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學術咨詢

讓論文發表更省時、省事、省心

西藏區域經濟布局現狀及調整建議

時間:2017年11月28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西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藏民族的主要聚居區。民主改革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西藏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飛速增長,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和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盡管西藏經濟發展成績斐然,但依然相

  西藏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藏民族的主要聚居區。民主改革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西藏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飛速增長,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和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盡管西藏經濟發展成績斐然,但依然相對落后。從當前西藏經濟發展實際來看,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宏觀手段和對口援助,極大促進了西藏的經濟發展。但是,國家層面的幫扶已經接近最大限度,可提升空間十分有限。西藏自治區應及時改變以往的發展理念,逐步減少對外部因素的過度依靠,把區域經濟改革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方向,從而繼續保持西藏地方經濟的高速增長。

  關鍵詞:西藏自治區,區域經濟,布局調整

  一、西藏區域經濟布局的歷史演變

  “一江兩河”是西藏20世紀90年代“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的簡稱,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第一次大規模發展生產力。西藏自治區政府根據西藏實際,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綜合開發若干問題的請示》。國務院在深入研究后,同意了西藏自治區關于在“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實現“從1991年起,用十年左右時間,投資十億元,通過興修水利、改造中低產田、改造草場和植樹造林等,使農業生產有一個穩固、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生態屏障,實現到2000年新增生產能力——糧食增產一億五千萬公斤、肉類增產二千四百萬公斤等目標,逐步建設成為西藏的商品糧基地、畜產蔬菜副食品基地、輕紡手工業和科技示范推廣基地。”

  西藏民族學院的狄方耀認為,最早開發這個區域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經過前期的發展,該區域具備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基礎;二是歷史的積淀和基礎設施、教育等發面的發展,使該區域發展環境優于其他地區;三是人口相對集中,勞動者素質相對較高。

  1996年,西藏自治區在制定《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九五”計劃)時,對經濟布局進行了新的規劃,把“一江兩河”布局納入到西藏中部經濟區。《“九五”計劃》中提出,要“以川藏、新藏和青藏、中尼公路為開發軸線,實施據點式開發,軸線延伸,在東西兩個經濟半環上,建成中、西、東、北四大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經濟區。”在這一時期,西藏提出了四個比較重要的發展思路。一是把農業放在經濟建設首位;二是明確了三大產業的發展方向,要穩定發展第一產業,有重點地發展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三是在四個區域的發展目標方面,提出了要把拉薩和日喀則兩市建設成為經濟核心區,把昌都市建設成為發展極,其他行署所在地建設成為增長點;四是表明了四個區域發展原則,即“重點發展中部,放開搞活西部,聯合開發東部,藏北牧礦致富”。

  2001年,西藏在制定《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時,對“四區”布局進行了調整,表述為“一點三線四區”布局。

  2006年初召開的西藏自治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對區域新格局進行了闡述。綱要中指出,“西藏區域經濟格局已初步形成突破行政區劃界限的中部、東部、西部三大經濟區。中部經濟區以拉薩市、日喀則地區、山南地區、林芝地區、那曲地區為主;東部經濟區以昌都地區為主;西部經濟區以阿里地區為主。”

  2016年西藏公布了《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再次改變了經濟區的劃分,基本延續了四區布局末期的概念,把“一江兩河”流域和尼洋河流域表述為藏中南地區,藏東、藏北、藏西,基本使用了行政區劃的概念。同時,西藏還提出了“增強藏中南引領帶動作用,促進藏東、藏北、藏西協調發展,強化主體功能約束力,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極、增長點、增長帶,構建核心引領、區域聯動、極點支撐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①的整體發展目標。

