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互聯網時代的健康信息與健康焦慮

時間:2019年05月1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搜集國內外網絡健康信息獲取與健康焦慮的期刊論文,分析網絡健康信息特征和用戶使用行為對健康焦慮的產生和加劇的影響。結果顯示,信息來源差異、信息超載、信息沖突、信息窄化和誤導信息都是影響健康焦慮的重要因素,但就診情景與用戶自我診斷情

  摘要:文章搜集國內外網絡健康信息獲取與健康焦慮的期刊論文,分析網絡健康信息特征和用戶使用行為對健康焦慮的產生和加劇的影響。結果顯示,信息來源差異、信息超載、信息沖突、信息窄化和誤導信息都是影響健康焦慮的重要因素,但就診情景與用戶自我診斷情景中的健康信息使用效果存在差異。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健康信息特點和傳播優勢,利用技術和人文雙重手段促進健康信息的合理使用。

  關鍵詞:網絡健康信息,健康焦慮,健康信息特征,網絡疑病癥

健康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對存在的威脅的認知偏向使得他們對危險過度警惕,并導致他們對威脅狀況做出模棱兩可的闡釋,或夸大威脅[1]。在健康信息領域,用戶從互聯網搜索健康信息的行為有可能會使他們產生錯誤的看法,夸大患病的可能性,產生健康焦慮或導致焦慮加劇。健康焦慮指的是用戶對某種身體狀況或患有疾病的恐慌狀態和過度關注[2-3],健康焦慮可導致嚴重的“疑病癥”。

  用戶如何看待和加工搜索到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行為,即用戶有可能因為在線健康信息的內容、形式、來源和所表達的觀點而對自身健康狀況做出不恰當的自我診斷,從而引發用戶對健康問題的擔憂。

  互聯網時代的健康信息行為之所以越來越引起關注,主要原因是在線健康信息已經成為國內外用戶獲取信息的首選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在線健康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某些特性,用戶在接觸、獲取和使用健康信息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信息缺乏(lackofinformation)、信息超載(informationoverload)、信息沖突(informationconflicting)、信息窄化(informationnarrowing)、信息誤傳/誤導(misinformation)等情況,目前的健康信息傳播(healthcommunication)策略中的部分慣用手段可能也會影響健康信息對用戶的作用,如恐懼訴求、情感訴求等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影響用戶的健康行為。

  雖然這些傳播策略的初衷是幫助用戶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等,但是與信息的內容和形式特征結合起來之后,有可能會出現負面效果。除此之外,健康信息來源、質量、可信度、可讀性等特征有可能也會影響用戶接觸信息時的感知狀況,成為激發用戶產生焦慮的刺激因素之一。因此為了用戶能夠通過在線健康信息真正達到增加健康知識、獲取公平的健康服務、提升健康生活質量和醫療服務質量等目的,有必要關注在線健康信息使用可能導致的健康焦慮。健康信息究竟對健康焦慮有哪些影響?健康信息的使用一定會產生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嗎?健康信息的哪些特點會影響用戶使用健康信息時的行為?這些問題可以從國內外的相關實證研究中獲取部分答案。

  1在線健康信息使用與健康焦慮的產生

  為什么信息技術變革會使健康信息對個體或群體健康行為產生相較之前的時代更大的影響?筆者認為,由于健康狀況對個體和家庭的重要性,任何人面對健康問題時都難免產生擔憂、恐懼的情緒,這種情緒在網絡時代逐漸加劇與網絡時代健康信息的特點和用戶信息行為密切相關。網絡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產生健康信息和知識的主體多元化,不同來源的健康信息充斥在虛擬網絡空間,迅速增長的信息數量、多渠道傳播模式、形式豐富但真假難辨的信息內容與用戶的信息利用能力未能匹配。除了學者經常關注的用戶信息素養、健康素養,還包括用戶對健康、健康信息的認知狀態和情感反應,對醫療和保險制度、醫生、網絡醫療等的看法,健康傳播特點和健康信息使用習慣等諸多復雜因素,共同導致了網絡時代普通用戶的健康焦慮程度提升。研究者總結了健康相關互聯網使用的好處和挑戰。

