到市場、由市場到產業之間的“死亡之谷”.從戰略生態位管理(SNM)的角度來看,顛覆性技術創新的軌跡是通過生態位的構建和優化獲得傳承,通過多層次交互跨越“死亡之谷”.本文從SNM視角對顛覆性技術的內涵、演化及應用進行述評,并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建議.二、概念與內涵
(一)概念與內涵
1.顛覆性技術概念與內涵Christensen[2]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提出了顛覆性技術的概念.他認為相對于增量式、逐漸改良或拓展的漸進性技術,顛覆性技術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變了以往的發展軌跡,在初級或者利基市場找到生存空間,并以簡易、方便、便宜為初始特征,隨著新產品不斷升級迭代,逐漸獲取主流用戶并最終顛覆主流技術,占領主流市場,形成新的價值體系.
基于以上觀點,學者從不同視角對顛覆性技術的內涵進行闡釋.從技術創新角度,Nagy等[3]認為,顛覆性技術是指那些提供新功能、新技術標準,并能改變市場標準和消費者預期的技術.從市場績效角度,Danneels[4]認為,由于顛覆性技術使得企業競爭性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消費需求在消費者追求顛覆性技術產品時能夠得到滿足.從商業模式角度,Paap和Katz[5]認為,顛覆性技術是擁有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技術,對市場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顛覆了現有商業模式.
從經濟學角度,Arrow[6]認為,顛覆性技術盡管前期很難發掘,但本質具有先進性,在某一方面具有獨特性能,如成本更低、功能更強等,終究會取代舊技術.從技術軌道角度,黃魯成等[7]認為,顛覆性技術的性能軌道是自下而上的,通過新技術屬性集形成新的競爭平臺,替代現有技術范式.邵云飛等[8]結合技術和市場雙重視角來闡述顛覆性技術:顛覆性技術是新興技術與科學前沿研究融合產生的創新動蕩,帶來產業技術架構與組件的雙重變革,并顛覆市場,引領技術及產業發展方向,是企業、產業、國家獲得制勝先機和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目前,對顛覆性技術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認識.
技術方面,顛覆性技術具備更強的技術性能和較低的成本,開啟了新的技術軌道;市場方面,顛覆性技術改變了市場的績效指標或消費者期望,甚至重新定義了產品和服務,以至于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市場結構、產業格局.因此,顛覆性技術往往是打破常規的從非主流市場切入,異軍突起,然后不斷優化自身,顛覆主流技術的地位,占領主流市場并形成新的競爭格局.顛覆性技術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風險較高,難于進行發掘和管理,但也具有前瞻性、超越性、突變性等多個特征,具有極大的潛在經濟和社會效益[3].
2.戰略生態位管理與顛覆性技術
顛覆性技術常常面臨著與固化的社會政策制度不匹配問題.由于它們極具有前景卻具有破壞性,通常將它們稱之為“有希望的怪獸”.大多數顛覆性技術起初都是相當粗糙、低效的,而且成本極高,需要互補技術.但這些互補技術可能還未被發明或成本更高,并且需要基礎架構的匹配[9].因此,從實驗室階段進入市場階段,顛覆性技術面臨著“死亡之谷”.當顛覆性技術擴散到更大的市場領域,則需要與現有系統進行斗爭.這些系統由強大的在位企業捍衛[10],并由固化的政策規則和監管制度鎖定[11],形成“社會技術政權”.這種深層的結構導致對顛覆性技術視而不見,最終無法構成其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文化和消費者心理環境[12],從而產生第二個“死亡之谷”.
20世紀90年代,在對技術轉型管理和社會技術系統的研究的基礎上,學者們提出了戰略生態位管理(StrategicNicheManagement,SNM)理論,以期解決跨越“死亡之谷”的問題.Schot等[13]將SNM定義為“針對新技術引入市場,對受保護空間進行有控制的細分和開發”.Kemp等[9]進一步提出:“SNM是在受保護的空間內,通過實驗等方式,開發和使用具有前景的技術”.此后,社會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進一步發展并應用了SNM理論,旨在開發工具來控制顛覆性技術向社會理想的方向發展[14].
