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6月2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以2005-2015年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為樣本,構建了一套新的專業市場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并采用熵值法進行測算得到專業市場綜合競爭力得分。進而,綜合采用OLS和面板門限模型對金融發展視角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專業市場發展的影響機制進行實證檢驗。檢驗結果證明:以金融發展水平為門限變量,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專業市場發展的影響存在明顯的雙重門限效應。
目前,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省份尚未跨越第一道門限,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改善對專業市場發展起阻礙作用;東部超一半省份跨越了第一道門限甚至個別省份跨越了第二道門限,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助力專業市場發展作用明顯且不斷加強,帶動專業市場發展和轉型。因此,本文認為我國應該從金融規模和金融結構兩方面“雙管齊下”來助推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進而重新激發專業市場活力,推動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升級。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專業市場,面板門限模型
一、文獻回顧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變革,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疲軟。中小企業作為實體經濟尤其是整個專業批發市場產業鏈的主體,其融資難、融資貴現狀嚴重影響了專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從而阻礙了傳統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進程。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但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不足貸款總額的20%。①
另外,中小企業銀行融資普遍存在上浮利率或要求擔保公司擔保的情況,還存在搭售咨詢服務等中間業務額外收費情況,加大了融資成本。②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普惠金融發展計劃不斷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越發受國家和和社會重視。由此,如何通過深化金融改革、規范金融監管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從而助力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越來越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專業市場并非中國獨有的經濟現象,但在西方國家消亡過早,國外學者對此研究較少。國內學者對于專業市場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之后研究如火如荼開展。
從專業市場形成機制的研究層面看,可以用“制度變遷論”和“集群論”來解釋。金祥榮等從交易費用的角度認為我國專業市場是對國有供銷合作社銷售渠道的“體制壁壘”下的一種制度創新,有利于中小企業通過交易的外部性來節約交易費用。③鄭勇軍等認為,專業市場作為一個共享式銷售網絡,是具有明顯體制落差優勢的“市場特區”。④而后,隨著集群理論的大量引入,從集群的視角并采用標準的集群理論來闡釋專業市場的成因成為潮流。
朱愛萍首次把專業市場與規模經濟理論聯系起來,認為商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聚集在一起的強大動力就是獲得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⑤彭繼增細分了專業市場的商業集群和市場集群,并指出了商業集群所特有的“共享客戶”的外部性;①陸立軍等則從演化動力學角度揭示了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互動的內在演化機理和實現機制。②針對專業市場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也伴隨專業市場形成機制的研究而產生。金祥榮和柯榮住認為市場交易效率、專業市場管理體制約束等因素對專業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陸立軍等認為,市場交易的規模效應以及現代交易技術的發展等均促進了專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③謝守紅等則指出市場化程度和交通條件等一些專業市場外部環境條件是專業市場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外開放利于加快專業市場國際化步伐。④
此外,一些學者強調要準確定位政府在專業市場發展中的職能,必須強化地方政府在促進專業市場發展、推進其轉型升級方面的積極作用。⑤另外,人際關系是小廠商在市場活動中得以存活并且推動專業市場持續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⑥飲食文化和生活文化是一些特色專業市場(如魚批發市場)在受傳統零售受沖擊的背景下不斷繁榮的重要推動力。⑦無論是專業市場的上游產品供應商還是專業市場經營主體的銷售商,中小企業這一主體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專業市場發展乏力,學者們開始著重關注中小企業發展在專業市場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而從銀行實際經營的角度看,相對于向大企業做融資批發業務,服務中小企業“小、頻、急”的貸款業務是不經濟的行為。學者們開始著眼于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對策來尋覓專業市場發展的出路。
林毅夫等強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健全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職能;⑧郭小波等著眼于中小企業信貸方式的創新,認為大力發展零售信貸既是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有效途徑,更是對當前“金融脫媒”趨勢下銀行業實現轉型和自我發展的應對之策。⑨進一步,陳昌慶對銀行為專業市場中小企業開展貿易融資業務的必要性和風險性進行了分析,認為貿易融資打破了銀行以往針對單個企業的貸款局限,從企業個體上升到整個產業鏈高度,為整個產業提供金融服務,瑏瑠為解決專業市場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了新思路的論證。
