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5月02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這篇環保工程師論文發表了能源經濟的生態革命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綠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發展低碳經濟是很有必要的,能夠保證經濟實現長久快速的發展,發展低碳經濟要注重對能源經濟的生態革命,那么應該如何正確認識發展中的低碳經濟呢?論文給出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手段。
[關鍵詞]環保工程師論文,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生態革命;綠色能源
在2003年英國的能源白皮書中首先提到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并且制定了在以后幾十年時間里其能源發展的策略,目的就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相繼美國2007年提出了能源法案,德國提出了將低碳產業作為重點支柱產業來進行發展,日本在2008年也制定了低碳經濟發展計劃。就目前來看,各國都已經認識到全球變暖帶給人們的威脅和挑戰,所以各國都在大力倡導低碳經濟,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是進行能源經濟的生態革命
低碳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一種能源的革命,主要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改革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應用,將能源最大化利用,力圖以最少的經濟成本換取最多的能源利用率,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成本損失。能源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將經濟進行低碳化發展,能源革命潛在地推動了能源經濟的發展轉變。能源經濟生態革命的轉變形式就是將過去經濟發展過于依賴高碳性經濟轉向當前的低碳化甚至是無碳化的經濟發展方向;將過去的高碳消費轉向能源革命總的低碳甚至是無碳消耗的方向。這場能源變革是巨大的且影響深遠。在能源經濟的生態革命中,經濟的發展要實現對能源的再利用,主張生態消費,實現各種能源產業運作環節的生態主張,逐步完善和建設綠色產業結構,而這些主張是保障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手段。
二、正確認識發展中的低碳經濟
(一)生態經濟與低碳經濟的關聯
生態經濟是根據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范圍,利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及系統的工程法將企業生產與消費方式進行改變,挖掘所有的可用資源,發展部分經濟和生態都高效的產業,構建合理的體制下和諧生態健康的環境文化。低碳經濟是根據可持續發展觀以創新技術、制度的手段,將產業進行轉型,開發新能源,降低高碳消耗及減少溫室效益,為經濟的發展與生態保護取得雙贏的經濟發展模式。生態綠色的特點是低碳經濟的一大特色,其最為重要的原則和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它是對于生態系統的可承受范圍內新拓展的領域。其理念主張是實現人類和自然和諧、經濟騰飛的關鍵,也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必需注重的,這是我國目前實現經濟長遠穩健發展的唯一手段和方式。
(二)低碳與綠色的關聯
綠色經濟是根據市場導向,依傍傳統產業基礎,和諧發展經濟與環境的新經濟模式,體現了產業經濟的健康、環保狀態。我國倡導的綠色經濟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從原來高消耗、高污染等非可持續發展模式向低能源消耗、較低程度污染以及對于生態影響最小的發展模式進行轉變。二者在實質上是同一個概念、具有相同的含義,只不過是表示方式有所不同而己,它們都倡導環保和減少污染。
(三)低碳與循環的關聯
循環經濟是循環流動的經濟,指人利用科技發展自然資源,將資源的投入、產出及廢棄進行生態型的循環以發展經濟。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外是二者都是實現綠色經濟的一種形式。不同之處是,低碳經濟是實現綠色經濟的外在形式以及實現的根本途徑,并且對于循環經濟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循環經濟發展的模式中,目的是為了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所以對于循環經濟的要求就是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甚至無碳排放。所以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重與低碳經濟相結合,達到低碳排放或者是無碳排放。
(四)發展低碳經濟與建設生態文明和“兩型社會”的關系
以往的以資源和能源消耗為特征的工業發展模式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現在政府大力倡導的無碳經濟或者是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等都是一種發展穩健經濟的實現模式。而低碳經濟要求能源領域中有兩個重要的變革,分別為能源生產開發的變革以及消費者消費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是促使經濟由以犧牲環境向保護環境轉變。所以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文明的必然途徑。要實現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低碳是關鍵。這是實現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在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程度直接決定了我國“兩型社會”建設的速度。其中,低碳經濟是實現上述構想的關鍵;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兩型經濟”就是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的水平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符合“兩型社會”的準則。
三、低碳經濟的發展手段
實現低碳經濟并達到經濟的低碳環保要求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綠色發展的要求。在進行低碳經濟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實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將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以及低碳經濟結合起來,目的就是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與改善