  表格中提到的挑戰部分,有很多已經在目前的健康信息服務中凸顯出來,引發了部分健康信息使用的負面后果。在互聯網時代,學者持續關注互聯網及健康信息使用對用戶健康行為產生的負面影響,形成了一系列實證研究成果。一項針對104名荷蘭參與者的探索性調查研究表明,健康焦慮與在線健康信息搜索的增加有關,那些焦慮的用戶會從信息檢索過程中得到更多的負面影響。另一項以來源可靠的政府官方網站為資料的實驗研究表明(n=120),與沒有健康焦慮的用戶相比,在線健康信息會讓那些有健康焦慮的人更加焦慮。

  而來自不太可信的網站的健康信息并不會導致用戶有較高的健康焦慮。因此研究者強調,互聯網在有健康焦慮用戶的生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5]。荷蘭學者對5322名16~93歲受訪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健康焦慮感相對高的人會進行更多的搜索。用戶進行信息搜索的初衷是為了獲取更多有效信息和知識,加深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了解,緩解對某些疾病的焦慮,然而過度的在線搜索卻有可能使這種焦慮繼續加深,繼而導致更廣泛、更大量的持續搜索行為的產生[6]。

  針對美國255名大學生進行的在線健康信息使用調研結果顯示,健康焦慮與健康搜索頻率、所尋求與健康相關信息的比例、健康相關搜索時間和數量、感知互聯網使用優勢、搜索后的高度緊張和對醫生缺點的感知等因素存在正相關關系[7]。

  由此可見,雖然健康焦慮的產生有用戶個體和社會環境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作用,但用戶的互聯網健康信息搜索行為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健康焦慮,健康焦慮反過來又增加了用戶搜索信息的頻率和強度,因為用戶在搜索、瀏覽和驗證信息的過程中都會無形中增加搜索頻率。這種過度使用網絡的行為被定義為“有問題的網絡使用”(ProblematicInternetUse,PIU),也是一種對互聯網使用的不當專注,會導致顯著的痛苦或損傷。但這種使用網絡搜索的初衷卻是為了消除對健康的負面情緒,但無意中卻導致了不當使用和更嚴重的后果。研究表明,相對于搜索后健康焦慮沒有變化或降低的用戶,那些在健康搜索后健康焦慮程度加深的用戶會有更明顯的PIU[8]。

  隨著用戶搜索行為和健康行為發生變化,普通的健康焦慮傾向有可能會發展成為焦慮癥,即網絡疑病癥(Cyberchondria),被認為是疑病癥(Hypochondriasis)和健康焦慮在互聯網時代的延伸。這種焦慮狀態的產生與在線信息搜索存在密切關系,國外已有部分研究關注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搜索而產生的健康焦慮主要表現為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擔憂,過度、頻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搜索,通過在線獲取的健康信息進行自我診斷,懷疑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有問題,并因此去醫院就診,要求做進一步檢查[9]。研究表明,在線健康搜索行為是健康焦慮和疑病癥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10]。

  健康焦慮與用戶在線搜索頻率、用戶健康搜索的時間、搜索健康信息占所有搜索行為的比例有正相關關系[11]。而那些因為個人特征、健康因素、信息因素或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已經具有一定健康焦慮的用戶在繼續搜尋信息的過程中,會加劇健康焦慮感[6]。因此部分具有較典型焦慮感的用戶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越搜索信息越覺得焦慮,越焦慮則越癡迷于搜索信息。但在線信息搜索和健康焦慮的交互過程中,并不是一個持續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持續過度的信息搜索并不是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健康焦慮,焦慮感增加后的再確認搜索也不會必然加重健康焦慮的程度,還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予以證實信息搜索和健康焦慮的時序變化。

