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語文的學習需要思維參與其中,因此新形勢下的中學語文教學需要提高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注度,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前提下實現素質能力的提升,進而實現全面發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語文教學被賦予了諸多新內涵,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完成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文章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能對進一步完善中學語文教學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學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中學生教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學生》創刊于1930年,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雜志自創刊以來,一貫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質量不斷提高,影響不斷增強。本刊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以知識教育為主,又十分注重寓思想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使學生更好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語文是中學階段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雖說語文課程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之中,但仍有部分教師在固守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地要求學生朗讀、機械地背誦、做枯燥的筆記。這種做法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久而久之將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想要順利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要達成這個目標,教師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將知識教給他們,讓學生的學習模式由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轉變為“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抽象能力、論證能力等。語文學習有如下三個特點:①思維的交流性。學習語文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②內容的廣泛性。語文學科知識涵蓋面十分廣泛。社會、家庭、學校、理想、道德、政治、經濟、法律、美學……文章所涉及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③形式的廣泛。語文學習并不是簡單的“1+1=2”的邏輯推理,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學習語文時,需要分析、比較、理解、消化和欣賞。結合上述特點可知,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擁有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二、現階段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暴露出的問題
1.認識層面存在偏差
通過分析,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學中對思維能力的培養未得到有效重視,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不少教師仍受著傳統語文教學理念的影響。其中一部分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與“強化記憶”畫上了等號,他們認為只要學生能夠記下相關知識點,便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只要順利地通過了考試,語文教育便是成功的。像古詩詞、散文等的學習其實都需要依托思維能力來完成,而上述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和提升訴求,便造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局面。還有部分教師機械地認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是新課改所提出的一個“美好幻想”,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還是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分數為第一目標,只要讓學生在中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以后他們有許多時間進行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等思維能力的培養。新形勢下,基層語文教師需要擺正認識,提高對培養思維能力的關注度。即便教師無法改變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但教師可以,也應當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選用等環節入手深入挖掘中學語文教學背后的內涵,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2.培養方法滯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部分基層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培養方法滯后的問題也在此時暴露了出來,有些在教學時所采用的方法缺少科學性、執行性,根本不具備實際推廣價值。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
1.優化教學設計
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需要對現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優化,這是后續各項措施得以順利落實的重要前提。教師需要對實際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工作的側重點,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打好基礎。以埃里希·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課文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讓其在投入情感的前提下分析、學習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從哲學的角度,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學習時要給學生留出相互溝通交流的時間,引導他們就自己的想法、觀念以及學習心得與周圍同學展開交流,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在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思維。
2.革新教學手段
與此同時,想要真正實現培養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目標還需要教師對現行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過去“一根粉筆+一本書”講完一堂課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新形勢下的中學語文教學需要進一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需要在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以及探究式教學法等應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為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優化改革打好基礎。需要強調的是,各類教學方法有其獨有性質,因此教師在課前需做好預判,確定何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何種內容的教學,如此才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可以根據課文設計一幕情景劇,讓學生分組扮演其中的角色。想要演好情景劇中的角色,為自己的小組贏得榮譽,學生必定要對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揣摩,還要研究課文的時代背景,通過自己的理解將課文改編成劇本,為劇中人物設置合適的“人設”。在這樣的揣摩分析中,學生對人物的性格、形象、神態、動作以及故事的背景都會有深刻的理解,并通過解讀生出自己的感悟,從而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圖。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這樣的教學不同于枯燥的“朗讀+背誦+歸納段意”,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更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萌生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靈感,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引導學生大膽質疑
日常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大膽質疑以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從本質上來說,思維是一個非常感性、模糊的概念,它難以用常規的手段進行檢測。課上學生表現出的行為或對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或產生反效果,教師需要酌情進行區分。
中學生已具備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針對特定的知識點,只要給他們時間,他們的學習效果不見得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要差,所以中學語文教師要適當“放權”,側重于實施啟發式教育,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用這種方式培養起學生“刨根問底”的態度,進而鍛煉其語文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到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時,筆者會引導學生研討臭皮匠和諸葛亮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書本、網絡等方式去查找成語背后的故事。有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其實‘皮匠’應該‘裨將’,是副將的意思,就是說幾個副將的智慧加起來可以抵得上諸葛亮?赡芤驗‘裨’字難寫,老百姓就把它寫成了更貼近生活的‘皮’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理解了這句俗語的含義,更能知道俗語背后的故事,鍛煉了學生查找、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生想要質疑,就必定要對原本的知識有深入的理解,進而才能判斷正誤,提出自己的新觀念。學生的判斷能力、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質疑—解答”將得到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將進一步得到激發。
4.拓展教學范圍,教授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之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細節都能夠被用來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日常教學中,教師在將思維能力培養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當思考如何拓展教學范圍,從而在聯系生活實踐優化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立體化培養。例如,教師可將擬寫學校日常的通知、通告的任務交給學生,并將擬寫得體的通知、通告貼在布告欄上,進而培養學生應用文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教學需要從生活中汲取營養,而思維能力的培養更與生活實踐脫不開關系。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觀察法和遷移法這兩種方法來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準確、細致地觀察生活,之后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實現“遷移運用”。這既能夠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更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最終通過總結獲取更多更有用的知識。
5.重視課堂反思與總結
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提高對課堂反思與總結的關注度,并以此為起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樣才能夠克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進而在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效率。再者,關注課堂反思與總結也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的回顧、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教學的側重點,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記敘文教學時,傳統的“列提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于是筆者在反思與總結后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入了思維導圖,讓學生將自己要寫的內容畫出來。不少學生對這一新的教學方式很感興趣,不僅畫出了生動的圖畫,而且在思維導圖的遷移引導下,迸發了創新思維,寫出了題材新穎別致的作文。
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新命題,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以上是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的分析探究,希望能對進一步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落實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