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8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為研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與中國經濟體制機制改革的關系問題,對RCEP的內容和意義進行分析,探究RCEP推動中國開放-改革的新發展征程。研究認為,RCEP是一份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其內容條款能夠讓成員國在參與全球最大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區域經濟運行中獲得經濟貿易利益,提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通過簽署RCEP,中國將在完善政策立法、產業結構調整、國有企業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動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知識產權保護、勞動力和要素市場規范、市場經濟法治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發展等方面,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在形成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經濟合作,利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國內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外部循環與內部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RCEP;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競爭中性;國有企業;雙循環;《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自由貿易試驗區
2020年11月15日,中國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上莊嚴簽字,表明世界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中國堅定選擇推動內外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戰略。由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成員國共同簽署的RCEP,涵蓋了23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其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RCEP的簽署標志著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經貿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這也意味著RCEP作為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是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近二十年來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國加入這樣一個組織,不僅意味著高水平的開放,更意味著中國選擇了新一輪開放-改革的新發展征程。
一、RCEP的內涵
RCEP不是一個簡單的貿易自由化協議,而是一份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
第一,RCEP是全面的協定。它涵蓋20個章節,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的市場準入和投資便利規定,也包括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大量規則,以規范參加國政府的政策行為。因而協定內容涉及的范圍較為全面,盡管其標準尚未比及TPP,以及后續的CPTPP,但是,它是成員國根據自身目前經濟發展狀況所能接受的最現實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條款。
第二,RCEP是現代化的協定。它采用區域原產地規則,支持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采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促進新型跨境物流發展;采用負面清單做出投資準入承諾,大大提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協定還納入高水平的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章節,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需要。
第三,RCEP是務實而高質量的協定。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原有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①。同時,RCEP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系,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智庫相關測算,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第四,RCEP是互惠的協定。RCEP成員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最不發達國家,成員間經濟體制、發展水平、規模體量等差異較大。RCEP最大限度地兼顧了各方訴求,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市場準入和規則領域都實現了利益的相對平衡。
該協定還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差別待遇,專門設置了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章節,來幫助發展中成員加強能力建設,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共享RCEP成果。從區域一體化理論的角度看,該協定照顧到所有成員國的利益,目標很明確,就是成員國都能夠從全球最大的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運行中獲取經濟貿易利益。從中短期獲取近期的經濟貿易反彈復蘇的動力和結果,長期獲得穩定的區域經濟合作環境。在經歷了過去數年嚴重的經濟不確定沖擊之后,營造區域經濟發展的確定性環境。
二、RCEP簽署的意義
RCEP作為全球目前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世界范圍內,RCEP的簽訂將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產生積極影響。從歷史角度觀察,區域貿易一體化協定對多邊貿易體系發展往往有推動作用。同時,RCEP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有益于全球價值鏈的恢復,進而增強全球經濟恢復甚至增長的信心。對區域而言,RCEP將顯著提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在未來將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進一步促進區域長期穩定繁榮發展。RCEP在促進全球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諸多機遇。
一方面,區域經濟的合作給中國帶來了機遇。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全球價值鏈,對全球及區域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重構生產鏈、價值鏈的呼聲較大,個別國家甚至呼吁經濟脫鉤,逆全球化、單邊主義、民粹主義已經影響到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府的經濟,乃至政治決策和行動。“抱團取暖”和長期區域合作的傾向愈發清晰———這是一個致力于與WTO基本原則保持一致,又在地區范圍內高于WTO貿易自由化水平的更具綜合性、高水平的區域之間各國完全承諾的機制化一體化。另一方面,RCEP有助于中國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RCEP的自貿區建成是中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取得的重大進展,將為中國在新時代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RCEP將成為新時代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將顯著提升中國自由貿易區網絡的“含金量”[1]。
三、開啟中國開放-改革新征程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的很長時間內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在一定程度上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國家或經濟體否認中國能夠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履行承諾,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次簽署RCEP,中國堅定承諾將遵守區域協定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承諾,意味著開放-改革策略的新發展征程已經起步。中國在簽訂RCEP的同時便認可了協定的全部條款,這意味著中國將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進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公平競爭”。一般意義上的公平競爭是指,在重大商業活動中,政府不能憑借公共部門所有者的身份,利用立法或財政權力,獲得優于其他私人部門競爭者的完全競爭優勢,在非盈利、非商業活動中則不適用此原則[2]。
