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馳騁西北的平陽商幫

時間:2020年04月25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平陽商幫作為晉商的一支,明清兩代是其發展的重要階段,清末民初逐漸由繁盛走向衰落。平陽商幫經貿西路,其經營地點基本為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如西安、蘭州、銀川、武威、酒泉、西寧等,其經營行業涉及鹽業、冶鐵業、布業、煙業及茶葉等。明朝開中法的實

  摘要:平陽商幫作為晉商的一支,明清兩代是其發展的重要階段,清末民初逐漸由繁盛走向衰落。平陽商幫經貿西路,其經營地點基本為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如西安、蘭州、銀川、武威、酒泉、西寧等,其經營行業涉及鹽業、冶鐵業、布業、煙業及茶葉等。明朝“開中法”的實施為平陽商人經貿西路拉開了序幕,絲路貿易的繁榮吸引平陽商人前去經商,“互通有無”的商業模式給平陽商人提供了商機,便利的交通亦是平陽商人經貿西路的重要條件。

  關鍵詞:平陽商幫;晉商;西路

平陽商幫

  學界對晉商的研究較多,或探尋晉商源起,宮崎市定認為晉商源頭可能在解州鹽池附近,隨后學界普遍采用此種說法,如韓振遠所著《晉商之源》[1],張正明在《晉商興衰史》中對晉商起源也持此觀點[2];或討論晉商興衰,如張正明的《晉商興衰史》,黃鑒暉的《明清山西商人研究》[3]等;或從晉商經營路線如“萬里茶道”為突破口,探尋晉商足跡,如程光、李繩慶編著的《晉商茶路》[4];或以晉商剖析民風民俗,如張正明所著《晉商經營與文化》[5]、《明清晉商及民風》[6];或探討晉商著名人物,如《晉商謀略與百名晉商人物》[7];等等。

  平陽商幫作為晉商的一支,關注者亦不在少數。臨汾市政協所編撰的《晉商史料全覽·臨汾卷》內容豐富詳盡,總括臨汾市的商業家族、商界人物、重要行業店鋪、商鎮碼頭、商界會館、商家宅院等等,并錄有不少文獻碑刻史料可供讀者使用研究[8]。《翼城晉商史料全覽》立足于翼城縣商人,著述內容更為詳細具體[9]。陶富海編著的《丁氏家族與丁村》以襄汾丁氏家族為研究對象,討論丁氏家族宅院、民俗等,并收錄了部分丁氏家族的家譜、碑碣、書信、民謠等內容[10]。

  李琳之《家國往事》第一編《迷離商賈》,詳細闡述了平陽商人家族亢家的發跡與衰亡史,同時對襄汾商人的發展歷史也有一定探討[11]。此外,如《堯都文史:晉商史料專輯》[12]、《襄汾明清富商》、《愛國實業家、晉商領袖劉篤敬》、《師莊尉家傳奇》、《話說高顯》[13]等專著對平陽商幫或著名商人、家族都有一定研究。這些著作中不乏探討晉商發展與衰亡的歷史,也有不少論及晉商經營路線,但對明清及民國時期平陽商幫的概況論述有所欠缺,對平陽商幫的經營路線研究也不充足。故本文,探究其發跡歷程及在西路的經營。

  一、平陽商幫概況

  魯靖康認為:“平陽商人(幫)是指崛起于明代、延續至民國,以今日臨汾為中心,明及清前期一度包括運城在內的商人群體。”[14]平陽商幫內又以地域劃分為數支商幫,如絳太幫、襄陵幫、太平幫。明代以前,晉南地區的商人就比較活躍。宮崎市定認為“賈”出于“盬”,《說文解字》釋:“盬,河東鹽池也。”[15]586夏、商、周三代國都大體都在河東解州池鹽的消費地區,鹽池也可謂是三代文明的經濟基礎。中國商業的起源同鹽有密切關系。最早的重要商業就是鹽,因此中國最早的商人恐怕就是晉商[16]。堯都平陽因近解州鹽池,有地利之便,故受商賈之風影響較大,催生大批富商大賈。

