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9月10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在如今的水文水資源管理中逐漸引入了應用信息化,對于提升抗旱防汛能力,提高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很有幫助的,然而其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了許多的問題,為此下面文章就分析了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對應的處理策略,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時記錄水雨情信息和水文信息等情況,可為水文工程的實踐提供有用憑據。
關鍵詞:信息化,水文水資源,管理建設
近年來,我國淡水資源呈現逐年降低的態勢,用水矛盾愈加嚴重,面臨如此危急的形勢,務必實施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以便達成標準化的水資源建設管理,提升水資源利用率[1]?茖W合理的管理制度對任何一種資源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水資源的管理亦是如此。建立科學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形式,能夠有效預防水資源出現浪費的現象,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和資源管理效率,實現合理利用和科學分配水資源。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設管理方式對國家構建節約型社會也具有重要意義。
1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落后的水文監測設備
目前,我國的水文監測設備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且設備質量較差,導致工作開展困難,工作量十分復雜和繁重,增加了建設管理工作的難度。較為發達的國家已大規模應用質量高、技術含量高的水文監測儀器和設備。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利用和使用水文監測儀器和設備的概率都較低,由于缺乏資金投入等因素,采購設備的數量相對較少。至今還使用著傳統的工作模式,監測精準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還因工作人員的數量較多,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很難將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
1.2水文水資源管理意識不強
水文水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能夠對日常生活質量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受限于傳統思想,水文制度仍然存在較多不足之處,應盡快有效提高信息化建設的管理意識。由于相關的審批政策不到位,沒有設立統一的規范標準,加之管理意識的缺失,直接影響著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健康發展[2]。
1.3建設主體不夠明確
因為建設主體尚未進行明確的規定,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市級水文部門內,一般作為中心的是整個流域,而容易忽略其余流域的相關管理,導致各個區域間在建設過程中很難實施有效溝通和交流,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實施進程緩慢,不能有效提升效率。
1.4建設項目空間跨度過大
水文水資源建設的項目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泛,在實施項目建設時,需全面了解水文水資源知識,并有效融合其他相關知識。水文水資源項目的建設與其他項目的建設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其建設跨度過大,將會對整個水域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增大建設工作的開展難度。
2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解決策略
2.1加強管理水文監測的儀器設備
建設水文水資源項目的過程中,需加強管理相關的監測設備,加大引入先進監測儀器及設備的力度,保證及時有效實施建設項目,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提升監測設備的利用率,尋求社會及政府的資金投入,選購先進的水文監測設備,以改善設備落后的現狀[3]。此外,還需對設備進行良好的維護及保養,給設備定期實施保養維護,設備發生故障后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加強對水文監測儀器設備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水文建設項目的有序實施。
2.2提升水文水資源建設的管理意識
需對管理意識進行有效提升,打破局限性的傳統思想,構建完善的水文制度。強化建設項目的審批,選擇統一的規范標準以提升管理意識,促使信息化建設有序和諧的開展[4]。
2.3構建信息化網絡系統
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是網絡系統,該系統能夠提供一個平臺,以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在該網絡平臺上,需要保證公開透明各個方面的信息,使有關部門能及時掌握水資源使用情況和水域情況。還可在網絡系統中增設GIS定位性能,以便能夠及時定位并實行統一有效的管理。此外,該網絡系統還可及時了解流域情況,促進有序實施水資源工程。
2.4完善數據信息系統
需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系統,安裝視頻監控、水位顯示器、水量數據及雨量傳感器等,以便可以得到實時精準的數據信息,全面了解區域內的具體情況。借助新形勢下的音頻、高清圖片及視頻等,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獲取數據信息,促使數據共享的實現,數據的迅速傳輸,有助于穩定建設項目的運行[5]。除此之外,健全的數據信息體系,可將利用水文計、雨量統計及閘位得到的數據信息,傳輸到管理監測中心。
2.5建立旱情和水質監測系統
建立旱情及水質監測系統,有助于實施水質動態監測。每次進行監測任務時,都可采集到實時的數據信息,并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給建設項目,使其掌握最新的水域動態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3結束語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以提升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質量,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高效率、高質量的竣工,以促進和諧健康發展。
推薦期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57年創刊,是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主辦的,我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專業領域創刊較早、發行較廣,并具有權威性、綜合性的學術理論與實踐刊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