縱觀上述文獻,探討金融發展水平、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和專業市場發展三者之間關系的文獻鮮有。專業市場發展受制于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而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又與金融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因此,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可能的創新和改進:(1)構造一套新的評價體系測度專業市場綜合競爭力得分,從而評價專業市場發展水平;(2)基于金融發展水平視角,運用面板門限模型驗證和分析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于專業市場發展影響的非線性關系;(3)基于實證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突破融資約束瓶頸從而加快專業市場轉型發展提供金融改革方面的依據和思路。
二、金融發展水平、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與專業市場發展的作用機理分析
(一)金融發展水平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金融發展水平對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機理的研究結論,學術界大致劃分為“金融功能觀”和“金融結構觀”兩大派。“金融功能觀”強調金融發展的整體功能,而輕金融結構。Becketal.實證研究表明中小企業成長面臨比大企業更為嚴重的外部融資障礙,而金融規模的擴大極大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①“金融結構觀”則認為金融結構應該被重點關注而非金融規模獨大。
而且,林毅夫的新結構主義經濟學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認為,不同的經濟體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因要素稟賦結構、比較優勢等差異應該對應不同的最優金融結構。金融總量抑或是金融結構都屬于金融發展水平范疇,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在于金融總量和金融結構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影響孰輕孰重的問題,而不是二者取舍問題;诖,金融發展水平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二者呈現同向變動的關系。
(二)金融發展水平與專業市場發展
一方面,信貸規模擴大和金融結構的優化能夠使專業市場上下游中小企業來獲得更多信貸資金來源或得到價格更為公正的信貸資金來支持其運營,激勵企業通過擴張規模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從而引致一系列良性連鎖效應:企業規模擴張帶動當地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擴張效應釋放到對專業市場商品的消費環節,從而激發市場活力,帶來專業市場整個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金融發展水平提高會在投資環境和投資機會方面惠及市場投資者,金融監管也更加有效。合理有效的金融監管是金融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環,近年來,金融監管不斷加碼旨在引導資本由“脫實入虛”過渡到“脫虛入實”。金融監管大時代背景將助力引導更多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快經濟體轉型升級。
(三)金融發展水平、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與專業市場發展
當金融發展水平較低時,金融規模小、金融結構不完善、金融監管不到位。一方面,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數量少且價格高,小量而高價的資金不足以支撐中小企業在正常運營的基礎上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以帶動專業市場發展;另一方面,金融監管不到位導致資金供求雙方對資金用途信息不對稱,加大了企業濫用資金的激勵,惡化實體經濟發展。隨著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金融規模不斷擴大、金融結構漸向完善,同時金融監管更加合理有效、金融秩序良好,中小企業規范使用數量大而價格公正的融資,加大投資實體經濟,顯著促進專業市場的發展。
可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提高是否有效作用于專業市場發展與金融發展水平這一中介變量有莫大關聯,由此我們猜測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專業市場發展的影響可能存在金融發展水平的門限效應。因此,探討如何推動金融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相匹配和適應,是使得專業市場實現持續發展進而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通過斜率系數估計結果可以得知,在金融發展處于低水平區間時,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專業市場發展起阻礙作用,雖然在統計上不太顯著但就其現狀分析有一定的經濟意義。究其原因:“錢沒有用到實處”。一方面,由于金融監管不到位和高回報率驅使引致資金亂用現象叢生,這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增強并沒有真正帶動專業市場發展甚至起阻礙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從近幾年“脫實向虛”的趨勢角度來解讀。部分學者對民間資本“脫虛向實”的原因分析歸納為市場進入壁壘高、融資貴、實體產業利潤率低等,①“脫實向虛”狀況愈演愈烈對實體經濟成長非常不利,也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相背離,因此應該妥善處理好不同類型企業融資的資源配置以及資金流向監管問題。金融發展水平跨越第一道門檻進入中等水平和高水平時,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于專業市場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并且高金融發展水平階段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隨著金融發展水平提高,金融監管更為到位。另外,金融結構不斷完善,中小型銀行崛起,“小銀行優勢”可以更為高效和準確地搜集中小企業“軟信息”如企業家經營能力、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等難以量化之信息。