  《史記·貨殖列傳》有言:“昔唐人都河東……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楊、平陽陳西賈秦、翟,北賈種、代。種、代,石北也,地邊胡,數被寇。人民驕橫強直,喜好斗氣,行俠為奸,不從事農耕奇羨。……故楊、平陽陳掾其間,得所欲。”[17]楊縣即今洪洞縣曲亭鎮附近,平陽縣在今臨汾市堯都區西北部。也就是說,洪洞、平陽的民眾在漢代以前便經商至秦地及戎狄所在地區,北達胡人地區,以當時交通水平來看,這已經相當遠了。《馬可波羅游記》稱:“這里(山西)的商業相當發達……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全國各地,獲得巨額的利潤。……(晉陜豫黃河三角地區)大批的商人從事廣泛的貿易活動。”[18]由上可見,平陽因近解州鹽池,又位于晉省,北接蒙古草原,西近秦地,南通豫省,西毗齊魯,以地利之便,催生商人的興起。

  (一)起步階段——明

  明代是晉商大批興起并走向輝煌的起步階段,也是平陽商幫發展壯大的重要階段。關于晉商于明初興起的原因,學界多有討論,現比較確定的一種觀點便是明初“開中法”的推行,為山西商人提供契機,平陽商人利用地理優勢,捷足先登,兼糧、鹽商于一身而興起于商界。明人沈思孝說:“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19“]開中法”實施后,平陽府涌現大量的糧商、鹽商,洪洞范氏“公恒煮海青、齊、濰、揚,慮二尊人在堂,無雁次、致甘滑,舉貲授親,識歸而為中鹽郇瑕之墟,便于定省。”[20]

  196楊氏因“以父少懦,不能治生業,贈君遂廢□以治生業,事祖父母、父母”,后為養家,“遂□治鹺海上,多居于兗,歲時一歸省”。[20]200明代平陽商人經商區域相對較廣,洪洞縣商人范公貿易于“青、齊、濰、揚”;楊氏貿易于齊魯之地;襄陵縣商人盧潢與其父皆經商,其貿易于維揚,其父貿易于汝蔡;曲沃縣商人吉宜,經商于江浙、嵩洛之間;商人張九疇,貿易于燕趙之間;翼城縣商人盧科“與北關陳生嗣齋翁代理賈事,燕魯吳越之墟,皆其涉歷”[21]。從現有資料記載看,明代平陽商人多于東路經商,主要在今河北省、山東省及江蘇省等。

  (二)逐步強盛——清

  清代以降,平陽商人的經商活動更為活躍,并形成從商風俗,“吾臨汾之俗,多務商而不急讀書”[23]476。浮山縣“商賈以興,往來糊口于齊、魯、燕、趙、宋、衛中山間者十之五六”[22]294。平陽商人勢力愈加強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商區域擴大

  明代平陽商人多經貿于東路,至清代,平陽商人經貿之地擴大至全國:臨汾縣商人王金印,“其父壽官諱泰,主利直省”[23]170;臨汾縣亢氏資產、店鋪遍及平陽、京、畿、維揚等地;曲沃縣商人楊勝任“棄案牘謀生理,□□□于陜西,繼往來于山東,山川跋涉,備嘗艱辛”[24]157;王永安“生平一以勤儉為務,常業陶白秦楚間,家道漸隆隆起”[24]193;楊治國“貿易中州”[24]241;侯馬商人裴日煜,“府君故業商,走荊襄間”[25]258;翼城縣北關安家“在內蒙古、甘肅、青海一帶,販賣皮貨。每到冬季,買賣興盛,他們以駱駝為運輸工具,往返于內蒙,甚至遠涉沙俄”[9]172。清代平陽商人經商區域不僅限于國內,還遠銷國外。

  2.經營商品種類豐富

  明代平陽富商大賈多以經營鹽、糧為主。及至清代,鹽、糧依舊為平陽富商的主營業務,但清代平陽商人貿易之地擴大至全國,商機增加的同時,其經營商品種類也逐漸豐富。臨汾縣亢家在經營鹽、糧之外,并兼營典當,購置土地,成為平陽地區有名的大富商、大地主。襄汾中安平梁家所經營行業涉及面、絲綢、錢鋪、醋行、鐵店、銀店、磨坊、染坊、豆腐坊、炭園、木廠等,尤其以煉鐵、煤炭和飲食業居多[8]7。

