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19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與傳統的“鐵公機”等基礎設施相比,“新基建”更加突出信息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基礎層面所引發的融合滲透、廣泛帶動和效率倍增效應。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近年來特別是今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不斷加快和完善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建設布局,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以“新基建”為牽引,夯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底座”和“基石”,對于激發“十四五”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構筑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實現“兩個強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基建”的內涵及意義
新型基礎設施涵蓋的領域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算力基礎設施,包括與生產、生活、社會運行相關的算力中心、算法平臺和算據庫,如數據中心、超算中心、云計算中心、AI算法云平臺、互聯網云中心等;二是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信息通信網絡,如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三是行業應用基礎設施,主要指面向行業應用場景構建的融合型基礎設施,如面向智慧交通的車路協同基礎設施,面向生產制造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面向廣播電視領域的超高清采編播基礎設施等;四是平臺公益型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產品測試、系統驗證的具有公益屬性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協同中心、測試平臺和測試場等。
與傳統的“鐵公機”等基礎設施相比,“新基建”更加突出信息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基礎層面所引發的融合滲透、廣泛帶動和效率倍增效應。“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賦能。“新基建”以產業作為賦能對象,依托算力、數據和通信網絡的技術升級不斷催生“互聯網+”“AI+”“區塊鏈+”等眾多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場景,為后疫情時代拉動內需市場、培育產業新增長點和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民生提“智”。“新基建”全面融入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出行等民生各領域,在滿足大眾個性化信息消費需求的同時,提供更為便捷、高效、智能的民生服務。三是治理增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設施融合應用將極大增強政府在城市管理、社會運行監管、精準施策等方面的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以信息流為核心的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物資流等要素高效流轉,加速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
“新基建”推進的意義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支撐“兩個強國”建設。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全面強化數據生產要素連接,提供高速泛在的連接能力。人工智能平臺以及大數據中心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構建數據載體與算力樞紐,提供通用化平臺型支撐服務。以“新基建”為抓手,補足信息技術產業短板,強化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的自研能力,對于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礎網絡體系意義重大。
二是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新基建”全面促進信息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推動數字產業化,最終形成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新基建”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基礎改造,以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現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果。
三是加速構建智慧社會。“新基建”促進市場監管、環境監管、政府服務、應急保障、公共安全等領域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加速社會治理精準化進程。以新型基礎設施為核心基礎,促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智能化公共系統共建共享,對于推進民生應用智能化、增進人民福祉意義重大。
二、投資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主要方向
從投資建設實施上看,“新基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數據網絡建設和基礎服務能力提升,如新型數據中心/算力中心建設改造,城域傳輸網、IP城域網節點設備新建及擴容,光纖、通信桿路/管道、光傳輸設備建設及擴容,5G基站及網絡部署等。二是基于數據網絡的行業場景設施構建和融合創新應用,包括車聯網車路協同試驗場建設和應用改造,協同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5G+超高清制播系統升級改造,5G智慧醫療、5G智慧教育系統建設與應用示范,數字鄉村建設等。
