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新創辦科技期刊的評價體系設計及其應用

時間:2021年01月20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對20132018年我國新創辦的科技期刊進行評價分析。根據評價目的、期刊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背景,并結合專家咨詢,設計了辦刊隊伍、期刊影響力、學術支撐體系、出版服務能力四個維度34項指標的科技新刊問效評估指標體系,討論了部分重點評

  摘 要 本文對2013—2018年我國新創辦的科技期刊進行評價分析。根據評價目的、期刊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背景,并結合專家咨詢,設計了辦刊隊伍、期刊影響力、學術支撐體系、出版服務能力四個維度34項指標的科技新刊問效評估指標體系,討論了部分重點評估指標設置的依據和意義;通過年檢資料、問卷、實地調研、樣刊閱讀、公開數據查閱、相關數據庫檢索等手段采集了目標新刊的指標數據,并運用簡單的線性加權匯總評價方法對目標新刊進行綜合評價。

  關鍵詞 新創辦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期刊評價;期刊出版管理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為了深化新聞出版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好、發揮好出版行政審批政策“把入口、用杠桿”的作用,持續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推動新聞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宣部傳媒監管局設立了“新聞出版資源配置情況分類問效評估(科技期刊類)”課題項目,對新創辦科技期刊的辦刊效果和評價體系開展專項研究。本文涉及的科技新刊評價體系設計及應用是這項課題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課題組在分析以往研究成果以及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專家意見,對科技新刊的評價體系進行了設計,并嘗試用其對2013—2018年我國新創辦科技期刊[1]進行具體的評價實踐。

  1科技期刊綜合評價簡要回顧

  期刊評價是期刊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年均發表該類研究論文超過200篇,涉及評價目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各類評價指標的作用和關系分析等。關于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及其具體應用,國家期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先后頒發過兩個文件。20世紀90年代,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的《關于頒布五大類科技期刊質量要求及評估標準的通知》(國科發信字[1994]148號),將學術期刊質量標準分為政治質量、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和出版質量4項;2020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把報紙、期刊質量劃分為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出版形式質量、印制質量4項。此外,2000年,為了配合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擇優支持重點學術期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牽頭研制一套“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通過17項靜態指標與2項動態指標相結合,考察學術質量與編輯出版質量[2]。學術界對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也有不少討論。

  龐景安等建立的“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營管理水平、編輯水平和學術水平3個方面共19項評價指標[3];鄧清燕認為,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包括整體標準、編輯標準、學術標準和出版標準4個方面[4];邱均平等建立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則包括技術性、效益性和標準化3個方面9項指標[5];張積玉認為,評估標準的設計應多維度、綜合化,既要重視政治質量、學術質量,還必須考慮編輯質量、出版質量,考察辦刊條件和出版保障體系[6];趙惠祥等從信息的傳播擴散、信息承載、載體狀況、運作經營狀況4個方面將評價體系分解為影響力指標、文獻指標、載體指標、管理指標4類[7];葉繼元認為,學術期刊的質量評價涉及編輯質量、學術質量、出版質量、發行質量等方面[8]。

  新創辦學術期刊評價是期刊評價研究的一個薄弱環節,理論成果比較少,具體實踐幾乎是空白。趙新力等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設計了創刊的必要性、辦刊基礎和條件、主編背景評估、主創人員評估、辦刊方針、市場定位及經營方式六個維度18個評價指標,通過專家打分,結合評估質量控制模型,進行新刊評估的嘗試[9]。這項工作是課題組已發現的我國最早探討新刊評價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規范創刊的可行性論證,強化審批管理。葉繼元等探討了將其團隊提出的“全評價”體系用于新刊評價的可行性[10]。他們的“全評價”體系概括起來是“六位一體”和“三個維度”,6個要素是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目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及指標和評價制度,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三個維度”即形式、內容和效用,分別對應形式評價、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此項工作的主旨是呼吁期刊評價機構關注新刊的遴選,目的是促進新創期刊的健康發展,評價方法以定性評價法為主、定量評價法為輔。但該文作者僅作理論探討,尚未付諸實踐。耿海英針對新刊評價設計了吸引力、管理力和影響力3個一級指標,再細分成6個二級指標和11個三級指標,目的也是進行核心期刊的遴選[11]。

