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5月27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論文提交到SCI期刊要經過多輪的審核,尤其是同行評審階段最為重要,是確保論文質量的關鍵環節,而單盲審稿和雙盲審稿則是兩種較為常見的評審模式。目前SCI的審稿制度:分為三種情況,單盲審,雙盲審,公開審稿。單盲審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信息,即匿名審稿,雙盲審,顧名思義就是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信息,論文作者也不知道審稿人的信息。公開審稿,公開審稿即審稿人知道論文作者信息,論文作者也知道審稿人的信息。
那么你是支持哪種審稿方式?每種審稿方式有什么利弊?
單盲審很容易因作者身份而造成的審稿偏見,帶來的影響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地位高的研究人員往往能不成比例地獲得更多研究成果。雖然部分期刊已經采用雙盲的評審方式,但大部分期刊還是以單盲為主。
單盲的弊端是:如果作者中有大牛,就增加了一層Buff,有助于論文通過審稿。而雙盲也不是完全就能規避這個問題,它同樣也存在弊端,那就是盡管雙向匿名,在垂直領域里,審稿人還是能夠根據研究內容和文風來推測出作者的身份。
因此有學者提出:應采取公開評議報告,有以下幾種好處:
1.有利于推動學術交流與發展
2.有效減少期刊市場亂象
3.推動期刊多樣化發展。
目前,已經有外文期刊采用了公開審稿,但還不多。不過大家真遇到了單向盲審,也不用太過擔心,一般來說,SCI有2-4個審稿人比較常見。SCI邀請的審稿人最少2個,但也可能3-4個,甚至5個。因此即使是采取單盲審稿,但是審稿人不止一個。編輯最終還是會參考多個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
再加上還有推薦審稿人和規避審稿人制度,作者可以推薦合適的審稿人,也可以提高自己文章的接受率。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尋找:
1、從雜志官網的編委名單中尋找
期刊的編委成員無疑對本刊宗旨和符合本刊出版要求的文章了如指掌,遇到不適合在本刊發表的肯定會拒掉,但只要給返修,錄用的幾率非常大,不會在返修之后給拒稿的。
為什么有些期刊即使審稿人給了錄用,也會被主編拒稿,這可能是審稿人的鍋,對期刊喜愛發表哪些文章不甚了解。畢竟人的看法是主觀的,審稿人認為可以發表的,但主編認為不可以,如果你推薦的編委建議改后接受發表的話,錄用的曙光就近在眼前了!
以Elsevier旗下的某個期刊為例,找到期刊官網,在首頁找到“About the Journal”,進去后點擊“About”,接著找到“Editorial board”(編輯委員會),這個頁面里有50+位編輯:Chief Editors(主編)、Senior Editors(高級編輯)、Associate Editors(助理編輯)。期刊一般會讓作者推薦2-5位審稿人,這里的編輯足夠你挑了。
2、論文參考文獻的作者
你引用參考文獻的這些作者,大部分跟你是同一個研究領域的,那就是說,他們是最懂你文章的人,是好文還是水文,他們能很快甄別出來,并且能給到貨真價實的反饋。如果你想讓文章更上一個臺階,那就找他們當審稿人吧。但是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們的意見或許一針見血,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所在,如果你接受能力強和抗打擊能力強,可以推薦他們做你的審稿人。
3、學術會議中交流過的學者
你以為的學術會議就是吃吃喝喝嗎?那你肯定會喪失很多機會!學術會議里的拔尖人才不在少數,會議上吃飽喝足之余,你要多跟他們交流,不管是分享研究成果還是生活的小事,給他們留下不錯的印象,互相留下交流方式,這樣推薦他們作為審稿人的話,他們也會樂于接受。雖然這個方法沒有前兩個奏效,但是能跟大牛交流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呢。
4、在數據庫中尋找相關研究領域的作者
這個跟方法二比較像,不過更加細化了,基本上是找自己的小同行了。小同行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對口,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方向。不言而喻,他們能真切地了解稿件的理論價值和意義,他們提出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不會提那些普適的意見,如果你想讓文章有質的進步,不妨邀請他們審稿,經得住小同行考驗的文章,那必屬精品。