Hoogma等[15]認為,SNM是在現有宏觀經濟框架下建立一個受保護的區域,有助于新技術反復試驗并成長成為優勢技術.因此,SNM主張通過實驗促進新的可持續技術或創新的引入和傳播[16],“為有前途的新技術和概念創建、開發和控制試驗平臺,進行實驗或項目演示,以期了解其可取性(例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從而提高新技術的普及率”[17].換句話說,SNM的核心理念是為有良好前景的新技術開辟一個“生態位保護空間”,使其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得以實驗和檢驗[18].在這個受保護的空間內,顛覆性技術隨著用戶實踐和監管結構的共同發展而被培育和試驗,最終能夠滲透進現行社會技術政權,發現新的技術路徑,破壞或替代不可持續技術[19].
(二)顛覆性技術產生的動因
從技術起源來看,顛覆性技術形成的動因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基于新原理、新發現;二是現有技術的集成創新;三是現有成熟技術調整后在新領域的使用[20].在位企業科研體系相對完善,并且在R&D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從而發明出更多的顛覆性技術.但是,顛覆性技術產生之后卻難以識別,往往被束之高閣.此外,在位企業往往按照傳統的標準來評價新技術,導致對顛覆性技術的視而不見.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往往以細分市場的需求為導向,聚焦具有“顛覆性潛能”的技術[21].草根企業借助SNM發展新技術,并為它們形成發展提供新思想和新實踐的生態位空間[22].同時,由于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與研發技術的成本大大降低,眾多的新興企業更有開發顛覆性技術的動力,以期實現“彎道超車”[23].
從市場驅動力來看,顛覆性技術符合初級市場和利基市場的需求.在初級市場,主流技術的性能超出消費者的需求,使消費者承擔了“額外的成本”;在利基市場,主流技術無法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潛在的消費者要承擔“巨大的成本”.在持續創新的環境中,從現有技術產品轉向顛覆性技術產品(DTP)不僅會降低成本,發明技術的企業也不會遇到消費者排斥[24].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政府對具有“顛覆性潛能”的新技術做進一步的選擇和培育,通過SNM激發利基市場,避免新技術與主流技術的直接競爭,并通過中介機構等加速其創新發展和傳播.利基市場并不指本地或小型項目,而是全球化的市場,即像社區一樣制定共享規則并饋入多個小型項目,不斷迭代升級[25].
三、戰略生態位管理視角下的顛覆性技術研究與應用
(一)顛覆性技術的內部演進過程
技術現場試驗的靈活性是SNM的核心[9],一項具有顛覆性潛能的創新技術從萌芽到最終成熟,相關參與者需要經過試錯、搜索、學習和網絡構建等相關活動.其內部生態演化需要經歷三個步驟:期望塑造、社會網絡建設和學習[21].塑造一致的期望、廣泛的社會網絡建設和充分的學習,有助于戰略生態位的成功構建[14].首先,期望的塑造是顛覆性技術生態位發展的基礎,它為學習提供了方向.新技術要么適應不同的期望,要么必須通過對創新目標以及對創新目標產生積極的重大影響來修改期望.期望包括各種集體和個人的目標、愿景和其它對未來的描述,這些元素或積極或消極,但最終使得具有不同觀點的群體共同促使顛覆性技術合法化,同時提供潛在的投資方案[37].
積極的期望和對新技術的樂觀看法有利于發展利基市場[38],尤其是在結果不確定的顛覆性創新的情況下,積極的期望能夠使得企業招募到新成員,并激勵他們學習[39],獲得資源和資金[40].當期望被眾多參與者共享,描述得更加具體且被證實時,會進一步促進利基市場的發展[25].當人們普遍認為技術有效時,技術發明者更容易獲得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政治支持,并進一步獲得更多資金,監管也隨之變革[41].
但是,如果期望過于籠統,則無法提供方向指引.充實的(現實的)和共同的期望將增加創新的接受度和合法性[25].因此,參與者的策略、期望、信念、做法、觀點、看法和視角必須具體、一致[42].其次,社會網絡起著傳播思想、實踐方法和信念的作用,是塑造期望和學習的基礎[42].信息和協作網絡是創新出現與傳播的中心[43].社會網絡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于獲得向創新技術過渡所需的必要資源至關重要[44].