“新基建”誕生于產業并反哺產業,在對包括5G在內的重點領域形成全產業鏈帶動發展的同時,還將形成極強的溢出效應,帶動行業應用市場規?焖贁U大,是新一輪以投資拉動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新基建”引發的產業帶動效應或投資風口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快國產芯片產業化。超500萬基站建設需求帶來5G基站芯片與高頻器件的龐大市場需求。隨著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發展,GPU、TPU、NPU等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廣闊。海量數據應用勢必帶來服務器芯片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物聯網的連接設備構成種類多樣,針對智能硬件、智能家電和智能計量等不同應用場景的物聯網專用芯片市場需求巨大。
二是補足工業軟件短板。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產品數據管理(PDM)等工業設計類軟件廣泛應用,使企業的產品設計、研發能力和效率大大增強。制造執行系統(MES)、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等工業生產制造類軟件形成突破,讓智能制造過程的管控水平和設備效率得到提升。
三是提升系統整機裝備供給。為滿足人口密集場所信號穩定、有效覆蓋,未來5G基站需求數量龐大;受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等算力業務驅動,服務器市場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工業數控裝備市場需求也將迎來井噴式增長。
四是促進行業應用落地;5G新型網絡架構的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及模式創新加快,5G在疫情預警、院前急救、遠程實時會診、遠程手術、無線監護、移動查房等環節應用普及,有效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5G、AI、大數據、超高清視頻等技術融合,遠程教育、智慧課堂/教室、沉浸式教學、遠程督導、校園智能安防監控等場景樣板逐步落地;基于5G的車路協同車聯網驗證大規模開展,提高車路協同平臺的功能和交互能力,加速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車等發展;5G技術與工業網絡、工業軟件、控制系統融合,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三、“新基建”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一)投資主體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主體較多,交叉融合度更高。應有效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引導和補短板作用,聚焦基礎性、關鍵性的基礎設施,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最大化調動全社會資源力量,通過產業協同,激發產業內在需求,為民營企業參與創造更大空間。
(二)區域和行業布局
以需求為導向,不搞大水漫灌,面向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率先推進“新基建”試點示范應用,確保“新基建”投資效益的發揮。一是符合國家戰略和重大項目布局要求。應處理好地方建設目標與國家經濟社會目標間的關系,立足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二是立足人口分布和城鎮化格局現狀。重點將人口流動關系和城鎮化潛力納入空間布局考慮范圍。三是依據地區產業和互聯網發展情況。需參考地方產業和互聯網基礎量力而為,根據市場應用需求統籌規劃“新基建”路線圖和年度投資計劃,在需求迫切的產業集聚區、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建成應用,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避免短期投資泡沫。四是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應充分考慮各地可再生能源資源和消納條件,向受端負荷中心進行定制化區域布局,推動“西數東送”。
(三)網絡安全保障
新型基礎設施的實質是戰略性、網絡化的基礎設施,網絡安全至關重要。需要按照《網絡安全法》《密碼法》等規章制度要求,同步規劃、建設、運行網絡安全保障系統,健全網絡安全技術監測體系,推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完善面向數字基礎設施測評、風險評估、安全審計、保密審查、應急處置、日常監測等制度。
四、推進“新基建”的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一是制定“新基建”中長期戰略規劃和短期行動計劃。二是根據區域特點和行業需求,統籌規劃“新基建”區域和行業布局。三是謀劃好各類“新基建”投資參與主體,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投資帶動作用。
2.完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基于新型基礎設施創新應用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擴大扶持項目范圍,增加項目扶持資金額度。二是實施更大力度的投資稅抵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等政策。三是在“新基建”企業融資、貸款、并購、重組、上市、發債等方面出臺更加優惠的金融稅收等政策。
3.強化產業政策引導。一是放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準入,取消不合理的投資者資格要求,擴大民營企業參與投資建設的渠道。二是加快出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標準規范、管理辦法、法律法規等。三是加強對“新基建”的安全監管,確保網絡安全、平臺安全和數據安全。
4.鼓勵支持創新示范應用。一是從中央、省、市三個層面開展基于“新基建”的創新應用試點示范項目遴選。二是采取“云服務券”等經驗模式,支持企業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力度及其創新創業活動。三是舉辦基于新型基礎設施的行業應用創新大賽,強化投資對接能力,提高大賽成果轉化率。
(二)企業層面
