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基于地理探測器和ArcGIS空間分析法,根據文化和旅游政務網、河南省統計年鑒和地理空間數據云等給出的數據,對影響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異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態勢上由西南偏東北走向逐漸演化為西北偏東南走向,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漸向南偏移;社會因素對旅游空間分布的影響力呈現波動變化;經濟因素對旅游空間分布的影響力呈現持續增強的變化趨勢;而自然因素影響力波動起伏相對較小。
關鍵詞:空間分異;時空演變;旅游景區;地理探測器
0引言
河南省旅游景區和旅游產品的分布存在著空間差異、分布不均勻等特性[1],給合理配置旅游資源帶來一定困難,旅游資源缺乏地區難以發揮旅游經濟的刺激作用。旅游業還存在季節性差異和游客在特定時間內集中出游的特性,該問題的解決需要對旅游資源的空間分異性進行具體地分析,從空間上合理地分配旅游資源。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在旅游產業研究中的應用,學者們逐漸運用大數據對旅游業進行研究。如榮慧芳等[2]運用網絡技術,提出了鄉村旅游熱點識別方法。
同時,也出現了眾多運用地理探測器分析旅游景區時空分異的研究[3-6]。再如旅游資源配置方面,較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合理利用旅游資源的建議[7-9]。近年來,也有學者結合地理探測器與大數據對旅游業進行研究[10],但是對于結合ArcGIS與地理探測器分析河南省境內旅游資源的文獻尚少。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定性分析學者的相關文獻和定量分析河南省旅游資源的空間差異的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河南省旅游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和旅游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學指導。
1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和處理
本文的景區資源,來源于河南省旅游廳、各級地方政府網站及地方旅游局網站公布的河南省內A級至5A級景區。河南省高程數據來自地理空間數據云網站公布的精度為90m的SRTM(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數字高程圖。河南省行政區劃底圖和流域數據來自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的河南省標準地圖和基礎要素地圖。旅游消費、人口密度、交通里程、平均氣溫和經濟水平等數據來自于2007—2019年《河南省統計年鑒》。對河南省旅游景區數據進行處理并建立數據庫,數據庫包含景區經緯度坐標和景區名稱等數據。研究中,對河南省的旅游景區分布進行核密度分析處理,對河南省人口密度和各地級市生產總值等數據進行矢量化和離散化處理,并結合ArcGIS分析技術進行分類化處理。
1.2影響因子的確定
依據可量化、可比較和可獲取的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借鑒以往的研究成果[11],并結合實際情況,構建了由3個影響因子、7個二級影響因素組成的河南省旅游景區影響因子指標體系。
1.2.1社會因素
1)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的人口,該指標能夠有效代表某個地區的實際人口數量。人是旅游活動的主體,人口密集地區人類活動更加多樣。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旅游需求和意愿也不斷增加。人們旅游需求的增加會促進旅游景區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常住人口在影響景區空間分布上具有重要作用。2)公路里程。交通條件作為旅游業六大要素條件之一,具有連接客源地與目的地的重要使命,在旅游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2經濟因素
1)旅游消費。旅游消費包括在旅游目的地的餐飲、住宿、交通等各種消費,其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旅游發展狀況和經濟水平。同時,旅游消費也會刺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業發展,在旅游景區空間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經濟水平。一個地區的人均GDP體現著該地區的總體發展水平。經濟狀況良好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齊全,旅游接待條件完善,對于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具有重要影響。
1.2.3自然因素
1)水域。水域在景區空間分布上具有深遠影響,河流及其沿岸地區是重要的文化發源地,也是人們重要的居住和活動場所,并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2)平均氣溫。氣溫是一個地區是否適宜人類居住的重要影響因素,合適的氣溫對游客流動和文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形成諸多文化景觀和旅游景觀,并影響著旅游景區的形成和發展。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不同,形成的景觀類型也有所不同。海拔高的地區相應形成獨特的高海拔景觀,平原地區則形成高海拔地區所不具有的景觀類型。地形地貌在影響景區分布上具有重要作用。
1.3研究方法
1.3.1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是一種用于估計概率密度函數的非參數方法,可以研究和挖掘空間中元素分布的深層次規律與分布特征,直觀地傳達其空間分布的分布密度、動態特征,反映空間要素的集聚和分散特征[12]。
1.3.2標準差橢圓
標準差橢圓(standarddeviationalellipse)是一種空間格局統計分析方法,與一般的空間統計方法不同,其著重于揭示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全局特征。一般采用中心性、展布性、密集性、方位和形狀特征等進行表達[13]。
1.3.3地理探測器
地理探測器是用于檢測主要影響因素和空間分異的工具,用于衡量自變量和因變量空間分布的耦合性,分析兩變量空間分異的影響因素[14]。1)分異和因子探測器。探測Y的空間分異性,以及探測某因子X多大程度上解釋了屬性Y的空間分異。用q值來度量生境中各因子與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相關程度。
2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及特征
河南省界于31°23′~36°22′N、東經110°21′~116°39′E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總面積約為16.7×104km2。河南省的地勢為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河南省是我國旅游景區極其豐富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7—2019年間河南省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動態演化的特征,其2007—2019年部分年限的景區分布密度值。
河南省2007年的景區數量較少,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中部。雖呈現出集聚狀態,但尚未形成集中連片的旅游景區群。呈現西南偏東北走向。2007—2011年間我國倡導大力發展國內旅游業,促進了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河南省的景區數量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初步形成了河南省中部和北部旅游景區集聚群,南部地區也由零星分布的景區狀態發展成為較小的旅游集聚地。分布態勢上由2007年的西南偏東北走向逐漸演化為正南正北走向。