  翼城北關安家以駱駝為運輸工具,販賣皮貨。清光緒年間,襄汾商人關世溫于西景村創辦造紙廠[26]1119。曲沃縣煙絲業在明清時期便享譽全國,并出口至俄羅斯、阿富汗等國[8]125。清代平陽商人所經營商品種類豐富,以鹽、糧為主,兼營絲綢、煙葉、茶葉、皮毛、藥材、鐵器、雜貨等類型。

  3.富商家族應時而生

  明代平陽商人多以個體經營為主,到明代后期,陸續出現一些靠經營商業富裕起來的家族。明末清初,以家族式經營的商業模式增多,并形成“平陽四大家族”,即府里亢家、師莊尉家、南高劉家、北柴王家。除四大家族外,《襄汾縣志》還載有襄汾八大經商家族,即師莊尉家、南高劉家、北柴王家、南趙楊家、丁村丁家、中安平梁家、蒙亨毛家和小韓姜家,洪洞縣有杜戌董家、蘇堡劉家和馬牧許家,臨汾縣有下靳王家,汾西縣有師家莊師家,翼城縣有北關高家、北關安家等。

  4.會館數量增加

  會館最初是各省為幫扶本籍士子科舉考試而建立的。而在山西會館中,商業會館的比重更大,并隨著晉商的發展壯大,其數量也在增多。會館多為眾人共建而成,每個會館內部都設置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和組織領導,對內有仲裁處罰功能,對外有協調功能。[27]這實際上是商人群體通過會館聚集為眾,共謀利、同患難的一種表現。平陽商人在外經商者因“皆僑居旅邸”,故“求所謂憩息燕會之所者”[28],修建會館,給旅外商人以“聯鄉情、篤友誼”之所。商業會館實際上反映出商幫規模的大小,會館大規模地修建即代表商幫由雛形走向成熟。據現有史料統計,明代平陽商人在各地創修會館4座,及至清代,其數量已增至20余座。

  (三)日漸衰落——民國

  行至民國,平陽商幫因受戰爭影響,有衰落之勢,但也不乏一些富商大賈依舊活躍在民國的商界,在經營傳統商業的同時,開始投資新興產業。較為著名的便是南高劉家劉篤敬,于清末民初便投資辦設電廠、面粉廠,還投資保晉礦務公司,并被選為山西總商會會長。民國三年(1914),臨汾縣商人王方義于臨汾縣東關開辦面粉廠,其所使用的設備即是用煤作燃料的蒸汽鍋鉈機。鄉寧縣商人王宣最初主營鞋業,民國十五年(1926)開始轉營煤礦,購置新式機器,振興晉興煤礦。

  傳統商業也有所發展,襄汾縣商人柴仲貴在蘭州地區以販賣燒餅起家,后開辦“志蘭齋”,主營海菜副食,又相繼開辦和順德綢緞布匹百貨店、德順和海菜副食店等,開辦商號9座,分設于蘭州、西安、太原三個城市,資產累計30多萬銀元。然從民國二十六年(1937)開始,日軍陸續侵入華北等地,并迅速占領晉南各地,燒殺搶掠,致使許多商鋪和商家毀于一旦,平陽商業大受挫折,最終結束其輝煌的歷史。

  二、平陽商幫在西路的經營

  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平陽商幫,其經貿路線基本是以山西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經史料統計發現,經貿西路的平陽商幫與“絲綢之路”有一定關系,故選以平陽商幫在西路經貿為研究視角,探求平陽商幫經貿西路的原因與意義。

