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4月02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川中地區龍王廟組的天然氣勘探已經取得重大發現,然而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尚未取得勘探突破,原因可能是缺少油氣成藏條件研究。從烴源巖、沉積相、儲層、構造條件等多方面入手,探討了該區龍王廟組的油氣成藏條件,結果表明:①該區寒武系發育筇竹寺組優質烴源巖,烴源條件較好;②該區龍王廟組儲層主要儲集空間為粒間溶孔、晶間溶孔,儲層呈現低孔、低滲特征,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儲層主要發育在臺緣帶顆粒灘疊合巖溶發育區城口—奉節—興山—利川一帶;③該區寒武系油氣成藏條件好,“筇竹寺組烴源巖+龍王廟組儲層+高臺組厚層膏鹽巖蓋層”這套優越生儲蓋組合為油氣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圈閉形成時間與油氣運移匹配,有利于油氣聚集。在成藏條件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城口—巫山地區為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有利勘探區帶。
關鍵詞: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成藏條件
大巴山前緣地區作為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基地,以石炭系—下三疊統為主要產氣層。2012年,在川中磨溪地區寒武系龍王廟組發現以磨8井為代表的多口日產百萬方天然氣的高產氣井,這一發現為四川盆地龍王廟組天然氣勘探打開了全新局面,同時,也使得眾多學者對龍王廟組油氣潛力寄予很高期望。前人對四川盆地龍王廟組的研究主要涉及地層、沉積和儲層[1-3],研究區域多集中在川中、川東南地區[4-7],對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研究多是在以四川盆地或川東地區為研究對象時有所涉及[8-12],研究尺度較大。
對于大巴山前緣地區烴源條件、沉積相、儲集條件、構造條件等油氣成藏條件的綜合分析,前人的研究幾乎都沒有涉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點應用研究區及鄰區新鉆探井WT1井、GT2井、C7井等相關資料,主要從烴源巖、沉積相、儲層特征、構造演化等方面對研究區龍王廟組的油氣成藏條件進行了分析。
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東起巫山,西抵巴中,北以城口斷裂為界,南至通江凹陷、溫泉井、云安場一帶,面積約2.8萬km2。大巴山前緣地區主體位于上揚子地塊北緣、四川盆地與秦嶺造山帶的過渡帶上,西與米倉山基底沖斷隆起帶相連,東南與川東高陡褶皺帶—華南造山帶毗鄰,整體上為南、南西凸出的弧形構造帶[13]。
2烴源巖特征
大巴山前緣地區震旦系—寒武系發育陡山沱組和筇竹寺組兩套烴源巖,龍王廟組的主要烴源是寒武系筇竹寺組泥頁巖。筇竹寺組這套烴源巖廣泛分布、品質較好、生氣強度較高、資源潛力大,為該區龍王廟組油氣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筇竹寺期研究區下沉為深水陸棚環境,早寒武世筇竹寺組黑色頁巖直接覆蓋在燈影組白云巖之上形成以快速加深為特征的淹沒不整合。該時期是早古生代最大海泛面發育和凝縮段最厚的時期,也是揚子地臺北緣烴源巖最發育的時期。
研究區筇竹寺組黑色泥頁巖厚度為50~300m,有機質類型為Ⅱ1型[14],有機質類型較好,Ro值介于2.21%~2.29%之間,平均值為2.25%,處在過成熟階段,以生氣為主。據大巴山前緣地區采集的筇竹寺組野外樣品分析,有機碳含量最小0.51%,最大值11.07%,平均1.52%。研究區筇竹寺組具有較強生烴條件,生氣強度20~80億m3/km2,具備形成大中型氣田的烴源條件。
3儲集層
3.1儲層物性
根據巖心和野外露頭樣品物性分析,發現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儲集層基質孔隙度(≥2.0%)分布范圍為2.01%~10.38%,平均值為3.97%,主峰位于2%~6%之間,約占樣品總數的86.2%。基質滲透率分布范圍為<(0.001~9.23)×10-3μm2,平均值為0.36×10-3μm2,主峰位于<(0.001~0.1)×10-3μm2,約占樣品總數的85.4%。
該區儲層物性比川中地區龍王廟組儲層物性稍差,該區龍王廟組與川中地區類似,儲層均表現為低孔、低滲特征。
3.2儲集空間及類型
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儲層主要巖石類型為砂屑白云巖、殘余砂屑白云巖、晶粒白云巖、角礫白云巖。儲集空間為:孔隙(包括粒間溶孔、粒內溶孔、晶間溶孔和殘余粒間孔等)、溶洞和裂縫,主要以粒間溶孔、晶間溶孔為主,其次為晶間孔,部分井、野外剖面溶洞和裂縫較發育。
3.3儲層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龍王廟組沉積期,隨著海平面下降,四川盆地局限臺地環境逐漸成型,盆地及鄰區自西向東依次演化為混積潮坪—局限臺地—開闊臺地—臺緣—斜坡—盆地相帶。在大巴山前緣地區,通江—達州地區處于開闊臺地相帶,沉積泥晶灰巖為主,層序逐漸加厚且上—頂部夾有泥粉晶云巖,而陜南嵐皋—城口—奉節與盆地東緣湖北興山—恩施—渝東秀山一帶則為臺緣相帶,地層變厚,海平面更淺,水體能力增強,發育臺緣顆粒灘。