  二、對西藏區域經濟布局的分析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西藏對經濟布局進行了多次調整。縱觀近30年的經濟布局,從“一江兩河”概念提出后,每次的調整和優化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升。這種做法目標性明確、穩定性強,可以說西藏今日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在制度層面,這種做法保證了制度和政策的連續性,有效避免了因政策變化帶來的經濟波動問題,有利于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在社會層面,這種做法使全體社會成員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政府決策,能夠理清自己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理應扮演的角色,齊心協力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在資源配置層面,這種做法保證了生產要素長期穩定的向固定方向流動,彌補了西藏經濟基礎薄弱的劣勢。

  從整體發展模式來看,西藏經濟發展模式更傾向于均衡發展模式。在“一江兩河”布局時期,西藏是以農業經濟為主,手工業、能源、交通等領域為輔的發展時期。在“四區”布局時期,雖然西藏在規劃中提出了建設發展極和增長點的目標,但是在除拉薩市以外的大部分區域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主導部門和創新型產業,還是采取了多領域投資促進發展的模式。在“三區”布局時期,西藏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較大提升,日喀則、林芝兩個地市繼拉薩市之后,形成了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那曲、昌都、山南、阿里在區域經濟中仍然無法有效發揮帶動作用,還是靠多領域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

  從區域優勢產業角度分析,各區域存在較強的替代性和相互干擾性。旅游業方面,拉薩、日喀則、林芝三個市基本涵蓋了西藏大部分的特色旅游資源,基本可以替代阿里、山南、那曲和昌都。農牧業方面,那曲、日喀則西部的牧區基本替代了阿里的牧區經濟,日喀則、山南、林芝的農區經濟基本替代了昌都的農區經濟。工業方面,拉薩、日喀則、林芝的崛起,吸引著大量資金、技術和人才向這三個區域聚集,抑制了山南、阿里、昌都、那曲的發展。

  從區位因素考慮,應重視交通成本問題和各區域同周邊地區的聯系。西藏地廣人稀,交通運輸成本非常高,成為經濟發展難以克服的重大現實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運輸成本高導致生活用品價格昂貴,從而使勞動力價格遠高于其他省份;二是運輸成本高導致原材料價格遠高于其他省份;三是,運輸成本高導致產品銷售價格偏高,降低了商品的競爭力。阿里北與新疆接壤,南與印度、尼泊爾相鄰。從運輸費用考慮,阿里離日喀則、拉薩都十分遙遠,應就近發展同新疆、印度、尼泊爾的貿易。那曲與青海省接壤,交通便利,應加大畜牧產品的開發力度,提高附加值,面向國內市場銷售。昌都與青海、四川、云南三省接壤,應聯合周邊地區,特別是聯合國內較為知名的香格里拉、九寨溝地區進行三大產業齊聚的綜合性開發。除此之外,區位帶來的優勢還有很多,這里不做贅述。

  市場供需雙方關系尚未妥善處理。供需平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也是經濟調整試圖實現的目標。西藏在經濟布局中,對各區域重點發展的產業進行了規劃,但沒有提出規劃的依據是什么,也就是商品的生產是為了滿足哪些區域或是消費群體的需要。在近幾年實施的“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中,大批工作隊進駐各村居,試圖幫助當地群眾致富增收。部分工作隊對市場的基本情況調查不夠深入細致,在項目安排上帶有功利思想,通過投入大量資金在村莊建立了一些工廠,而這些工廠產品的銷路問題并未妥善解決,出現了商品大量積壓的情況。因此,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首先必須處理好供需雙方的關系問題。

  在產業結構上,對第二產業發展重視不夠。在當前西藏正在實施的規劃中,對發展農業和服務業的表述較多,內容也略為詳細,但對發展工業只是簡單幾個詞語帶過,可見對三大產業的態度也存在較大區別。從當今社會發展來看,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基本上都經歷了經濟重心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再向第三產業轉變的過程。農業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重要產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應把過多精力繼續集中在農業。對于部分僅面向當地群眾的小眾化農產品,應以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為標準,不應過于強調產量。對于可面向全國銷售的大眾化農產品,應進一步進行深加工,盡可能提高附加值。服務業是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的前提下經濟發展的必然。而西藏目前經濟發展尚未實現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強調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否合適值得商榷。第二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富的主要源泉,西藏要想擺脫相對落后的經濟面貌,必須發展工業。