  對于學術質量評價,耿海英也主張以定性評價為主、定量評價為輔。定性評價主要依靠同行評議,同行評議除了通過網絡問卷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專家進行打分之外,最重要的是將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召集起來集中對期刊進行評審。耿海英用此指標體系對2013—2017年內或新辦或者更名的164種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按照三個學科大類分別進行了評價嘗試;最后評出18種核心期刊,其他146種為入庫期刊。指標權重、計分標準、同行評議的過程未具體說明。目前的研究中,對國外新刊評價的研究,所獲寥寥。

  2新創辦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2.1 評價目的

  評價目的是期刊評價工作的基礎和出發點,是期刊評價工作的龍頭,決定著其他要素的選擇[12],任何期刊評價都必須基于一定的評價目的,才能設計出相應的期刊評價標準、指標和方法[11]134,評價目的不同,評價標準和評價工具的使用自然也會有差異[13]。業內學者一般認為,我國期刊評價工作的目的大體上有三種:其一,各級管理部門組織的優秀期刊評選,對期刊出版導向、內容質量、出版質量、管理質量的綜合評價;其二,核心期刊遴選,確定某學科較集中刊載原創論文的學術期刊,主要以文獻計量學指標為根據;其三,學術質量評價,以期刊論文的學術水平、期刊所建立的學術品牌和學科領域口碑為依據。

  學術質量評價與核心期刊評價,以及影響因子排序有較強的關聯,但并不等同,更注重品牌的作用和專家口碑,需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期刊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的使用目的不同,也可以這樣劃分三類:第一類,出版管理者視角的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出版管理的輔助手段,這種評價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第二類,文獻情報服務者視角的評價,結果作為核心期刊遴選的依據,揭示學科領域論文分布規律;第三類,學術共同體視角的評價,用以輔助學術評價、學科建設和學術行為(如投稿依據、業績考核和審稿標準的把握)。本課題進行期刊評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綜合考察最近6年新創辦科技期刊的出版經營績效,檢驗期刊出版資源配置的階段性效果,以期為今后科技期刊資源配置提供參考數據,顯然屬于第一類評價的范疇。

  2.2 評價方法

  第一類評價,需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往往還要進行辦刊過程與結果的雙重考察;第二類評價,主要基于文獻計量學指標的定量評價,一般無須考察辦刊過程;第三類評價主要是定性評價,注重歷史積淀、學術體驗和專業口碑,一般不會考察辦刊過程。本課題的工作屬于第一類期刊評價,宜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的方法。對新刊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都有相當的困難——創刊時間短,定量評價難以獲取足夠的文獻計量學數據支持;而以同行評議為基礎的定性評價以往就有失敗的案例[2]。新刊因創刊時間短,在業內尚未建立廣泛共識,且受到學科差異、專家個體差異,以及組織工作難度等方面的制約,專家調查方法更難以獲得可靠的定性評價結果。課題組處理一些難以量化的指標的策略是,在專家咨詢的基礎上,根據新刊的特征和評價目的,確定價值體系,由課題組掌握統一的尺度,對各項定性指標進行評價和打分。

  2.3 評估指標體系的研制思路和過程課題組此項工作與以往的新刊評價工作有很大不同。從評價目的上說,以往新刊評價工作有兩類,其一,為創刊審批論證設立評價指標,以完善科技期刊審批制度,增加審批的科學性;其二,對新刊的質量進行評價,指導期刊數據庫關注新刊、遴選新刊。在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發展越來越體現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本項研究必須關注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現狀、問題、任務和目標,考察新刊在整體上與國家戰略的符合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新刊評價指標體系在可操作性的前提下,要體現時代性、科學性、導向性與合理性,要能夠為出版行政管理部門今后更加有效地配置期刊出版資源、強化目標管理提供依據;谏鲜瞿康,課題組認為采用多指標屬性的簡單的線性加權匯總評價方法比較合適。這種方法也被一些業內專家認為是在期刊總體評價中最好的方法[14]。

  2.4 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課題指標體系的構建采取專家咨詢與課題組研究總結相結合的辦法。課題組基于自己的研究、辦刊和創刊實踐、前人研究成果及國家戰略要求,結合專家意見,形成了指標體系初稿。以初稿為基礎,組織專家會議討論最終完成科技新刊問效評估指標體系,共設置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4個三級指標。4個一級指標分別為:辦刊隊伍、期刊影響力、學術支撐體系和出版服務能力,權重依次為40%、30%、20%、10%;二三級指標的權重,為使三級指標有足夠的區分度,總分設定為400分。34項指標得分之和為期刊評估得分。

