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0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下面是兩篇中學教師職稱論文發表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中小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總結了周口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篇論文介紹了高中語文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如何提高,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中小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摘要]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已成為教育體制改革進入深水期亟待解決的問題。相比收入分配不均的現實,大眾家庭更不能接受子女得不到優良的教育,他們普遍將子女教育視為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途徑,于是導致許多地方出現了“擇校熱”和“空心校”的現象。從短期發展來看,這種現象得不到有效解決,易引起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穩定,從長遠發展來看,勢必會制約當地發展的總體步伐。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正確處理政府、學校、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提高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辦學活力,建立政府與各類社會組織分工協作、市民廣泛參與的教育公共服務新體制。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
1周口地區中小學教育現狀
周口地區目前有各類中小學3774所,在校生達285萬余人。其中,城區中小學有1996所,占總數的52.1%,學生人數約114萬,占在校生總數的40%;全市共有14所學校被教育部評定為“省級示范性學校”,占總數的0.18%,且這些學校均處于城區。民辦學校696所,在校生36萬人,占學校總數的18.4%,在校生占總數的12.6%;寄宿制學校261所,占總數的6.9%。
2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育體量不對等造成城鄉之間的差異。目前周口市一半以上中小學都地處市、縣的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更是集中于經濟發展好、基礎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的城區。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教師涌入城區,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集體“投奔”城區學校的情況;另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造成了城區“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愈演愈烈,不少城區出現了初中班額超過100人的情況。二是經濟發展不均衡造成區域之間的差異。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地方政府重視教育的程度。周口市下轄9縣1區,從表1和表2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小學數量和單位建筑物上項城市以499所和4128棟位居全市第1名,在經濟綜合實力發展排行榜上項城市位居全市各縣區綜合排名第1名。有投入才能有產出,教育行業也不例外。
項城市教育資金投入占其財政總支出的26.3%,也是居全市前列,2001年6月,教育部、財政部、計委聯合表彰項城市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教育水平也穩居全市前列。相對而言,西華和商水兩個縣區,教育投入達不到項城市的水平,整體教育水平也相對較為落后。三是資源投向不平衡造成學校之間的差異。同時期同一地區不同學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注不同,得到的各種發展資源也不相同。
一方面,各縣區政府為了確保其重點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影響力,在人才、物力、財力、精力上往往會給予重點學校較大的傾斜,這些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完備,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中心、餐廳、宿舍、體育館一應俱全,導致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紛紛涌入重點學校。
另一方面,周口市目前還有170多萬中小學學生處在農村,這些地方得到的教育經費投入不及城區,教師福利待遇較差,學校建設上較城區學校有很大差距,有的農村學校教室還處在危房狀態。且目前的特崗教師制度還未完全發揮出優勢,一定程度上很難吸引人才,進一步加劇了強校更強、弱校更弱的局面。四是民辦教育投資不科學造成的個體之間的差異。
中小學學校要實現現代化教育,就必須要有必的資金和基礎設施做支撐,公辦教育資金的不足給民辦教育創造了切入機遇。但與此同時,民辦教育因缺乏科學的統籌和合理的規劃,出現了民間資金盲目投資建設的情況,有的縣區一個居民區附近就有3~5所同級別的民辦學校,而有的居民區則要到數公里外的地方才能找到學校,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目前,周口市近36萬中小學生在696所民辦學校中就讀,這些民辦學校因投資者教育理念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的旨在把教育當作賺錢的產業,沒有把全部心思用在研究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律上;有的把教育當作造福一方的公益事業,著力打造使學生成長成才的學習氛圍。這些現象在我市9縣1區普遍存在,亟需教育部門的科學監管。
3對策及建議
3.1建立健全政策機制,讓優秀人才“走進來”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進一步完善科學配套的考評激勵機制,通過優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氛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科學合理的政策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之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放在教學上。當前,中小學教育側重的是基礎教育,教師首要任務是傳授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過多的教學教研成果任務和職稱壓力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師們的精力。壓力大、責任重與收入低、待遇差的現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許多優秀教師因此而離職。目前,關于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直接掛鉤的規定受到一定的爭議,高職稱教師的課時是低職稱教師的1/2,但工資收入卻是2倍以上,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比較嚴重。
加之,要評定等級就必須要有資格證書,而這些資格證書的取得并沒有統一的硬性標準,無法排除人情因素,因而使得資格評定不夠嚴肅。職稱評定已經喪失了原有之意,不再是衡量教師能力素質的唯一標準。教師隊伍必須要堅持唯才、唯德的標準,在這個教師收入主要靠工資的年代,提升教師福利待遇是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類似政府公務員穩定增資的工資體系,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鄉村中小學缺口多的專業教師,開辟教師入職錄用綠色通道,在“把門檻”的同時多增加編制;在教學研究,論文發表上不作剛性要求,減少非教學壓力;利用新聞、電視、微信平臺等主流媒體,在學生開學、放假、“教師節”等重要時機大力宣傳名師“桃李滿天下”的光輝事跡,不斷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生活上有甜頭、事業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勁頭,讓優秀人才想干、能干、干的長久。
3.2科學統籌合理規劃,讓優質資源“動起來”
對于教育主管部門,要善于合理整合規劃資源,將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有機結合,在現有的中小學校地理布局前提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有序管理和配合,讓取得民辦教育資質的機構或個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同時,合理引導規劃民辦教育地理位置,達到布局相對均衡。
進一步規范監管民辦教育市場,使其少關注經濟利益,多關注學生素質,努力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參與、社會認同”的局面,以此緩解鄉村中小學公辦教育辦學的壓力,彌補弱項短板;利用重點名校教育師資力量強大的優勢,與鄉村中小學構建聯合“作戰”、聯合教學的新型模式,教師工資待遇構成上加大鄉村任教補貼比重。在教育部門的統一督導管理下,讓優秀教師隊伍流動起來,實行崗位交流任教制度,學期結束時,城區教師每幾年到就近的鄉村中小學任教幾年,鄉村教師每幾年到就近的城區學校任教或任助教,逐步縮小教師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使鄉村中小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每個城區學校要與一個或多個鄉村學校建立對口教學援建關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必要的師資和物資上的幫助。
3.3積極營造平等環境,讓優良生源“分開來”