②另外,金融機構信用體系建立并且逐步完善、資本市場泡沫化高風險等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業“脫實入虛”的激勵銳減,資金又逐步重歸“正途”轉向實體經濟。同時,東部沿海地區又是金融改革的先行示范區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試點集中區,金融改革助推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給中小企業帶來發展的“春天”,從而使專業市場進入新階段的繁榮。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5-2015年面板數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計和面板門限模型初步測度和進一步論證了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專業市場發展水平影響存在金融發展水平門限效應。計量結果表明:門限值有兩個,分別為10.5770和11.0932;诮鹑诎l展水平視角,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對于專業市場發展的影響可大致模擬為“U”型曲線。中西部大多數省份和東部少數省份仍處于“U”形曲線的左半邊,即受金融發展水平限制,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提高對專業市場的發展并不能真正奏效甚至起抑制作用。
東部地區超過一半省份已經跨越第一道門檻甚至跨越了第二道門檻,位于“U”形曲線右半邊,中小企業切實感受到金融改革助推中小企業擺脫融資困境的紅利,從而為專業市場發展帶來活力。結論表明:(1)中西部和東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差距大而明顯;(2)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受金融發展水平影響明顯,融資約束形勢依然嚴峻,因而導致專業市場發展的動力不足;(3)“脫實入虛”向“脫虛入實”的過渡仍需不斷大力推進;(4)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專業市場發展帶動作用突出。針對實證結論,給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金融規模與金融結構“雙管齊下”,發力助推中小企業擺脫融資困境
長期以來“重總量擴張,輕結構優化”的金融發展思路日益成為金融發展的瓶頸,金融服務的個體差別對待也激化了金融運行的矛盾,金融發展應重視“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配得當”。
穩步持續擴大金融規模,統籌區域金融合作,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開展金融業務和資源的精準對接和扶助,逐步縮小區域差距。在金融結構方面,高度壟斷的銀行業結構是中國金融發展的“軟肋”,應該以發展中小型銀行作為改善金融結構的突破口,逐步形成與經濟結構相匹配的金融結構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銀行業應該轉變經營思路,改變傳統的單一融資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如試推行對中小企業開展零售信貸和貿易融資等方式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二)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計劃,“精準扶貧”中小企業
2016年1月15日,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小企業作為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之一再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地方政府應該鼓勵和引導銀行建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拓寬和規范小額貸款公司及典當行等融資渠道,讓中小微企業獲得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強化金融監管、完善相關金融法律法規體系是金融發展的重要一環,推動“脫實入虛”向“脫虛入實”平穩過渡成為要務。同時加快征信機構的培育和征信系統的建立,增強中小企業信用的透明度,保證金融機構“精準扶貧”中小企業,這樣能激勵企業將獲得的融資運用于實體經濟,也能降低企業違約給銀行帶來的風險。
(三)推動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我國商品市場發展很快,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傳統專業市場因規劃不到位等原因在經濟發展和城市變遷中逐漸喪失功能,呈現明顯的沒落跡象。傳統商品市場的沒落引致產業鏈的上游中小企業供應商產品積壓、投資回報率低、發展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加劇中小企業減退對實體經濟的投資熱情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抓住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契機,準確定位商品交易市場功能,一改以往“臟亂差”和“便宜貨”印象,逐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為吸引內商和外商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商品市場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信息化應用、定制化服務、平臺化發展成為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為此,需要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商品消費的定制化服務,加強供應鏈管理與服務以推動商品市場平臺化發展。重新定位和打造“引導生產、拉動消費”的新型專業市場,形成穩定的經濟產業鏈和生態圈,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深化改革提供成果支撐。
相關經濟師評職投稿刊物:互聯網金融對于人們的消費觀念有何影響
現階段,隨著信息網絡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個行業都開始引入互聯網技術來增加員工實際工作的便利性,以期最終實現公司運作的高效性。與此同時,許多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型產品也漸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其中最受人們關注的就是互聯網金融業的興起與發展,作為一個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結合體,它正慢慢地改變著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據此,需要給予互聯網金融行業較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