一方面,建設社會網絡可以協調和融合不同期望[45].社會網絡有助于在利基市場內形成一致性,增進信任,并獲得對顛覆性技術支持的參與者[46].在一個社會網絡中,參與者相互支持并強化彼此的世界觀,同時一起抵制外界對他們共同世界觀的挑戰.因此,認知共同體的建立阻礙了認知反身性,即反身審視自己的知識主張及其有效條件的可能性.弱關系可以充當信息溝通的渠道,但卻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以建立信任.而中介機構、戰略聯盟可以強化信任,彌補弱關系的不足[47].
SNM有效地增強財政激勵措施的政策效果,同時SNM的效果也取決于網絡效應的大小[48].廣泛而多樣的社交網絡有利于利益相關方表達觀點,促進互動,提供必要的資源(資金、人員和專業知識),促進利基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網絡促進參與者之間相互學習[25].對于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財務能力、風險抵抗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而言,共享新技術知識至關重要.網絡中各種各樣的想法提供了廣泛的學習環境,但是沒有重心的學習則阻礙學習知識的累積[49].
最后,學習是另外兩個階段的驅動力[11].學習的目的是找到克服顛覆性技術發展障礙的解決方案[46].它不僅限于用于事實和數據積累的一階學習,而且包含通過反思,刺激認知框架和前提假設變化的二階學習[50].例如,技術和設計知識、市場和用戶偏好、文化和象征意義、基礎設施和維護網絡、行業和生產網絡、法規和政府政策以及社會和社會政策等.尤其,學習可以改變認知范式,從而促使技術的完善或社會對技術的采納[25].
生態位的發展包括四個階段:本地階段、本地間階段、跨局部階段和全球階段.在本地階段,新技術通常與一個小型項目有關,知識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知識仍鎖定在內部.在本地間階段,交互空間擴大,技術知識得以交換.在跨局部階段,中介角色和平臺出現,知識傳播得更廣泛.進入全球階段,技術知識被視為“一般”的,通過與社會共享而被完全普及[51].總之,顛覆性技術的內部生態演進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首先,技術發起人需要形成一個共同的期望.之后,社會網絡構建和學習過程才開始.期望塑造、社會網絡構建、學習過程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促進,不斷促進顛覆性技術完善和發展.
四、未來研究展望
首先,發展中國家如何通過顛覆性技術改變國際產業競爭格局,實現彎道超車?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初級市場和尚未開發的新市場,有培育顛覆性技術的戰略需求和前提條件[62],例如,互聯網等技術的革新使農村電商得到巨大發展.其次,關注顛覆性技術本身發展的同時,如何同時關注顛覆性技術的社會性?顛覆性技術發展的外部因素不僅來自外部資源的開發,還來自社會參與者的外部導向活動.
科技論文投稿刊物:科技導報以發表國內外科學技術各學科專業原創性學術論文為主,同時刊登階段性最新科研成果報告,以及國內外重大科技新聞,快速、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提供科技信息,力爭辦成一份有影響、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學術期刊。
因此,通過實驗適應市場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各種“賦權”活動,例如游說、戰略聯盟,改變主流市場的環境(例如法規、激勵措施),從而促進技術的傳播[59].再次,在位企業如何擺脫現有制度的束縛,戰略性地對沖風險或實施SNM?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在位企業開展內部孵化,通過“并購+戰略聯盟”的外生性發展策略不斷拓展企業實際生態位,形成圍繞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生態系統.數字經濟時代,如何保持新生生態系統的健康性也是未來探討的重要議題之一.
復次,如何將SNM從一種分析工具發展為一個權威的創新管理指南,使得SNM通過多層次綜合內外部因素,為發明者、研究者、利益相關者塑造共同期望,不斷實驗和學習,不斷修改完善政策,對潛在的顛覆性技術進行識別、選擇、培育、孵化,并順利地將它推向市場,最終占領主流市場,實現技術產業化、社會化.最后,學者們通常從SNM視角,利用具有啟示性的單個案例,對顛覆性技術進行研究,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研究顛覆性技術的跨行業案例,引入并結合相關理論,構建SNM各個階段具體的指標和全面管理流程,提高顛覆性技術的成功率,將對學術界和產業界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申元慶.云及其他顛覆性技術趨勢對商業經濟領域的影響[J].科技導報,2018(17).
[2]ChristensenCM.Innovator
作者:劉慶全蔡小錦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