  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搜集的研究樣本和被試多數是非臨床意義上的健康焦慮癥用戶,屬于一種負面情緒狀態下的用戶健康行為,與真正意義上的嚴重“疑病癥”“焦慮癥”還存在較大差異。但是不可否認,技術和信息環境的變革,放大和加速了普通用戶的健康焦慮形成和發展過程,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日益嚴重。在線信息搜索為什么會引發或加劇部分用戶的健康焦慮,這其中有個人、社會和信息環境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焦慮與不確定性管理理論(UncertaintyManagementTheory,UMT)的相關實證解釋了健康問題的不確定性與信息搜尋行為的正向關聯[12]。

  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證明,在線信息搜索通過焦慮敏感性(Anxi⁃etySensitivity,AS)與健康焦慮的產生和持續發生關聯,對不確定的容忍度(IntoleranceofUncertainty,IU)會對焦慮有調節作用,即當用戶有較高的IU時才會因為瀏覽健康信息而產生較高的健康焦慮[13]。焦慮敏感性是個體對焦慮后果的擔心和恐懼[14],對不確定的容忍度用于評估關于不確定性的負面信念,而用戶瀏覽在線健康信息的行為會增加焦慮敏感性并使用戶的焦慮風險加劇并不是普遍現象,具有神經質人格會刺激健康焦慮的產生從而促使用戶進行更多搜索[15]。

  另外,有較高健康焦慮的用戶會在搜索中不斷“升級查詢”(queryesca⁃lation),升級查詢后,不論是高焦慮用戶還是低焦慮用戶,其焦慮水平都有可能提升[16]。這也是為什么用戶通常只是搜索非常輕微和簡單的癥狀,卻在不斷搜索和鏈接跳轉中被指引著去瀏覽同樣具備這些癥狀的危重疾病信息,這也是用戶“疑病”形成的過程。網絡健康信息的利用和傳播除了會影響個體健康狀態,還會造成社會公共衛生恐慌。如2015年印度新德里有1200人因為豬流感死亡,并有數千名陽性檢測者,同時,由于用戶盲目相信和依賴網絡中提供相關疾病信息的網頁和應用程序(APP),進一步導致網絡上恐懼豬流感的用戶增加[17]。

  網絡健康信息的部分特點已經在以往的健康信息搜索行為研究中作為變量被納入模型中,如信息超載、信息誤傳和信息沖突,被證實與用戶的搜索行為有關聯,且會進一步影響健康焦慮的產生和發展。但由于學者還沒有對在線健康信息的文本特征和傳播特點做過深入研究,因此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并不豐富。以下將具體解釋已有研究成果中對網絡健康信息與健康焦慮或疑病癥的相關性的描述和結論,為后續實證研究的模型構建提供理論基礎。

  2信息特征與健康焦慮

  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表明,健康信息的特點會影響用戶對相關健康話題的看法[18]。為什么用戶接觸大量健康信息后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而其中一部分用戶會產生健康焦慮?互聯網時代的健康信息還有哪些特征值得挖掘?

  2.1信息來源

  一般來說,互聯網時代的在線健康搜索會提供給用戶數以億計的網站和沖突的健康視角。檢索和索引內容中的偏差(例如偏離事實的、被歪曲的結果),加上搜索者在執行搜索和解釋搜索結果時的偏見,會導致用戶獲得錯誤的答案[19]。比較典型的案例是見諸報端的國內外用戶通過搜索引擎獲取醫療信息而導致的負面影響,如魏則西事件、醫療廣告等。在國外,網絡成為用戶獲取信息和自我診斷的重要工具后,用戶求助于“Dr.Google”或“Yahoo!Answers”,卻沒有考慮到任何人都能夠在網上發布可能不真實的信息,而用戶并不認為醫生面對面的診斷會比在網上隨機搜尋到的信息更加可信,因此有醫生認為“Dr.Google”是網絡疑病癥的重要觸發因素[20]。

