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08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在過去20年,城市治理者普遍存在一種挫折感,就是無論花了多少力氣、砸下去多少錢,城市發展依然遺留下很多問題,比如交通。 在過去的20年間,也聽到很多新的技術出現,差不多每5年就有一項技術聲稱要改變世界。 但很不幸,都沒有改變。
我國內陸城市人口紅利在移動互聯網經濟的強大集聚效應下,被刺激出全新的動能和勃勃生機。 與此同時,城市供給與城市需求處在不匹配的狀態,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秩序混亂、供需矛盾加劇等城市病極為突出。 針對這些有目共睹的城市頑疾,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緩解這些癥狀提供了可能。
智慧城市論文范例:智慧城市多能源互聯下綜合能源服務商運營模式研究
當前,AI、IoT、云計算、數據挖掘、知識管理、深度學習等技術迅速進入爬坡期,互聯網科技公司、運營商、硬件廠商參與城市建設有了便捷的通道,產業鏈分工十分明確,跨越“系統的系統”障礙、建設中樞神經式的城市智慧系統成為迫切需求。 加之今天的政府開始注重數字化治理能力,城市頑疾有望得到緩解。
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鄭州目前有著常住人口1035.2萬人,城鎮化率為74.6%。 無論是今年的突發疫情防控體系打造,還是全域數字防汛平臺建立,鄭州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試想一下,一個超過人的思考力、研判力、多維度駕馭力的智能服務體系已悄然降臨中原大地河南,擔當起一座座城市的治理“首腦”,會由此發生什么?
2015年以來,河南對智慧城市開啟初探,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初始期,各城市側重于物聯網相關軟硬件設施投資,在政務端及公共服務類催化加載“互聯網+”。
但這只是智慧城市的碎片。 《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中則明確提出,在原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基礎上增加城市數字化,要通過“人數城”融合建造一個“思考力”城市,這也無疑催生出每個人的無限遐想。
時至今日,不僅是公共服務、民生辦事無需跑腿排隊,而且戰“疫”中還快速構建了“1+10”鄭州市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以構建鄭州市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為目標,城市大腦為鄭州市打造數字化轉型引擎,在“非常期間”發揮“非常作用”,不僅贏得高度關注和無數好評,也榮獲了賽迪網頒布的“2019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殊榮。
一把手領導:政企攜手巧用數據賦能
欲建立具有思考力的智慧城市,則需要高瞻遠矚,從頂層設計開始融入數字賦能意識,用數據精準決策,讓數據塑造城市“思考力”。
為此,2019年8月,鄭州市和阿里巴巴集團組建了需求調研團隊,赴30多個區縣(市)及市直各部門開展600多次調研交流。 2020年3月,成立高規格的鄭州市“數字鄭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各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建立“一把手”領導工作機制,統籌指導全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隨后,打造“管運一體”的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新機制,加快構建全市數據資產平臺,實現數據社會化運營,逐步形成政務數據管理與應用、數字城市建設與運營的“鄭州模式”。
目前,城市大腦已經建成基于“飛天云”的全市統一政務云平臺,打造了以業務和數據雙中臺為支撐的“城市大腦”統一基礎底座,高度整合共性技術需求,為各委辦局、各縣(市)區提供標準化、集約化、一體化服務,實現計算、存儲、數據、網絡、視頻能力的統建共用,確保“資源一張網、數據全在線”。
在統一的“城市大腦”基礎底座上,鄭州市目前實現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有機結合。 “辦”即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辦事服務,“管”即為政府提供更加科學高效的城市治理。 目前,已經建成以“鄭好辦”APP、鄭州市政務服務網、綜合自助一體機、辦事大廳綜合窗口為一體的“四端融合”政務服務體系。