制定這樣一個說明的意義就是為了明確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從而約束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和范圍,明確政府對國有企業在稅收、借貸、回報率、監管、全成本定價等方面保持競爭中性。第一,稅收中性是指,國有企業在稅收交納方面與其他企業有同等的納稅義務。第二,在借貸方面,國有企業也要像其他企業一樣,從市場上獲得融資,而不是通過聯邦或地方政府的特殊渠道獲得,并按照正常利率償還相應資金。第三,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包含事先和事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獲取信貸、支付使用資金的成本、政府采購等方面有事先明確的規定;另一方面,事后實施監督、檢查也要明確規定,按照相關法律辦事。第四,在國有企業產品的定價方面要充分反映生產成本,不能有任何的特殊減免或補貼。
中國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會上就明確闡述了引入公平競爭原則的意義。1993年,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基本方向,主要是采取兩個路徑,一是推動國有企業的轉型,成為平等的市場競爭者;二是政府創造不同所有制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顯然,如果國有企業不能夠轉型并成為一個與其他企業平等的地位,那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難以完善。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則明確闡述了引入公平競爭的意義。2018年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的發言明確表示,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3]。
顯然,公平競爭仍然是我們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4],可以看出,公平競爭原則是中國深化改革的重要框架。在中國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公平競爭原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根據OECD在2017年對全球40個國家的國有企業規模與行業分布的統計表明[5],截至2015年底,中國的國有企業在規模上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緊隨中國之后的國有企業數量比較多的國家依次是匈牙利、印度、巴西、捷克等。客觀而言,我們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按照深化經濟改革的思路,放開國際資本的流入,迎來了國有企業改制的一個小高峰。根據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企業統計數據,2002年中國有近11000家國有股權占比達到100%的純國有制造業企業,至2007年,其中的42.8%變為私有控股企業,2.4%變為國有控股企業[6]。由這11000家企業演變而來的各種所有制類型企業的資產報酬率、管理費用、員工數量、人均工資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分化。
2002年有10946家純國有企業,到2007年只有5989家依然保持純國有,267家變為國有控股企業,4690家變為私有控股企業。在2002~2007年間,隨著國有企業的所有權改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管理費用、人均工資和工資總額的均值均有所提升,而且資產報酬率提升最多的是私有控股企業,2007年幾乎是2002年的3倍,國有控股企業次之;管理費用增長最多的是國有控股企業,純國有企業次之;人均工資上漲最多的是純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次之;工資總額增長最多的是國有控股企業,純國有企業次之。2007年,私有控股企業和純國有企業的員工數量相對2002年均有所下降。
四、開放-改革的幾項緊迫任務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中國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機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推動國有企業平等進入市場。中國加入RCEP意味著,我們承諾,所有的企業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具有同樣的地位,是所有市場經濟主體之一,沒有任何特權,以自己的經濟實力,自己的技術優勢,以自己高質量的產品和低成本參與市場競爭。因此,我們的國有企業必須以公平競爭者的身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會有特殊待遇。
第二,推動市場經濟在國內作為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以市場價格所體現的資源配置信號引導全社會資源的配置,無論其社會經濟的所有制形式如何,進入市場就意味著遵循市場經濟原則,以企業自身對資源需求的程度參與市場資源競爭,以企業自身給出的市場自身產品價格,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
第三,推動政府干預的規范性。現代經濟運行中,市場經濟常常出現失靈的狀況,因此,看得見的手,以及政府干預經濟或通過政府的經濟政策調節經濟運行,最大限度地減小經濟波動,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但是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協定的背景下,政府的行為會受到國際通行規則的制約。政府也必須承諾,按照協定中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凡是政府過去習慣了,但不符合協定規范的干預行為都應該調整。
第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的合規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為落實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條款,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并落實在實際的經濟運行中。但是,在面對國內外競爭中,個別企業也出現一些違反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對此,在本次區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和協定中,其他成員國對我們是否認可知識產權保護條款,是否能夠實質上加以落實是非常關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需要進一步完善自己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并在國際合作中形成和保持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形象。當然,我們也要堅持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原則,樹立中國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模范形象。
第五,推動勞動力市場或要素市場的規范化。RCEP對勞動力就業標準也有涉及,其關鍵是形成勞動力成本形成中的公平競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們逐步將此類條款納入我們市場經濟制度建設的內容之中。在當今世界的貿易和投資競爭中,對勞動力工資最低標準的規定、勞動力就業年齡的規定等日趨成為約束政府管理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進一步將勞動力就業標準規范化顯得較為迫切。
經濟師論文范例:勞動力跨國流動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研究
第六,推動市場經濟法治化建設。規范的市場經濟法治建設是市場經濟規范化和制度透明化的基本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得到國際認可的出發點和基礎。我們盡快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與國際的有關基本規范相一致,可能是中國進一步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包括CPTPP、TPP的基礎。在2020年12月30日完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也明確了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國際規范保持高度一致的新進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解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EB/OL].(2020-11-16)[2021-01-02].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2011/20201103016301.shtml.
[2]鄭秉文.競爭中性的理論淵源與原則運用[EB/OL].(2019-09-05)[2020-01-02].http://www.cssn.cn/jjx_lljjx_1/jjx_wgjjx/201909/t20190905_4968099.shtml.
[3]易綱.易綱行長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的發言及答問[EB/OL].(2018-10-14)[2020-01-02].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43836/index.html.
[4]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EB/OL].(2019-03-16)[2020-01-02].http://www.gov.cn/premier/2019-03/16/content_5374314.htm
作者:佟家棟,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