  (一)經營地點

  明清及民國年間,西路(陜甘寧一帶)是山西商人經貿的重要線路之一。明人李夢陽道:“乃出為商,嘗西至洮隴,逾張掖、敦煌,窮玉塞,歷金城,已轉而入巴蜀,沿長江、下吳越,已又涉汾晉,踐涇原,邁九河,翱翔長蘆之域。”[29]56張四維亦載有:“凡蒲人外出經商者,西到秦隴甘凉瓜鄯諸郡,東南達淮海揚域,西南則蜀。”[29]59在西路經商的山西商人中也不乏平陽商人的身影。曲沃縣商人李明性,“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卒于萬歷十年(1582),是明代山西曲沃的富商……李明性經商,一直在陜西、甘肅一帶活動”[2]193。臨汾縣人劉珍,“少以家計,棄儒就商,營運山左每年贏余以千計”[30]。

  李國璽“經商寧夏”,賈爾中長子“貿易陜西”[30]。襄汾縣中安平梁家“經營逐步延伸到了陜西、寧夏、內蒙古和北京等地”[8]7。襄汾趙康楊家也是購買江浙、兩湖的絲綢賣到西北的陜、甘、青、寧,再將西路的皮毛、藥材及其他土特產售到江南,互通有無[8]48。襄汾縣師莊尉家亦采取此種經營戰略。平陽商人在西路經營隊伍甚為壯大,清中后期,在寧夏銀川市有太平一條街,在這條街上的店鋪大多數是太平商人開辦的,其中張子珍所創辦的百川會雜貨商店的進貨銷商,涉及陜西、甘肅、寧夏、天津和內蒙古等地[31]270。翼城縣北常張家“在清末以后經營的當鋪,從翼城往西到曲沃、新絳和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各地,最西到了甘肅的酒泉”[9]235。翼城縣溝北村的侯國隆在陜西三原置辦商號,商號名為和濟鹽店,從事鹽業[9]236。

  翼城河寨楊氏先祖曾到甘肅龍居寨經商,“六世祖開始走出家鄉外出做生意,先到天津,后到甘肅龍居寨”[9]245。翼城山底翟家“先后有四五代人在陜西、甘肅、寧夏等地作買賣”[9]250。翼城縣南衛丁家從翼城出發,“經新絳、河津,西渡黃河,過西安、咸陽、蘭州,到達平涼、武威、銀川,途徑三省三千多里,不住別人的店,不吃別人的飯,沿途都有自己家的店鋪”[9]256。平陽商人更遠貿于陜甘以西,出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內外蒙古及帕米爾高原以西地區。曲沃縣人高科販運茶葉至陜、甘、哈密和內外蒙古等地。臨汾縣人景發財之父遠賈安息(今伊朗的呼羅珊地區),“景發財……父娶未逾年,遠賈安息,后數月生才”[30]。

  翼城商人鄭世寬于曲沃縣創辦了“永興和”煙坊,此后煙坊生意不斷做大,其中“永興和”牌香煙,曾“暢銷晉、察、冀、津、陜、甘、疆、藏、寧、青以及俄羅斯、波斯、阿富汗等國”[9]337。由上即可知,平陽商人經貿西路隊伍十分壯大,且主要集中于陜西、寧夏、甘肅等地,最遠到達今伊朗等地。平陽商人經貿西域的路線基本是從平陽出發,到達陜西、寧夏、甘肅,出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及以西地區,這幾乎與絲綢之路東段相吻合。散布在絲綢之路上的城市,基本都為西北與中原互市的重要關口,也是連接中西的重要交通要道。這些城市客流量大,商品種類豐富,便于內引與外銷。平陽商人選擇這些城市作為經貿地點,也在意料之中。

  (二)經營行業

  平陽商幫在大西北經營貨物種類繁多,但因現存資料有限,并不能完全統計平陽商幫在西北經營的全部商品,且許多經營雜貨店的商人,營銷商品的種類蕪雜,也無從統計。故據現有資料將平陽商幫在西路經營較多的商品作一概述。

  1.鹽業

  鹽業可謂是平陽商幫最早的盈利之本,戰國時已有貴族靠鹽業致富發家。明初,朝廷推行“開中法”,要求商人把糧食運至邊境來換取鹽引。平陽臨近解州鹽池,平陽商幫便以經營鹽業而迅速崛起,解州鹽池幾乎被平陽商人所壟斷,如平陽亢氏就是憑借鹽利成為日進斗金的豪商大賈。在西路經商的平陽商幫,亦有靠經營鹽業盈利,其中翼城商人史氏創辦商號“崇德堂”經營鹽鐵,其行商足跡遍布東西南北方的臨近省份[9]224;翼城溝北侯家在陜西三原建立商號“和濟鹽店”,主營鹽業[9]236。