截止到目前,依托“鄭好辦”APP、市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的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已達到531項。 “鄭好辦”APP通過近5個月試運行,累計下載用戶175萬人、注冊用戶110萬人,日均活躍用戶3.3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結合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先進技術,在9月底鄭州城市大腦二期初步完工后,還將不斷衍生出“城市大腦”新的應用場景,穩步推進涵蓋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游、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14個部門、18個業務領域的模塊建設,直面社會熱點,解決民生痛點。
數字戰“疫”的鄭州樣板——“1+10”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
出入車站、小區、商場,掃碼,成為很多人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深刻的記憶。 時光回到今年1月,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與阿里集團技術團隊共搭建了10套數字防疫系統,對全市過萬個社區及村莊,以及道路、醫療、應急儲備等各個單元的實時戰“疫”進展洞若觀火。
乙亥年的臘月二十八,全國防疫形式不明朗,武漢剛封城,阿里云在鄭州做的主要是智能外呼系統,幫市民解答新冠疫情問題,并對突發狀況進行提示以便提前警覺。 疫情升級后,發燒門診醫院救治保障、卡口與人員流動信息確認(健康碼)、復工碼、網上在線教學、線上辦公,都有城市大腦提供技術支持。
今年2月10日上線的鄭州市小區健康登記系統,不僅讓鄭州成為國內首批實現電子化登記的城市,也讓鄭州成為國內數字化“戰疫”的樣本。 而這一切給很多鄭州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疫情防控系統,正是依靠鄭州城市大腦一期剛剛搭建出來的基礎平臺建設的“1+10”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
“1”是指1個疫情防控大數據中心,短期內就匯聚了邊檢、衛健、教育、運營商、民航、鐵路、汽車客運、健康登記等42大類數據,通過多源數據的關聯碰撞分析,讓各級領導決策做到心中有“數”。 “10”是指“小區居民健康登記、來鄭人員健康登記、個人健康掃碼系統、企業員工健康登記、學生復學健康登記、疫情防控智能外呼、發熱門診登記信息、境外人員精準防控、疫情防控重點人員摸排和疫情態勢領導駕駛艙”10大應用,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掌握疫情現狀,研判疫情趨勢,實現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動態監管、智能化分析及在線化指揮,助力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大戰役,始終讓老百姓感到安全、有序、便利。
疫情下,“1+10”鄭州市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42大類超6億條數據底座,構筑“技防+人防”疫情立體化防控系統—體制機制,實現數據閉環、管理閉環、責任閉環,讓最聰明的中原之都精準、科學、高效決策,為未來城市積累寶貴資源財富。
這一戰“疫”大腦實現了 “交通卡口—居民小區—企業單位—人員密集場所”的數據閉環、管理閉環、責任閉環,還可利用多種互聯網觸達手段匯聚疫情數據,利用AI能力實現社區排查等,實現對疫情的即時感知:小區健康登記系統實現全鄭州市16個縣市區共計10806個小區全覆蓋,建立了由市、區、街道、社區到居民小區的完整的防控力量下沉管理體系; 交通出行方面,來鄭健康登記系統通過全市多個縣市區的交通卡口核驗,實現了數百萬人的安全返鄭。
它不僅是一面數字化防御盾,更是城市應急系統的數字化實戰演練,實現了對疫情個例的發現、上報,解決時效提升至小時,甚至是分鐘響應的效率。 最終,鄭州市成為和湖北接壤省份中,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倒數第二的省會城市。
2019年,鄭州城市大腦云資源池、城市大腦數據資源平臺、城市大腦數據運營平臺建成,提供了基礎性、通用性、可運行、標準化的云平臺及數據中臺的服務支撐,實現“人數城”融合,打造擁有硬核“思考力”的鄭州新貌。
下一步,鄭州市還將持續提升城市“思考力”,融合“人數城”:持續豐富“鄭好辦”APP應用場景,實現電子市民卡、支付一碼通城和社區治理一碼通行,持續深化全市“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政務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著力營造“十百千萬”數字經濟生態, 以數字鄭州產業生態聯盟撬動整個城市的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塑造“鄭州樣板”的更多奇跡。
作者:韓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