2011—2017年間,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會議精神,適應我國旅游業的新發展形式,加強引導,以科學為主題,轉變發展方式,全面發展國內和入境旅游,進一步促進了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河南省逐漸形成了河南中部、北部、西南部3個旅游景區集聚群和河南南部較小的旅游景區集聚地。
分布態勢上,2017年河南省旅游景區的標準差橢圓圓心由河南北部向南部轉移,說明省內南部景區的數量增加,分布更加均衡。2017—2019年間,河南省內旅游景區在2017年已經形成的分布集聚區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兩年間旅游景區的發展填補了原來三大集聚區之間的景區斷層帶,使得河南省內的旅游景區基本實現了省內集中連片的分布格局,省內旅游景區分布趨于均衡,分布態勢上演化為西北偏東南的狀態。
2007—2019年,河南省的景區數量由少到多,空間分布上由稀疏到密集。河南省景區均勻分布于河南省境域內部,同時又具有局部中心集中的趨勢。隨著河南省景區數量的增加和逐年演化,逐漸形成了三大景區聚集區。北部以開封、洛陽等城市為城市群,諸多景點圍繞城市群分布。以古都洛陽和開封為中心的諸多古城內分布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古代文化景觀,形成了河南省北部的兩大旅游景點集中分布區域。南部則形成了以信陽為中心的南部景區集中分布區域。三大景區分布區域構成了河南省景點空間分布現狀。
3景區分布影響因素分析
3.1影響因子探測結果分析
3.1.1水域影響因素分析研究期間,水域影響力的變化相對穩定。如表2所示,水域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17449增長至2011年的0.022749,再變化至2019年的0.015304。其中,2007年至2011年的影響力增強,2011年至2017年的影響力降低,水域的影響能力雖然呈現出了波動變化,但占總體的比值仍然很小,總體變化不大。3.1.2常住人口影響因素分析常住人口的影響力總體呈現出波動增強的趨勢。如表2所示,常住人口的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19394變化至2019年的0.078710。2011年常駐人口影響力至2017年呈出下降趨勢,2017年之后影響力又開始增強。
3.1.3平均氣溫影響因素分析
平均氣溫對河南省景區空間分布影響的變化比較平穩,占總體比值不大。如表2所示,平均氣溫的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到2011年有小幅度上升,2011至2019年經歷了小幅度降低后又開始逐漸上升,但總體上其增減變化并不明顯,呈平穩狀態。
3.1.4旅游消費影響因素分析
旅游消費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變化較為平穩。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69037增長至2019年的0.072716,呈現出小幅度增強趨勢。雖總體變化較小,但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影響力較大。
3.1.5公路里程影響因素分析
公路里程對河南省旅游景區分布的影響力呈現出先增強后減弱的發展趨勢。公路里程的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15321增長至2017年的0.076399,但是到了2019年又降至0.031963。2017年之前公路里程的影響能力變化總體表現為上升趨勢,2017年之后影響力有所下降,景區的發展對交通的依賴性稍微減弱。
3.1.6地形地貌影響因素分析
地形地貌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呈現出先增強、后趨于穩定的發展趨勢。地形地貌的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03296上升至2017年的0.013485。而2017年至2019年的q值基本保持穩定。
3.1.7經濟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水平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呈現出穩步增強的趨勢。經濟水平的分異和因子探測q值從2007年的0.046989上升至2011年的0.056863,再至2019年的0.166749。經濟水平對河南省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4結論與討論
4.1結論
河南省旅游景區的發展經歷了初期發展階段、中期加速階段和后期繁榮階段。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上由局部集聚狀態演化為三大景區集聚群,最后形成集中連片分布的格局。空間分布態勢上由西南偏東北走向逐漸演化為西北偏東南走向,與河南省地域形狀基本吻合。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重心也由北部逐漸向南部偏移,說明經過多年發展,河南省內旅游景區的發展逐漸趨于均勻、合理的分布狀態。影響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因素包括社會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因素。2007—2019年間,影響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自然環境因素變化較小,屬于靜態影響因素。而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的變化較大,屬于動態影響因素。
經濟水平和旅游消費對河南省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整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經濟因素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影響力逐漸增強;公路里程和常住人口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呈波動起伏狀。社會因素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影響能力波動起伏較大;河流水系、平均氣溫和地形地貌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力變化相對較小。自然因素對河南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影響力變化較為穩定。
河南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上雖呈現出集中連片分布態勢,但東部商丘、南部信陽和西南部南陽3個地區旅游景區數量相比其他景區密集地區,景區數量稍顯不足,且尚未形成較大集群性分布態勢。3個地區與鄰域地區出現小范圍景區斷裂帶。可通過發展交通、政策扶持和經濟傾斜等手段充分發揮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對旅游景區的影響作用,促進本地區旅游業發展壯大。
4.2不足與展望
本次研究選取了2007、2011、2017和2019年4個時間節點的數據進行分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類影響因子的變化情況,但是缺乏對影響因子具體演化過程的研究。再者,影響因子只選取了7個關鍵因素,對其他因素考慮較少。因此,后期研究可加大研究數據的樣本數量和時間跨度,從而更精確地反映出各影響因子的變化情況,并預測其演化趨勢。
參考文獻:
[1]朱曉東.河南省旅游業空間布局演變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1.ZHUXiaodong.TheStudyonEvolutionofHenanTourismSpatialLayout[D].Kaifeng:HenanUniversity,2011.
[2]榮慧芳,陶卓民.基于網絡數據的鄉村旅游熱點識別及成因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12):2848-2861.
作者:衛楊,胡道華,柴玉,王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