  2.冶鐵業

  翼城南衛丁家創辦的“蔚隆章”店鋪曾馳名大西北,建立于清嘉慶年間(一說創辦于明萬歷年間),主要以鐵貨營生。此外上述提及的翼城史家除經營鹽業外,也兼營鐵貨生意。翼城商人姚德盛也是以經營鐵貨為生,“1934年,他在蘭州勝利飯店附近開辦了一家鐵貨店,字號為‘德茂隆’”[9]368。翼城北關商人高氏在陜西咸陽一帶建立的“復順興”商號,也是主營鐵貨生意的[9]315。

  3.布業

  襄汾縣丁村商人曾在甘陜地區創辦了一些商號,其中以涇縣的大順長號與家里來往信件居多[10]139,其中的關思恭掌柜與家里往來的商業信件中載:“敬啟者……于二十七日到涇……下存袍料如有售主,緊為出手。所有襯布照目下三百七十行情,還有些跌勢。……領西所要大紅、玉青布,待染出即為捎回。”[29]147-148又:“咱來銀九百兩,涇地布匹價皆大,咱伙無人多貪。……此時街上大布,又出囤戶賣出,各大布有二千余卷,至于干布略買一二。”[29]151翼城河寨楊家在甘肅龍居寨一帶營生,所營商品種類“涉及布匹、藥材、雜貨等品種”[9][245]。襄汾丁氏在西路“以甘肅的寧縣和陜西的三原、涇陽為基地,經營布匹、糧油及典當業”[8]19。

  (三)平陽商幫經貿西路原因分析

  1“.開中法”實施的契機明初朝廷正式頒布“開中法”,要求商人以糧食交換鹽引。平陽地區糧食產量較高,又近解州鹽池,以地利之便催生大批經營鹽業的商人。明代平陽商人大多都是以鹽業與糧業起家,如洪洞范氏、楊氏即是鹽商。甚至明末清初之際亢氏家族也是以鹽業發跡。“開中法”的實施,是平陽商人發家的重要原因。也正借此良機,平陽地區催生大批商人,并逐漸在此地形成經商風俗,帶動越來越多的民眾經商。

  2.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具有強大吸引力絲綢之路建立以前,中西就有少量的貿易交流。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以興,中西貿易便逐漸興旺。漢代以降,雖偶有戰火阻礙中西貿易交流,但于和平年代,西域與中原的“茶馬貿易”或“互市”不斷,并直接影響中西經濟與文化。絲綢之路的興起,帶動其沿線重要城鎮的興起,如長安、敦煌、龜茲、張掖等,這些城鎮是溝通中西部經濟與文化的重要橋梁,也是中西方商人貿易交流的大市場。平陽商人選擇這些城鎮作為經商地點,必然也是看重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

  3“.互通有無”的商業模式蘊含著巨大商機《明一統志》載:“臨洮府……土產:甘菘、菴艸閭子、牦牛、犏牛、水棃、果單、駱駝、麝香、硇砂、黃羊、青稞、冬果、樺皮。……慶陽府……土產:麝、酥、蠟、焰硝、鹽、金絲草、款冬花、甘草、菴艸閭草、黃管草、櫻桃、楸子。……寧夏衛……土產:鐵、鉛、礬、鹽、胡麻、青稞、蓯蓉、枸杞、青木香、楸子、暖木、羱羊、絨褐、紅花。”[32]臨洮府、慶陽府及寧夏衛即今青海、甘肅、寧夏一帶地區,此區域物產富足,不僅盛產五谷、果蔬,藥材、牲畜也是當地特產,能被列入總志之列,想來數量應不在少數。

  上述所載足以證明西部地區物產富饒,然因其處于內陸,農業、手工業制品相對東部而言較為粗糙,而東部地區的絲綢、茶葉、瓷器、海鮮等物產恰是西部地區所欠缺之物。平陽商人正是看準此商機,奔走于東西南北,以“互通有無”的商業模式,賺取差價。上文提到的襄汾師莊尉家、中安平梁家以及趙康楊家,皆是以此種方式經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