要加強對于企業和民眾的宣傳工作,使得低碳經濟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低碳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人們參與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通過人們接受這種理念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作為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門要對企業進行積極的引導,通過制定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并且對于地方的低碳經濟發展作出統一的規劃;在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碳的排放量以及對于環境的影響和對于資源的消耗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中一、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10%、50%與40%。相對于傳統的產業結構模式,我國產業結構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產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其GDP中的比重甚至占到了70%以上。所以我國還要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使得我國成為服務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以及技術和管理密集型的國家,使得服務業成為我國GDP貢獻的主要力量。政府應該積極引導企業從事低碳綠色的產業,對于一些高消耗或者是高污染的企業采取處罰或者收重稅的方式制約其發展;對于低碳綠色的產業發展要提供政策和資金保證,使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
(二)加強綠色能源技術創新,形成低碳與無碳經濟技術體系
要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就必須發展各種綠色無污染或者是無碳排放的新能源,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開發新的能源。在能源利用的過程中,要做好能源的清潔工作,盡量減少碳資源的使用。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引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展開對于新能源的研究開發、轉化和利用,從而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中的無碳化。科學技術是解決我國較為緊張的資源問題以及污染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利用能源的效率比較低,并且在能源大量消耗的過程中還會造成大量的對于環境的污染以及溫室效應。這對于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來說極為不利。所以應該在綠色新能源技術方面加大科技力量的支持,從而為經濟的發展做保障。
(三)加強制度創新,形成降低碳化發展理念
對我國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改造,建立我國低碳化的發展模式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要加快建立可持續的綠色的經濟發展體系和模式,通過對相關機制和體制進行創新,有效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所以,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有步驟地推動我國低碳系統的制度革新,實現生態化的產業結構制度創新、低能源消耗以及環境有效保護的機制體制創新、碳排放量監督的體系創新以及關于主張低碳綠色企業作信貸支持的體系創新,加大管理機制體制創新和促進低碳企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力度,逐步實現低碳化的綠色的發展模式。沒有消費就沒有需求,也就不會有市場,作為低碳經濟發展推動者的消費者,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發展低碳經濟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公民廣泛參與
由傳統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消耗低碳的、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不僅僅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這種變革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觀念甚至生活方式。所以,要實現低碳化的發展,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在其過程中政府要制定規則,起到指揮作用,引導廣大群眾改變生活方式,力求低碳化行為,樹立全民的低碳共識。在經濟發展中需要樹立標兵企業,弘揚其行為,為社會做榜樣。
(五)樹立典型,完善制度保障
深圳是我國批準的第一個低碳生態示范點,為保障其示范的成功,住建部推行了保障性的政策,并給予技術支持,推向全國。另外,深圳市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提高了每年的論壇規格,論壇主要以低碳生態城的相關理論和實際經驗為交流目的,將深圳示范點向國內外進行推廣宣傳。之后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進行擇點示范典型。推行該經濟發展模式是系統工程,它需要組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合作。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將我們居住的城市建設成一個低碳消耗、和諧友好的環境,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制度保障。政策方針能引導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法律制度能夠規范和保障的經濟發展,經濟手段能促進低碳經濟平衡發展。總之,在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低碳化守則,低碳化也是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關鍵。加強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已有能源的變革,以及樹立全民共同參的共識,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劍波.英國“低碳國家轉型”國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106-111.
[2]包玉華,胡夷光.關于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2):29-31.
[3]單寶.歐洲、美國、日本推進低碳經濟的新動向及其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11(1):12-17.
[4]王巖,張建超.國外碳稅研究文獻綜述———基于碳稅的設計與制度安排[J].廣東社會科學,2011(1):13-18.
作者:陳茹 單位:福建商學院經貿系
推薦閱讀:《能源環境保護》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網上網期刊,曾獲全國環境期刊二等獎。刊物主要報道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水污染防治與資源化,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的處置和利用,噪聲控制,土地復墾,清潔生產,節能技術及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管理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