當前,周口市部分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著教育主管部門為了保“重點”、樹“招牌”,集全縣(區)優質生源于“一家”的情況,使得重點學校更強,一般學校更弱,這種“剪刀差”式的辦學理念看似樹了“招牌”,實則是默許和加劇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一般學校中不乏能力出眾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的教學骨干,且教師普遍對優良生源有好感,在同等條件下,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教學骨干因此而“投奔”重點名校,使得原本不均衡的情況愈演愈烈。因此,在生源分配上,教育主管部門要敢于摒棄“功利思想”,制定科學合理的入學政策規定,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法治代人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干擾,讓一般學校和重點學校在生源上能夠享受同等待遇,逐步實現學生“劃片入學、就近入學、志愿入學、調劑入學”與學校“調控招生、需求招生”有機結合的教育格局,進一步減少教育行業的“微腐敗”行為,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統一、協調、規范、公正、平等的辦學環境。
[參考文獻]
[1]蔣凱麗.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2]殷振群,毛琳.基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問題探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3]張翔.城鄉統籌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資源配置及其改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6.
作者:馬敬利 馬光照 單位:周口科技職業學院 漯河陸軍預備役通信團
《高中語文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如何提高》
摘要: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文言文的難度相對比較大,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致使學生在面對文言文知識時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本文中,筆者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了提升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理解能力
引言
文言文屬于高中語文學科中的一項基礎學習內容,也是學生在各種類型的考試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內容。新課改之后,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也面臨更加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提升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方面,要強化對文言文內涵的理解。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一、高中語文提高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精髓的領悟。文言文是古人創作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我國五千多年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學內容,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感悟,促進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文言文的學習,其實最能體現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高中階段的眾多文言文作品都有著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蘊藏著古人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實現對學生自身審美情操和道德素質的培養。
二、高中語文教學提升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對策
(一)知人論世,增加興趣
文言文教學中,通常都會有一小部分關于作者的介紹,但是介紹局限在作者的年齡、字號等方面,對于文章的背景介紹比較少。人們常說,作品是作者個人情感的真實反映,古代文人經常會通過詩詞作品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因此,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字詞句的意思,還應當向學生介紹創作的背景,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創作時的心情。比如,在講解到杜牧《阿房宮賦》的時候,教師介紹創作背景:作品作于寶歷元年,當時杜牧23歲,敬宗皇帝無德無能,還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杜牧借助秦始皇的失敗教訓來警醒最高統治者,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
(二)文字講解,感悟理解
文言文不同于現代文,文言文學習對學生造成障礙最大的是字詞的理解,很多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因為對字詞的不理解,造成學習的難度增加,這樣自然而然談不上對文言文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介紹完文章的作者及其背景知識之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標記,待講解過程中認真聽講。以張溥《五人墓碑記》教學為例,語文教師應當從多個角度,利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族其所為;大義凜然、蹈死不顧對比;英勇就義,談笑以死;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人皆得以隸使之”等里面字詞的意思,讓學生理解整句話,進而提升對整篇文章的理解。
(三)反復朗讀,領悟內涵
文言文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必須要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而這恰恰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體現。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朗讀,對文章形成一個初步的理解。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學生的語感獲得提升,對文章脈絡的把握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例如,在講解韓愈的《師說》這篇文言文時,學生初次接觸韓愈的文言文,對其的行文結構和表述方法等比較陌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現象。此時,教師應當給學生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通讀整篇文章,在朗讀的過程中做好標記,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知識遷移,開拓學生思維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學習一篇忘一篇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學生沒有對文言文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缺少對照理解。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知識遷移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某篇文章的知識內容,還能夠加深對所相關文章知識的理解。通過對不同語句中的字和詞的不同理解,將差異歸結到一起進行系統的區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16年浙江高考語文卷文言部分《瑯嬛福地記》為例,其中有一句為“春秋問蟪蛄”,其實,必修五教材《逍遙游》中也有“蟪蛄”一詞“蟪蛄不知春秋”,這是非常典型的知識遷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局限于單篇文章或者某一課堂,而是應當將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格”,今后若是碰到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很好地進行知識“轉接”。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文言文在高中語文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對古代文學藝術精髓的領悟,也有利于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旺.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亞太教育,2016,12(02):193-193.
[2]陳乃魯.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知識經濟,2016,12(07):147-147.
[3]李奎明.淺論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J].現代交際,2013,12(06):168-168.
作者:梁華
推薦閱讀:《教書育人》雜志是黑龍江省發行的教育論文投稿期刊,雜志1987年哈爾濱市創刊,是面向教職工的教育文化刊物,探索教育理論,總結教學經驗,追求教育新理念,注重教師人文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