  研究表明,用戶的搜索策略(搜索用詞、檢索式構建方式)會影響他們選擇訪問的站點,繼而影響他們獲得表達不同立場的信息[21]。美國的皮尤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人每10人中有8人通過網絡獲取健康信息,但有75%的用戶基本不檢查信息來源和發布日期就盲目相信[22]。在用戶瀏覽信息的過程中會出現常見的“忽略基礎概率”(baserateneglect)現象,這使用戶在進行主觀概率判斷時傾向于使用當下的具體信息而忽略掉一般常識的現象[23],表現為在接觸到大量健康信息時,盡管某些惡性事件的發生概率很低,但是用戶可能會傾向于認為自己患病,并將軀體癥狀與這些信息聯系起來(如頭疼與患腦瘤),并不斷強化這種概率。

  而“可得性偏差”或“獲得性偏差”(availabilitybias)的存在也會使用戶在瀏覽健康信息時產生同樣的認知偏差[24]。可得性偏差指的是用戶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聽到的東西影響,而不是用統計學知識去思考問題[25]。這與“醫學生病”的現象類似,即醫學生在學習醫療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每接觸和了解一種疾病,便會結合軀體癥狀認為自己也有患該種疾病的可能性[26]。而互聯網正在使普通用戶成為疑病的“醫學生”,而與醫學生獲取的專業醫學知識不同的是,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布健康信息,普通用戶通過網絡獲取的信息質量不能保證,所以健康焦慮問題才會逐漸加劇。研究表明,在線搜索會增加用戶的疑病傾向,且疑病癥患者更傾向于使用社會化的信息獲取和交流渠道,如在線論壇、網絡聊天和博客等。從官方或權威網站獲取的健康信息可能會加重用戶的疑病傾向[27]。

  2.2信息超載(informationoverload)

  健康信息雖然有有益健康行為的一面,也存在潛在的問題、悖論和“病態化”表現,需要關注的問題包括信息環境變化、信息數量和質量標準、信息超載等。互聯網普及和網絡資源豐富之后,信息超載成為影響用戶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信息超載指一種個體主觀感知到自己接收的信息總量超出了自身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的心理狀態[32],這種信息狀態也被稱為“信息過量”(Toomuchinformation)。信息超載問題的出現并不單純是信息量的增加,更主要是用戶面對偶遇的、搜索到的或者主動接觸的眾多健康信息而出現的心理失衡,個體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超載時下降,需要閱讀、整理、理解和消化這些信息,做出有關自己身體健康的決策能力降低[33],這會導致用戶產生選擇困難和情緒壓力。

  2.3信息沖突(conflictinginformation)

  用戶在搜索健康信息的過程中,經常遇到不同來源信息內容之間的沖突、網絡信息與醫生診斷建議或者某個醫學問題本身存在不同爭議等情況,屬于“觀點沖突性信息”,這些情況的出現會促使用戶的搜索行為改變。生活在各類健康信息觸手可及的信息時代并沒有使得用戶獲得想象中更加健康的生活,反而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用戶經常會通過媒體獲取健康信息和知識,當這些信息中存在信息沖突,即提出不同的觀點或者存在明顯的爭議(實際上為了吸引讀者媒體報道一般會采取以爭議為中心的報道方式),那么可能會促使用戶進行更多的搜索來予以確認。

  美國學者對2008年11月和2009年11月有關乳腺癌和乳房X線射線檢查的新聞報道進行分析,利用谷歌搜索趨勢(GoogleTrends)提供的搜索數據(即特定時間段的搜索量,Searchvolumeindex)衡量新聞報道與用戶健康搜索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當新聞集中在具有爭議的焦點問題上,相關新聞報道促使用戶使用網絡獲取更多信息的動力更強[40]。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當用戶面對的信息沖突程度越嚴重,他就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資源來輔助決策。