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儲層受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儲層的分布與顆粒灘分布、溶蝕作用密切相關。顆粒灘是儲層發育的基礎,根據巖心和薄片觀察,龍王廟組儲層發育程度與顆粒灘關系密切,儲層主要發育在角礫白云巖、砂(礫)屑白云巖和細—中晶白云巖中。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臺內、臺緣砂(礫)屑灘發育,具有成帶成片分布的特征。
溶蝕作用是儲集層發育的關鍵因素,龍王廟組沉積期為淺水沉積環境,海平面下降使灘體發育區尤其是古隆起、臺緣等古地貌高帶暴露,顆粒灘在大氣淡水滲濾溶蝕作用下形成儲層。野外露頭龍王廟組多處見巖溶角礫、滲流粉砂等古巖溶特征。
龍王廟期末川東地區發生了一次抬升運動,導致龍王廟組受大氣淡水淋濾,形成溶塌角礫巖和溶蝕孔洞,表生巖溶作用對顆粒巖和泥—粉晶云巖均有較強的溶蝕作用,能有效改善儲層物性,形成優質儲層。表生巖溶作用主要影響龍王廟組的上部,龍王廟組的儲層主要發育在中上部。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儲層主要發育在臺緣帶顆粒灘疊合巖溶發育區城口—奉節—興山—利川一帶。
4油氣成藏條件分析
4.1成藏階段分析
通過分析研究區及鄰區探井JS1井、C7井的埋藏史及烴源巖熱演化史,大巴山前緣地區寒武系筇竹寺組烴源巖成烴演化可分為4個階段:①晚寒武世—奧陶紀筇竹寺組烴源巖埋深達到1500m,Ro值達到0.5%以上,烴源巖已進入生油門限,開始生成液態烴,進入生烴期;②志留紀—早三疊世筇竹寺組烴源巖埋深3000~5000m,Ro值達到1.0%以上,烴源巖處于生油高峰期,為古油藏成藏階段;③中三疊世—侏羅紀筇竹寺組烴源巖埋深介于5000~5500m,Ro值達到2.0%以上,液態烴開始裂解,持續到侏羅世末,古油藏裂解為氣藏,為氣藏成藏階段;④晚侏羅世—現今為氣藏晚期調整階段,白堊紀盆地繼續沉積,受喜山運動的影響,古近紀至今盆地持續抬升,大巴山前緣地區構造擠壓強烈,形成多排構造,氣藏向構造高部位調整,為氣藏晚期調整階段,是氣藏最終定型的關鍵期[15]。
5結論
(1)大巴山前緣地區寒武系發育筇竹寺組泥
頁巖優質烴源巖,這套烴源巖廣泛分布,有機碳含量較高、品質較好、生氣強度較高,具備形成大中型氣田的烴源條件。
(2)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儲集層主要巖石類型為砂屑白云巖、殘余砂屑白云巖、晶粒白云巖、角礫白云巖。儲層儲集空間以粒間溶孔、晶間溶孔為主,儲集層呈現低孔、低滲特征。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儲層受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顆粒灘是儲層發育的基礎,溶蝕作用是儲集層發育的關鍵因素。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儲層主要發育在臺緣帶顆粒灘疊合巖溶發育區城口—奉節—興山—利川一帶。
(3)大巴山前緣地區寒武系油氣成藏條件好,“筇竹寺組烴源巖+龍王廟組儲層+高臺組厚層膏鹽巖蓋層”這套優越生儲蓋組合為油氣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中三疊世—侏羅紀為氣藏成藏階段,受印支運動的影響,大巴山前緣地區形成低緩隆起高帶,為油氣調整指向區。在成藏條件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城口—巫山地區為大巴山前緣地區龍王廟組的有利勘探區帶。
參考文獻:
[1]馬永生,陳洪德,王國力,等.中國南方層序地層與古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24-266.
[2]楊威,謝仁武,魏國齊,等.四川盆地寒武紀—奧陶紀層序巖相古地理、有利儲集層展布與勘探區帶[J].石油學報,2012,33(2):21-34.
[3]姚根順,周進高,鄒偉宏,等.四川盆地下寒武統龍王廟組顆粒灘特征及分布規律[J].海相油氣地質,2013,18(4):1-8.
[4]杜金虎,鄒才能,徐春春,等.川中古隆起龍王廟組特大型氣田戰略發展與理論技術創新[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4,41(3):268-277.
[5]楊雪飛,王興志,楊躍明,等.川中地區下寒武統龍王廟組白云巖儲集層成巖作用[J].地質科技情報,2015,34(1):35-41.
[6]冉隆輝,謝姚祥,戴彈申.四川盆地東南部寒武系含油氣前景新認識[J].天然氣工業,2008,28(5):5-9.
[7]劉滿倉,楊威,李其榮,等.四川盆地蜀南地區寒武系地層劃分及對比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8,19(1):100-106.
相關刊物推薦:天然氣工業1981年創刊,是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出版的全國唯一全面報道天然氣工業的綜合性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