  三、平陽商幫在西路經商的歷史意義

  (一)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坐落于絲綢之路上的城市,歷來都是溝通東西經貿的重要角色,蘭州、西寧等地是清代茶馬貿易的中心。平陽商人經貿西北,在西北購置當地特產,運至南方,再換購絲綢、茶葉等物運至西北一帶,互通有無,從中賺取差價。或在西北經營店鋪,以店鋪為依托,大量收購西北各地名物進行販賣。襄汾趙康楊家在西路發展,并創立世誠祥、世宜德、世誠和等商號,“以這些商號、店鋪為依托,大量收購西北各地的皮、毛、棉、麥以及鹿茸、麝香、紅花等貴重藥材。此類店鋪先后擴延到陜西、青海、甘肅、寧夏等四省七個縣市”[8]48。

  更有在西路經商的太平商人,團結合作,在寧夏銀川市創造“太平一條街”,此街道上大多數店鋪都是由太平縣商人開辦。太平縣商人張子珍創辦銀川最大的百川會雜貨店,主要經營西北的羊毛、皮革、中藥材等物,還兼營天津市批發而來的百貨、紡織品。經貿西北的平陽商人以不同的方式帶動著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

  平陽商幫經貿西北,不僅將家鄉的物產風俗帶至西路,也將西北貨物帶回家鄉。如平陽商人將自己家鄉的戲曲帶至經商之地,一方面可供其娛樂,另一方面也可作為開辟市場的一種手段。“蒲州梆子又稱蒲劇,起源于晉西南蒲州(今永濟縣),流行于山西南部和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的部分地區。”[33]604又,“于十一月托文敬村東上捎去寧原木箱二口,又涇裝箱子一個,內南木滿紅燈一對,棕色袍料五匹,二馬駒煙貸二支……火紙六十六斤,又舊方銅火盒一個,重廿三斤,每斤二百文。……盛誰用了。來信批明,以涇為記帳。又捎一登弟白氈二十條,景貴弟白氈一條,兄的碼子布一卷,并信一支,未卜于何日收訖否”[29]150。

  平陽商幫在外獲利會幫助親友、家鄉,推動家鄉經濟發展。襄汾商人井珖源,“張纂村人,性孝友,親歿后,家漸落,服賈于秦,歲得金必按兄弟數而分寄之,光緒三四兩年,歲大饑,鄉里有就食秦地者,必厚遇之,不使一人失所”[28]。南高劉家樂善好施,“嘉慶年間遭災時,劉體正捐粟百石,又傾數千金賑貸”[8]14。翼城史家在聽聞家鄉欲重修戲臺,便為家鄉提供多種戲臺圖樣,并發動村民,捐錢出力,終于在關帝大殿的南面建起一座全省獨一無二的大戲臺[9]225-226。

  經貿西北的平陽商人擔任溝通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并促進東西部經濟文化發展。平陽商幫經貿西域的路線大致是以絲綢之路東段為中心,即由平陽出發,經陜西到達寧夏、甘肅等地,出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及以西之地;所經營貨物以鹽鐵為主,兼營紡織、煙葉、茶葉等。隨著貿易的增加,又將東部的地方特產如絲綢、海產品、茶葉等運售西部,又將西部的皮毛、藥材等售往東部。平陽商幫在西北的經營,帶動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并加強了東西部經濟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韓振遠.晉商之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張正明.晉商興衰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3]黃鑒暉.明清山西商人研究[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

  [4]程光,李繩慶.晉商茶路[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8.

  [5]張正明.晉商經營與文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經濟師評職論文投稿刊物:《中國經貿導刊》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委刊。國家發展改革委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中國經貿導刊》是中國創刊最早、歷史最悠久、重要的經濟類半月刊。刊名由吳邦國同志題寫。吳邦國同志批示,“辦好中國經貿導刊還是要堅持為經貿工作服務,為企業服務,為讀者服務,擴大在企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