  2.5 指標賦值

  2.5.1客觀指標賦值本文的客觀指標指可以通過設定一定規則計算分值的指標,在34個三級指標中,共有12個指標得分通過數據計算得到。這些指標是:編輯部職數、刊期、年發文量、發文密度、國外數據庫收錄、國內數據庫收錄、SCI影響因子、CSCD總被引、中國知網CI值、辦刊投入、本領域Top10%作者比例和本領域Top5%機構供稿比例。表2給出指標數值計算的幾個示例(其他指標可據此類推)。記分規則實際上也是課題組關于期刊發展價值觀的體現,這里明顯體現了對期刊做優、做大、做強的鼓勵。

  2.5.2 主觀指標賦值主觀指標的賦值難度較大,受問卷質量、訪談質量、評分人主觀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嚴格地說,部分主觀指標,如主辦單位學術實力、主編和編委活躍度、學科重要性等都需要借助學科領域專家的評判;一些指標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深度考察才能得出可靠的結果,如編委會結構合理性、分工合理性、發展規劃與刊群建設,以及出版服務能力等。本課題研究受經費與時間限制,依據問卷、實地訪談,以及公開數據,由課題組成員討論形成基本共識后,由兩位成員各自獨立完成打分,再取平均值。

  32013—2018年新創辦科技期刊評價結果

  3.1 數據采集

  2013—2018年創刊的科技期刊共計151種,課題組通過問卷、實地調研,輔以年檢資料、樣刊閱讀、公開數據查閱、相關數據庫檢索等,共采集95種目標期刊的指標數據,占總數的62.9%。

  4討論

  4.1 關于指標評價維度、指標權重與賦值

  課題組根據評價目的在評價指標體系中選取辦刊隊伍、期刊影響力、學術支撐體系和出版服務能力四個維度,從過程、結果、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對目標新刊進行綜合評價。之所以設置出版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多項考察指標,意欲體現中國科技期刊發展和管理的時代要求,也希望引起從業人員對我國科技期刊發展薄弱環節的重視。這些指標在以往的評價體系中并不突出。對目標期刊的具體評價工作由課題組根據問卷、實地調研等方法采集到的數據來完成。一些難以定量化的指標的賦值可能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如課題組成員的學科背景、對主辦單位固有印象、實地調研中各刊講解人表述的差異等。

  4.2 部分重點評估指標設置的依據和意義

  4.2.1 辦刊隊伍

  課題組和專家一致認為,人是最關鍵的要素,這種觀點不僅得到許多研究工作的支持[15-19],也得到課題組問卷和個案分析的印證。我們在“辦刊隊伍”中設置了3個二級指標,分別是主編、編委會和編輯部,而主編的權重等于編委與編輯部之和。特別指出,我們對主編的“辦刊專注度”賦予了9個三級指標中的最高權重。主編有名望和學術活躍度高還不夠,還必須對辦刊傾注熱情,投入精力,不能只當掛名主編。我們在實地調研中獲得了不少主編專注于辦刊的實例,最終評估結果表明,這些期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納微快報》《中國科學:材料科學(英文版)》《光子學研究》等。科技期刊沒有科學家的熱情投入是很難開展工作的。

  科技期刊論文投稿刊物:中國科技期刊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主辦的面向全國的我國第一個綜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

  5結語

  新刊評價是一個難題,也沒有受到業內足夠重視,相關研究成果比較少,實操層面的工作幾乎是空白。課題組完成的科技類新創辦期刊的評價實踐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盡管此項評價體系是對新創辦科技期刊的階段性運營效果的評價,沒有專門涉及創刊必要性的考察,但我們認為,此項研究對期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科技期刊創刊的前置審批,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雖然本課題研究的基本任務是評價科技新刊個體的經營業績,但課題組從課題設置的目的和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需要出發,把視野延伸到了與其相關的期刊集群、發展環境和運轉支撐體系的效果評價,深度考察科技期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注重結果考察的同時,進一步研判發展趨勢,以期對期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有效地配置資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 朱蔚,胡升華,周洲,等.2013—2018年我國新創辦科技期刊統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5):598-604.

  [2] 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12(3):165-168.

  [3] 龐景安,張玉華,馬崢.中國科技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17-219.

  作者:胡升華 朱 蔚 周 洲 王志欣 彭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