  3就診情景中的信息行為與健康焦慮

  由于醫療行為和健康行為的發生和改變基于一定的情景發生,且健康焦慮和疑病癥患者會頻繁就診,研究者又研究了在就醫環境中用戶的健康信息行為對醫療行為和健康焦慮的影響。研究者在醫生診室詢問患者在線信息搜索情況,測量患者就診前的焦慮程度和就診后的滿意度(n=239),結果表明健康焦慮程度與在線健康搜索呈正相關,高焦慮者對醫生的診療滿意度更低。

  具體可解釋為有健康焦慮的用戶通過網上尋找信息來準備看醫生,他們認為醫生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仔細考慮病人的自我診斷(self-diagnosis),或者花足夠的時間來消除他們的憂慮,而存在健康焦慮的用戶通過網絡信息進行的自我診斷通常更容易出錯或帶來不必要的健康擔憂[57]。國內對214位門診患者的就診前后搜索行為研究發現,網絡健康信息顯著增加了門診患者的健康焦慮;患者在就診前的搜索頻率最高,超過兩成的患者在診斷前后均會進行相關搜索,搜索后焦慮增加的患者超過三成,僅有一成多的患者在搜索后焦慮會減少。

  對健康或疾病高度關心的門診患者上網搜索健康信息的頻度、強度更高,軀體癥狀更多[58]。對患者就診后健康信息搜索行為的調研顯示(n=274),68%的被試在就診后有信息搜索行為,搜索行為的發生與對醫生較低的信任度和就診后擔憂增加有關,尤其是對某些醫療問題和診斷結果具有強烈好奇心,并且對就診時醫生的表現很不滿意,而且對醫生信任度低的患者會有更高的焦慮感[59]。當用戶尋求信息的就診經歷也成為影響他們健康焦慮的關鍵因素,則不難理解為什么網絡時代會健康焦慮頻發。

  4互聯網時代如何緩解健康焦慮

  雖然健康焦慮是精神層面的壓力狀態,但實證研究指出,健康焦慮會導致患者住院天數和醫療支出的增加,造成醫療資源重復浪費,大大加重國家醫療財政負擔[67]。健康焦慮狀態的持續或者加重還對用戶健康狀況有一定影響,嚴重者會發展成為真正的心理疾病,同時也會引發部分軀體不良癥狀或疾病產生。因此從關注普通的健康焦慮和疑病癥開始一直到網絡疑病癥階段,研究者一直在尋找緩解健康焦慮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艾倫·T.貝克,加里·埃默里,魯斯·L.格林伯格.焦慮癥和恐懼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2]HealthAnxiety[EB/OL].[2018-06-01].http://www.nomorepanic.co.uk/articles/healthanxiety.

  [3]MathesBM,NorrAM,AllanNP,etal.Cyberchondria:over⁃lapwithhealthanxietyanduniquerelationswithimpairment,qualityoflife,andserviceutilization[J].PsychiatryResearch,2018,261:204-211.

  [4]PowellJ,InglisN,RonnieJ,etal.Thecharacteristicsandmoti⁃vationsofonlinehealthinformationseekers:cross-sectionalsurveyandqualitativeinterviewstudy[J].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2011,13(1):e20.

  [5]BaumgartnerSE,HartmannT.Theroleofhealthanxietyinon⁃linehealthinformationsearch[J].CyberpsychologyBehavior&SocialNetworking,2011,14(10):613.

  [6]PoelPF,BaumgartnerSE,HartmannT,etal.Thecuriouscaseofcyberchondria:alongitudinalstudyonthereciprocalrela⁃tionshipbetweenhealthanxietyandonlinehealthinformationseeking[J].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2016,43:32-40.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目視管理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是社區護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活動。目視管理則是利用各種形象化、圖表化、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對現場生產進行管理,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一目了然”“看得見”的管理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