  三、關于調整西藏區域經濟布局的建議

  發展極和增長點理論提出后,一些學者以兩大理論為基礎,提出了點軸模式、網絡模式等。對西藏經濟區域劃分來講,點軸模式、網絡模式等理論還不適合用于指導實踐,主要原因是西藏除了“一江兩河”、尼洋河流域經濟還相對發達外,其他區域還沒能成為發展極。假如在這樣的情況下實施點軸模式、網絡模式,就會因為市場的自發性導致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大規模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使經濟落后地區陷入“惡性循環”——越需要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的地方越難獲得,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地方反而更容易獲得更多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力。

  因此,西藏應該繼續堅持以建立發展極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要加強對經濟相對落后區域的保護,盡量避免因與經濟領先區域競爭而形成的生產要素的流失。根據當前各地市經濟發展情況,應把整個西藏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即藏西經濟區、藏中經濟區和藏東南經濟區。藏西經濟區指阿里地區所轄區域;藏中經濟區指那曲、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五地市所轄區域;藏東南經濟區指昌都市所轄區域。

  (一)藏中經濟區

  在西藏自治區《十三五規劃》中,指明了各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但是從西藏當前經濟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拉薩市達到了成為發展極的目標,主要得益于政治中心、交通便利、經濟起步早、基礎設施較好、人口眾多、自然氣候較好、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等有利因素的疊加。而其他地區并沒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在經濟上不應該貪大求全,應明確自身優勢,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單一領域尋求突破,成為支撐本地經濟發展的支柱。

  山南作為離拉薩最近、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應充分展現地域優勢,堅持以服務拉薩為目標,一方面加大職業技術培訓,向拉薩大批輸送高素質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在產業發展上以滿足拉薩需求為目標,彌補拉薩在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日喀則作為西藏農業發達的地區,歷史上一直是西藏重要的糧食產地,在經濟上應加大農業投資力度,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從基本農產品向高附加值農產品的轉變。日喀則西部的幾個縣及阿里的措勤縣是畜牧業為主的地區,應以滿足日喀則地區群眾需求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畜牧業。

  那曲作為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應堅持以滿足拉薩、山南、林芝、昌都地區群眾對畜產品的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畜牧業。要充分利用其交通便利的優勢,積極尋求合作商,開發出酸奶、奶粉、冷鮮肉等多種畜產品,滿足區內外消費者的需求。

  林芝作為氣候最好的地區,又是多民族聚集區,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短期內以旅游業為核心,促進經濟發展。從長期看,在川藏鐵路開通后,在堅持旅游業不動搖的基礎上,應大力發展養老事業,把林芝建設成為全藏最大的養老中心,以養老事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經濟飛躍。

  (二)藏東南經濟區

  昌都地處西藏東部,與青海、四川、云南三省相鄰,歷史上是茶馬古道途經的重要地區,當地群眾十分擅長經商。近年來,受交通條件、區域替代等因素的影響,經濟逐漸落后。從昌都自然資源來看,短期內應以發展水電為重點,加大資本原始積累;在川藏鐵路開通后,利用其善于經商的特點,重振昔日雄風。

  (三)藏西經濟區

  阿里地區(不含措勤縣)作為西藏最西部的地區,經濟處于西藏最后,面臨著交通不便、人口少、居住分散等多方面突出問題。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人口向東遷徙是最好的選擇;但從政治和國防意義考慮,并不能這樣做。基于這種情況,阿里地區應始終堅持以維護邊疆穩定為核心,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數、確保人口不流失為目標,充分利用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藏西幸福城市。

  相關閱讀:《西藏研究》西藏文學核心論文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