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1月0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和聲教學一直在音樂領域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學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考驗,在時代的發展中彰顯高等師范和聲教學效果是現代教學的努力方向,為此下面文章主要通過對高等師范音樂專業和聲教學變音體系、民族調式和聲、高疊和弦這三個重點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也研究了其在現代和聲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促進高等師范院校和聲教學工作有效的開展。
關鍵詞:和聲,近現代,高師,和聲教學
和聲是指能夠超越一個頻率所組成的聲音,通常用于描述不同的音樂和弦之間的搭配手法,使其在音樂的調性中具有功能性和色彩性。在高等師范音樂專業教學中,對和聲教學大多側重于對傳統功能和聲的教學,很少涉及近現代和聲內容的教學。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與音樂專業教學的傳統和聲教學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促進音樂和聲教學更好的發展,在高等師范教學中要融入近現代和聲教學內容。
1近現代和聲中變音體系的應用
近現代和聲是在西方古典音樂和聲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穎的音樂方法與音樂技巧,在和聲教學中,發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和弦結構的單一,讓音樂對聆聽者產生一種聽覺上的沖擊和震撼。
在近現代和聲教學中,近現代和聲手法與和聲技巧與傳統的和聲存在著明顯差異,但這兩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要使近現代和聲教學在高等師范音樂專業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體現,就必須全面、系統的掌握和聲教學中的變音體系和和聲教學的發展、變化規律。高等師范院校的學生普遍接觸并要掌握的傳統和聲內容,必須在變音體系的學習過程與技能的應用過程中具備展示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對于變音體系的發展變化,傳統的和聲教學從音樂的和弦外音中進行了完美詮釋。和弦外音是非和弦音,在某一種和弦音上方二度或者是下方二度的音域范圍之內。
在以往的音樂分析中,和弦外音可劃分為延留音、先現音、經過音、鄰音和倚音五種類型。在對和弦音的實際操作中,和弦外音的特性又分為旋律性和和聲性,這兩種特性都適用于旋律的渲染,通過使用離調的手法,促進高等師范音樂專業的學生正確掌握變化音。盡管在和聲教學中,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相應的概念以及和弦音的排列方法,但音樂教師仍要在教學中強調附屬和弦的配樂宗旨性作用,要出現變化音。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去發現、探索、感知核心音的變化,深刻的理解音樂,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在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C大調課程教學中,如果任課教師不允許學生使用和弦外音,是很難對#F音進行相匹配的和弦音配置。在這種情況中,副屬和弦音的作用明顯的凸現出來,學生可以利用重屬和弦來進行#F音的配置,能夠很好的解決教師不允許學生使用和弦外音的問題;換個角度來看,在C大調的課程教學中,通過使用重屬和弦才提升對#F音于C音的自由協調安排和弦,這時的#F音就變成了C音的自然音。
在鋼琴的按鍵結構中,白色鍵將有傳統的7個自然音來組成的C大調音階轉換為由5個黑色鍵參與構成的12個音樂,這樣的創新操作能夠幫助高等師范音樂和專業學生對于近現代和聲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聲教學內容。
2近現代和聲中對民族調試和聲的應用
近現代和聲中的民族調式是指以宮、商、角、徵、羽五個聲部所構成的五聲調式以及通過實際應用所創新發展出來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民族調式和聲中的五聲調式有固定的音程,但卻沒有固定的音,所以,近現代和聲中的民族調式在世界音樂領域具有鮮明的中華特色和獨特的魅力。我國的民族調式主要分為五個聲調,與傳統的和聲理論體系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在解讀民族調式的五聲調式時,無論是對和弦的重疊音還是對調式的連接形式,都無法彰顯民族調式的五聲調式精髓,和聲現象也自然無法解釋,這也是民族調式與西方音樂調式之間難以共融的地方。將近現代和聲與傳統的和聲有機的結合,已經成為高等師范院校和聲教學的重要改革和發展方向;近現代的諸多作曲家也在向近現代和聲與傳統和聲的有機結合展開深入的研究,最終將五聲調式與半音化操作手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將五聲調式進行拓展研究,讓五聲調式由原來的封閉轉向為開放自由,形成一個全新的音樂調式體系;在近現代和聲教學中,對變音和弦的靈活運用將使民族五聲調式的音調色彩更加豐富,將近現代和聲調式融入到民族調式的核心之中,保持民族調式的風格和韻味,使民族調式與近現代和聲技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我國著名作曲家譚小麟創作的《正氣歌》就是目前我國運用近現代和聲手法與民族調式完美結合的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著作,在這首曲目中,鋼琴伴奏沿用的是傳統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在聲部的連接中運用了大量的近現代和聲技法,使其產生了諸多的變化音,這種巧妙地結構形式,使《正氣歌》變得更加氣勢恢宏。
作曲家丁善德創作的《上去高山望平川》這首作品,屬于近現代和聲與民族調式相結合的典型著作,《上去高山望平川》這首作品在創作手法上根據作品的精髓,運用了近現代的和聲技法,重新編排了鋼琴的伴奏音,在曲目中大量使用附加音和弦,使伴奏的效果更加明快、自如、流暢。對聲部的連接采用傳統四度與五度的功能,充分發揮三度的色彩性,使三度色彩融合其中,讓這種獨具魅力的青海民族歌曲既保持了民族的原汁原味,又豐富了曲目的情境和意境。
近現代的和聲手法在運用過程中,必須按照相應的技法使用規則進行,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現音樂作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創新研究,本末倒置式的一意孤求創新是無法襯托出音樂作品的感染力,而且對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民族特色還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和聲教學中,要以民族調式和聲中宮調式為主,教師在進行和聲教學時,要重點向學生強調和聲可以增加副三和弦的使用頻次,讓學生正確理解四度和弦、五度和弦之間的副三和弦,在曲目的低聲中減少使用偏音,幫助學生處理五聲化音調之間的關系。
3近現代和聲中高疊和弦的應用
近現代和聲技法在和聲教學中的運用,不能不用高疊和弦,但又不可濫用高疊和弦;在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和聲教學中,學生第一個接觸到的高疊和弦就是V7不協和弦,V7不協和弦的疊音置于七音之上,與根音在相互融合下才產生的七度不和諧音程,是難度非常大的專業理論知識。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最高音經常出現之外的和弦外音為主要存在形式,在進行聽覺訓練時,學生可以通過對單個和弦音的辨別,逐步過渡到和聲的連接聽辨,促進學生對高疊和弦的掌握和運用。
4結語
通過對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近現代和聲教學的深入研究,近現代和聲教學是當前音樂發展的主流趨勢,在高等師范音樂專業和聲教學中,通過對變音體系、民族調式和聲、高疊和弦這三個重點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對高等師范院校正確應用近現代和聲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璟.勿“茫”勿“盲”多“忙”———從莆田學院音樂學院四次和聲教材演變看高師和聲教學觀念變革[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87-90.
[2]謝黎華.試論和聲課程“學科滲透式”教學———高校音樂專業和聲課程內容與教學實踐的多元化[J].音樂時空,2015,(18):186-187.
[3]肖偉,潘青峰.固定和聲變奏曲式的教學與分析———以貝多芬《變奏曲》為例[J].藝術評鑒,2016,(01):61-62.
[4]樸英評,劉學嚴,劉明.《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的教與學同步輔導———兼談劉學嚴和聲教學的經驗與特點[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01):98-102.
推薦期刊:《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主要發表有關民族音樂研究、音樂教育、樂律學、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作曲理論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以及演奏藝術、創作思想方面的文章,國音樂理論學術季刊,全國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發表音樂領域和學科的科學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