1.以頂層設計謀劃新方向。企業應以超前意識謀劃“新基建”發展機遇,在把握和銜接相關領域發展趨勢、需求和自身業務模式基礎上,科學制定五年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方案,明確企業戰略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
2.以試點示范推進新發展。有基礎、有需求、有動力的企業應聚焦“新基建”涉及的重點領域需求,積極申報應用試點,打造一批性能優秀、應用效果好的基于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案例和行業解決方案,拓展新模式、新服務。
3.以區域共建實現新突破。企業應探索與地方政府共建新模式,通過PPP、BOT、BT、特許經營權等多種合作方式,聚力打造算力基礎設施、超高清制播系統等新型基礎設施,形成一批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建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案例。
五、“新基建”的創新應用場景
(一)集約高效數據中心
“新基建”為數據中心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一是新技術加速演進帶來海量數據承載存儲需求,高計算密度、高賦能密度成為數據中心建設新特征。服務器、存儲設備的硬件部署空間密度向計算算力密度、配置優化密度轉變,耗能密度向賦能密度拓寬。二是新應用蓬勃發展激發數據快速流轉交互要求,異構計算、無損網絡等高性能模式將成為數據中心架構新亮點。三是數據形態和存儲方式重大變革引領數據邊緣端部署要求,“云-邊-端”協同將成為數據中心發展新格局。
未來發展的四個著力點:一是集約建設綠色高效數據中心。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虛擬化、彈性計算、海量數據存儲等技術應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能減排水平和IT設備利用率。二是合理布局與調度數據資源。立足應用需求,兼顧能源、氣候、自然冷源、網絡設施、能耗指標等要素和條件,合理布局建設數據中心。在考慮區域負載和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全國算力資源布局。三是發力構建數據生態體系。延伸數據中心產業鏈條,圍繞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培育和發展大數據、云計算、電子信息制造等相關產業。四是完善數據中心環境配套。優化運營商骨干網布局,加大對西部地區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面向主要省市的互聯網直連通道等支持力度。
(二)車路協同車聯網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面臨兩大現實難題。一是車路協同壁壘難以打破。車載 V2X 終端滲透率不足,制約了相關業務快速普及。在5G尚未普及應用的情況下,網絡延遲導致無法將車路進行有效串聯。二是道路測試場“不敢建”與“用不起”。測試場地前期建設規劃投入大,運營成本高。目前已建成的測試場測試總量有限,單純依靠道路測試牌照的發放以及提供測試服務來盈利的能力不足。
車路協同基礎設施未來實施的五大方向:一是推動車規級芯片、功率半導體等核心零部件率先突破。二是推動高精度地圖技術與道路交通地理信息升級。三是以5G基礎設施建設為驅動力,加速推動車路協同車聯網由LTE-V2X向LTE-eV2X和5G-V2X逐漸演進。四是適時推動開放道路測試和推廣運營,在典型場景應用中探索商業落地模式。五是推動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標準體系,以多重防線構筑汽車信息安全堡壘。
(三)超高清制播系統
推進5G+4K/8K超高清制播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引發超高清視頻內容制作、播出、傳輸方式及業務流程的全新變革。一是提供靈活、便捷、高效的內容制作方式。超高清采集拍攝、5G回傳、5G+云非編桌面、5G+云端渲染等技術設備應用將極大豐富超高清視頻內容供給。二是提升網絡傳輸與服務支撐能力。5G 超高清業務傳輸涉及5G基站、終端、網絡端到端升級改造,可解決超高清視頻內容傳輸低時延、高速率、高可靠、高安全的承載難題,滿足人們文化娛樂消費升級需要。三是加速超高清前端設備產業化與規模應用。5G+4K/8K攝像機、便攜式5G+4K/8K 直播編碼設備、顯示控制設備、4K/8K后期制作工作站、5G+4K/8K顯示器等國產解決方案系統集成取得成效。國內多個省市創建5G+超高清視頻測試驗證實驗室,規;瘧弥鸩秸归_。
5G+超高清制播系統未來發力方向包括:一是加快5G+4K/8K 超高清視頻制播平臺建設,支持5G場景下超大碼流的信源匯聚、信號調度、轉碼生產、內容播控和播出分發系統建設。二是加快超高清視頻編解碼設備技術突破。三是優化基于4K/8K 視頻的互聯網傳輸協議。推動SRT等開源低延遲視頻傳輸協議向5G網絡傳輸4K/8K視頻優化。四是加快5G+云協同方案升級,提升超高清視頻加工編輯效率,促進云編輯、媒體 AI、媒體處理等云服務發展。五是推進5G+超高清視頻規模化應用。
(四)5G智慧醫療系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5G技術在遠程醫療、遠程診斷、保障通信、疫情防控中表現亮眼,不斷創新醫療健康領域新的應用場景,成為新型基礎設施創新應用的重點方向。
經濟師評職知識:經濟轉型相關論文發表期刊有哪些
5G智慧醫療系統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網絡覆蓋依然不足。我國5G網絡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尚未覆蓋各級醫療系統,如偏遠地區醫院信息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限制了5G智慧醫療系統應用。二是標準與安全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建立。5G智慧醫療在軟硬件的數據接入方式、格式和傳輸等方面尚未建立標準規范。我國各級醫療機構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智慧醫療平臺系統、協同會診、遠程病理診斷等創新應用過程中潛藏著醫療質量和數據安全風險。
未來發力方向:一是推進智慧醫療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加快5G醫療專網部署建設。二是加快面向醫療領域的5G標準體系建設,支持面向標準等級、設備兼容、數據互通、產品安全等方面的檢測服務。三是促進5G技術在醫院管理、醫療服務、個人健康管理、社區醫療服務、遠程醫療和智慧健康養老等場景的創新應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四是加大5G智慧醫療服務理念宣傳和普及力度,推廣典型應用案例。
作者:溫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